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涉及一种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没有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而是直接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使得建筑坚固性能低,没有过渡交接结构也影响其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而是直接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使得建筑坚固性能低,没有过渡交接结构也影响其美观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包括结构楼板(1)、水泥砂浆坡层(2)、水泥砂浆平层(3)、橡胶海绵衬垫(4)、艺术地毯(5)、防水层(6)、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石材饰面一(8)、金属收边条(9)、木材饰面(10)、木门(11)和金属饰面二(12),所述结构楼板(1)上设置水泥砂浆平层(2),所述水泥砂浆平层(2)的左上方设置水泥砂浆平层(3),水泥砂浆平层(3)上设置橡胶海绵衬垫(4),所述橡胶海绵衬垫(4)上方设置艺术地毯(5);所述水泥砂浆平层(2)的右上方设置防水层(6),所述防水层(6)上方设置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所述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上方设置石材饰面一(8),所述防水层(6)、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和石材饰面一(8)的内侧面设置金属收边条(9);所述艺术地毯(5)上方设置金属饰面二(12),金属饰面二右侧设置木门(11),木门设置在石材饰面一(8)上。
所述石材饰面一(8)为台阶状。所述水泥砂浆坡层(2)为水和泥砂浆体积比1:3混合所得。所述金属收边条(9)为阻水金属收边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建筑的坚固性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且无痕迹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结构楼板;2水泥砂浆坡层;3水泥砂浆平层;4橡胶海绵衬垫;5艺术地碳;6防水层;7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8石材饰面一;9金属收边条;10木材饰面;11木门;12金属饰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区地面与干区地面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楼板1、水泥砂浆坡层2、水泥砂浆平层3、橡胶海绵衬垫4、艺术地毯5、防水层6、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石材饰面一8、金属收边条9、木材饰面10、木门11和金属饰面二12,所述结构楼板1上设置水泥砂浆平层2,所述水泥砂浆平层2的左上方设置水泥砂浆平层3,水泥砂浆平层3上设置橡胶海绵衬垫4,所述橡胶海绵衬垫4上方设置艺术地毯5;所述水泥砂浆平层2的右上方设置防水层6,所述防水层6上方设置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所述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上方设置石材饰面一8,所述防水层6、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7和石材饰面一8的内侧面设置金属收边条9;所述艺术地毯5上方设置金属饰面二12,金属饰面二右侧设置木门11,木门设置在石材饰面一8上。
所述石材饰面一8为台阶状。所述水泥砂浆坡层2为水和泥砂浆体积比1:3混合所得。所述金属收边条9为阻水金属收边条。
本实用新型的提高建筑的坚固性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且无痕迹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