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及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
背景技术:
楼房的楼承板通常采用在钢筋桁架与镀锌铁皮组合的预制屋面板上浇筑混凝土制成承楼板,而该种屋面板通常为钢筋桁架在施工现场绑扎,再焊接于镀锌铁皮上。使用该种组合的屋面板存在以下问题:1、浇筑前,需要支设模架支撑该种屋面板,存在模架垮塌的风险,并且耗费大量人力,施工速度慢;2、镀锌铁皮与混凝土永久一体,在装修时镀锌铁皮与腻子不沾,承楼板下需吊顶,这样费用高又压缩室内净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及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及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通过将钢筋桁架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于模板单元上构成钢筋桁架预制单元,沿模板单元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对应设置有燕尾槽和燕尾,任意两个模板单元的燕尾槽和燕尾均可相互拼接;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通过所述燕尾槽和燕尾相互嵌合,拼接成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以减少楼板钢筋绑扎作业,并且该模板单元较镀锌铁皮不易变形,底部无需模架支撑,避免了模架支设作业,消除了模架垮塌的风险,使施工速度加快,人工费大幅度降低,且可根据户型的尺寸规格拼接出不同形状的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包括模板单元和一个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底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母;所述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对应于所述螺母设置;所述钢筋桁架沿所述模板单元的长度方向置于所述模板单元上,所述摸板单元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连接,并通过所述螺母将其与所述钢筋桁架固定;所述模板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燕尾槽和燕尾。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由上弦筋、下弦筋和连接所述上弦筋与下弦筋的腹筋焊接而成;所述螺母顶端安装于所述下弦筋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母的底面和所述模板单元的顶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内径与螺栓直径相匹配、外径与螺母外径相匹配、底部具有锥形凸起的密封筒。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防磨损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磨损件为与所述安装孔长度相匹配的圆管;其材质为金属、硬质塑料或合金中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单元是纤维板、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木塑板、塑料板、PVC板、铝框木塑模板、竹胶板、硅酸钙板或塑胶板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由多个如上述中任一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拼接而成;其中一个所述模板单元的燕尾槽与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模板单元的燕尾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之间通过强度加强钢筋进行固定,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置于所述下弦筋上端,并贯穿各所述钢筋桁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及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桁架预制单元采用包括模板单元和一个钢筋桁架的设计;所述钢筋桁架底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母;所述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对应于所述螺母设置;所述钢筋桁架沿所述模板单元的长度方向置于所述模板单元上,所述摸板单元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连接,并通过所述螺母将其与所述钢筋桁架固定;所述模板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燕尾槽和燕尾。在施工现场只需将所述模板单元以可拆卸螺栓的连接方式连接于预制的所述钢筋桁架底部,减少了普通方式建造楼承板施工时大量绑扎和焊接作业,使施工速度加快,人工费大幅度降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桁架预制单元采用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防磨损件的设计,增强了所述模板单元的抗磨损程度,增加了所述模板单元的实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桁架预制单元采用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密封件的设计,所述密封件为内径与螺栓直径相匹配、外径与螺母外径相匹配、底部具有锥形凸起的密封筒;所述密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母的底面和所述模板单元的顶面接触;防止在浇筑时混凝土漏浆,并且该设计使所述螺栓免于被混凝土凝固在楼承板上,可轻易解扣,使所述模板单元更容易从凝固成的楼承板上取下。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采用由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拼接而成的设计,该设计只需将原本需要整块运输的模板单元分成几个体积较小的模板单元,既方便了运输,又方便将所述模板单元从凝固后的楼承板上取下,并且无需搭建模架支撑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免除了模架支设作业,消除模架垮塌的风险;且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户型的需要连接出不同形状的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采用所述钢筋桁架之间通过强度加强钢筋进行固定,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置于所述下弦筋上端,并贯穿各所述钢筋桁架的设计;增加了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在径向方向上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的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包括模板单元1和一个钢筋桁架2;所述钢筋桁架底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母401;所述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安装孔101,所述安装孔对应于所述螺母设置;所述钢筋桁架沿所述模板单元的长度方向置于所述模板单元上,所述摸板单元通过螺栓4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连接,并通过所述螺母将其与所述钢筋桁架固定;所述模板单元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燕尾槽102和燕尾103。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由上弦筋201、下弦筋202和连接所述上弦筋与下弦筋的腹筋203焊接而成;在所述下弦筋底部,沿其轴向均匀分布有所述螺母401,所述螺母顶端密封焊接于所述下弦筋底部;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密封件402;该密封件402为内径与螺栓直径相同、外径与螺母直径相同、底部具有锥形凸起的密封筒;所述密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母的底面和所述模板单元的顶面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单元是胶合板,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纤维板、刨花板、密度板、木塑板、塑料板、PVC板、铝框木塑模板、竹胶板、硅酸钙板或塑胶板其中之一。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板、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木塑板、塑料板、铝框木塑模板、竹胶板、硅酸钙板和塑胶板其中之一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硅橡胶,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其中之一。以本实施例建造楼承板,在施工现场只需将所述模板单元以可拆卸螺栓的连接方式连接于预制的所述钢筋桁架底部,减少了普通方式建造楼承板施工时大量绑扎和焊接作业,使施工速度加快,人工费大幅度降低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为普通螺母,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球头外套螺母,所述普通螺母、球头外套螺母均为现有技术,此两者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防磨损件,所述防磨损件为与安装孔101长度相同的圆管104。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磨损件的材质为铁,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硬质塑料、合金或其他种类的金属。所述防磨损件的设计增强了所述模板单元的抗磨损程度,增加了所述模板单元的实用寿命。
参见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由多个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拼接而成。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由3个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拼接而成;位于中间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所述模板单元的燕尾槽102与其左侧的所述模板单元的燕尾103相对接,其燕尾103与其右侧的所述模板单元的燕尾槽102相对接。
参见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还包括十条焊接于所述下弦筋上端,垂直于所述钢筋桁架轴向,并贯穿各所述钢筋桁架的强度加强钢筋3,所述强度加强钢筋在所述钢筋桁架内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所述模板单元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度加强钢筋垂直于所述钢筋桁架轴向设置,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所述强度加强钢筋与所述钢筋桁架轴向之间呈其他角度,根据力学分析,所述强度加强钢筋与所述钢筋桁架轴向之间呈90°时,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分解在所述强度加强筋上的力最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度加强钢筋为钢筋单根,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组;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度加强筋与所述下弦筋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金属丝绑定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的数量为十个,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数量和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的数量是根据实际需要浇筑成的楼承板的尺寸和浇筑成的楼承板需要承受的载荷确定的,实际需要浇筑成的楼承板的长度越长,需要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数量越多;实际需要浇筑成的楼承板的宽度越长,需要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的长度越长;需要在所述模板单元上设置的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的数量越多。
所述上覆板和所述下覆板的厚度为0.5-4.5CM。优选的所述上覆板和所述下覆板的厚度均为1-2.5CM,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覆板和所述下覆板的厚度均为1.5CM,但不局限于此。
应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制作楼承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根据实际需要浇筑成的楼承板的尺寸选择足够数量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将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单元通过所述燕尾槽和燕尾拼接成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然后将所述强度加强钢筋均匀焊接于所述钢筋桁架上;将焊接完成的所述钢筋桁架预制屋面板移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钢筋桁架突出于所述模板单元的两端和所述强度加强钢筋突出于所述模板单元的两端分别置于房屋的承重墙或其他预定位置;Z型封口板或专用封堵件对边角等可能漏混凝土浆的位置进行封堵;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后旋转开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取下所述模板单元,完成所述楼承板的制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