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会议室或音乐厅的隔声吸音墙。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会议室、音乐厅或KTV等室内空间,都需要对墙面做隔声吸音处理,但是由于其成本高、安装复杂,并不适合现阶段节省人力的要求;而且在墙面的隔声吸音处理的局部出现人为损坏后,并不能进行局部的修缮,而需要将损坏的墙面整体拆除后重新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增加了维修成本,而且也延长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声吸音墙,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安装方便,后期维修简单,降低维修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隔声吸音墙,包括设于墙面上的吸声体,所述吸声体均匀铺设在墙面上,所述吸声体包括底板,在底板前端面上设有若干根柱状的聚酯棉柱,聚酯棉柱呈蜂窝状排列,所述聚酯棉柱与底板的前端面垂直设置,在聚酯棉柱的前端覆盖有无纺布,在无纺布外设有一层以上的吸声海绵,所述吸声海绵外覆盖有装饰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酯棉柱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声海绵为波峰吸音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板内设有空腔,在底板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腔内设有石膏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吸声体内设置柱状的聚酯棉柱,并呈蜂窝状排列,在其外侧依次设置无纺布、吸声海绵以及装饰布,通过吸声海绵一级吸收后,再通过蜂窝状排列的聚酯棉柱对声音进行二级吸收,提高吸声体的吸声效果,而且模块化设置,使得在进行局部修缮时无需拆除整块墙面的吸声体,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聚酯棉柱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吸音墙,包括设于墙面上的吸声体1,所述吸声体1均匀铺设在墙面上,吸声体1通过现有软包的固定方式与墙面进行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吸声体1包括底板2,在底板2前端面上设有若干根柱状的聚酯棉柱3,聚酯棉柱3呈蜂窝状排列,所述聚酯棉柱3与底板2的前端面垂直设置,在聚酯棉柱3的前端覆盖有无纺布4,在无纺布4外设有一层以上的吸声海绵5,所述吸声海绵5外覆盖有装饰布6,装饰布6与底板2之间通过U形钉固定;在底板2内设有空腔8,底板2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7,在空腔8内设有石膏层9,使得提高吸声体1的防潮效果,以及使吸声体1内的水分充分被石膏层9吸收,避免影响吸声体的吸声效果。
优选地,聚酯棉柱3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吸声海绵5为波峰吸音棉。
吸声体1的大小可根据现场以及设计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级的吸声海绵5对声音进行一次吸收后,剩余声音通过柱状的聚酯棉柱3进行二级吸声,但是声音一旦进去聚酯棉柱3内由于其柱状结构并且与底板2的前断面垂直设置,延长了吸声通道的长度,使声音在聚酯棉柱3中钻来钻去,左右冲撞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耗掉能量,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