网架吊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539阅读:1270来源:国知局
网架吊点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架吊点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大型网架安装过程中,多采用整体提升的施工工艺。相对于常规安装方法,整体提升施工工艺的优点在于高空作业少、所需采用的临时措施量少、进度快、质量较容易控制以及安全可靠。因此,此施工工艺已在网架施工中已广泛应用。

整体提升施工工艺的主要难点在于设置网架的下吊点和相应的提升平台。实际施工中的网架的下吊点设置常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改善和解决,比如下吊点吊杆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相互干涉、吊杆的高空拆除麻烦、吊点无法通用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架吊点结构,以避免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具有高通用性,能适应各种网架提升施工,并且拆装方便,高空作业少,增加了网架安装的施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架吊点结构,其包括吊具和吊杆,所述吊具设置于固定结构上,所述吊杆的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另一端与网架中的焊接球连接,所述吊杆的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吊具的中心点。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数量为至少三根,所述至少三根吊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吊具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网架中的单个焊接球连接,所述吊杆的延伸方向均经过所述吊具的中心点。

进一步的,所述吊具包括内钢管、导向环和至少三块第一耳板,所述导向环周向设置于所述内钢管外,所述导向环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钢管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至少三块第一耳板嵌入所述导向环中并能够沿所述导向环移动,所述第一耳板的数量与所述吊杆的数量相同,所述至少三根吊杆的一端分别与各第一耳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钢管为圆柱形钢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向环中,从其靠近所述内钢管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内钢管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内钢管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耳板的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形状与大小均相匹配,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一耳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伸出所述导向环外,并与所述吊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包括螺纹管、调节螺杆、第一调节钢管和第二调节钢管,所述第一调节钢管和所述第二调节钢管均具有钢管螺纹段,所述螺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钢管和所述第二调节钢管的钢管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纹管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第一调节钢管和第二调节钢管的中轴线均重合,所述第一调节钢管与所述第一耳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钢管与所述焊接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设置于所述螺纹管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钢管通过第二耳板与所述焊接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环形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吊具还包括锚具,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内钢管的一端,所述吊具通过所述锚具与所述环形导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锚具为穿心式锚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通过吊具作为单独的支点,并将吊杆与之连接,使吊杆在与网架中焊接球连接时的受力点均位于吊具的中心点,以为网架的提升提供了稳定的下吊点,且该吊杆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容易拆装,通用性高,避免了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极大地增加了网架安装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具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具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4中,

1:吊具;2:吊杆;3:焊接球;4:内钢管;5:导向环;6:第一耳板;7:第一环形凹槽;8:第二环形凹槽;9:滑块;10:螺纹管;11:调节螺杆;12:第一调节钢管;13:第二调节钢管;14:钢管螺纹段;15:第二耳板;16: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架吊点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网架吊点结构,其通过吊具作为单独的支点,并将吊杆与之连接,使吊杆在与网架中焊接球连接时的受力点均位于吊具的中心点,以为网架的提升提供了稳定的下吊点,且该吊杆与吊具的连接结构容易拆装,通用性高,避免了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极大地增加了网架安装的施工效率。

请参考图1至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具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具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中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网架吊点结构,其包括吊具1和吊杆2,所述吊具1设置于固定结构上,所述吊杆2的一端与所述吊具1连接,另一端与网架中的焊接球3连接,所述吊杆2的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吊具1的中心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架吊点结构通过吊具1作为单独的支点,并将吊杆2与之连接,使吊杆2在与网架中焊接球3连接时的受力点均位于吊具1的中心点,以为网架的提升提供了稳定的下吊点,且该吊杆2与吊具1的连接结构容易拆装,通用性高,避免了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极大地增加了网架安装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2的数量为至少三根,所述至少三根吊杆2的一端均与所述吊具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网架中的单个焊接球3连接,所述吊杆2的延伸方向均经过所述吊具1的中心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杆2的数量为三根,三根吊杆2便能够搭建起三角支撑的稳定支撑结构,为网架的提升提供稳定的下吊点。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超过三根吊杆2亦可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使用人员可在成本、安装繁琐度及支撑稳定性上进行衡量,以选择适当数量的吊杆以进行网架的提升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技术方案在内。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吊具1包括内钢管4、导向环5和至少三块第一耳板6,所述导向环5周向设置于所述内钢管4外,所述导向环5的中轴线与所述内钢管4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至少三块第一耳板6嵌入所述导向环5中并能够沿所述导向环5移动,所述第一耳板6的数量与所述吊杆2的数量相同,所述至少三根吊杆2的一端分别与各第一耳板6连接。该第一耳板6与导向环5结构的设计使得在不改变第一耳板6对吊具1的受力点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能够调整第一耳板6靠近吊具1一端的位置以及第一耳板6与吊杆2的连接角度,进而使该网架吊点结构的通用性更强,避免了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内钢管4为圆柱形钢管,以使其稳定性最大化。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向环5中,从其靠近所述内钢管4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内钢管4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凹槽7和第二环形凹槽8,所述第一环形凹槽7沿所述内钢管4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8,所述第一耳板6的一端设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7的形状与大小均相匹配,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7中,所述第一耳板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凹槽8伸出所述导向环5外,并与所述吊杆2连接。第二环形凹槽8的设置能够第一耳板6脱出第一环形凹槽7,使第一耳板6能够稳定地在第一环形凹槽7中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吊杆2包括螺纹管10、调节螺杆11、第一调节钢管12和第二调节钢管13,所述第一调节钢管12和所述第二调节钢管13均具有钢管螺纹段14,所述螺纹管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钢管12和所述第二调节钢管13的钢管螺纹段14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1与所述螺纹管10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10、第一调节钢管12和第二调节钢管13的中轴线均重合,所述第一调节钢管12与所述第一耳板6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钢管13与所述焊接球3连接。该吊杆2通过两根调节钢管12、13以及一根螺纹管10,对两根调节钢管12、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调节钢管12与第二调节钢管13的钢管螺纹段14的内螺纹方向是相反的,当转动调节螺杆11带动螺纹管10转动时,两根调节钢管12、13便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了吊杆2的长度调节,增加了该网架吊点结构的适应性,避免了网架下吊点与网架后补杆件焊接位置争夺空间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11设置于所述螺纹管10中间,以使其转动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钢管13通过第二耳板15与所述焊接球3连接。该第二耳板15的设置使得焊接球3与吊杆2直接的连接调度可调,使该网架吊点结构的适应性最大化。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环形导轨。使用网架周围的环形轨道直接作为固定结构进行吊具1的安装,使得该网架吊点结构的安装更为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吊具1还包括锚具16,所述锚具16设置于所述内钢管4的一端,所述吊具1通过所述锚具16与所述环形导轨连接。通过锚具能够很好地将吊具1与环形导轨连接,进一步增加了该网架吊点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锚具16为穿心式锚具,以提高锚具16的固定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