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内的非透水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大,雨水的下渗能力大幅度减小,造成降雨地面径流不断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受到极大的考验,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雨水下渗能力下降,地下水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但影响地面植被的生长环境,还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雨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受污染程度较轻,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作为绿化、洗车等杂用水源。在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雨水收集利用日益变得重要,雨水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开辟新水源,节约城市水资源,还能减小雨水地面径流量,降低发生雨洪灾害的危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此同时,目前的建筑房屋没有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及空气净化装置,造成室内空气往往不太清新,久居影响心情容易患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绿色建筑,具备收集雨水,降低下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补充地下水,通风良好,将空气进行净化的优点,解决了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大,地下水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水资源短缺浪费现象严重,房屋通风效果及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绿色建筑,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包括屋顶和阁楼,所述建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和左排水立管,所述建筑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右排水立管,所述左排水立管和右排水立管远离地面的一端均设置有排水漏斗,所述屋顶上设置有与排水漏斗相连通的排水弯管,所述建筑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杆,所述左排水立管和右排水立管均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建筑本体的两侧。
所述屋顶上设置有挡雨条,所述屋顶包括屋顶壁,所述屋顶壁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顶壁上设置有活性炭块。
所述阁楼的一侧设置有种植区,所述阁楼的内部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部由左至右的位置依次设置有风机、活性炭网层和过滤网层,所述风机通过其两侧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固定在通气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左排水立管和右排水立管远离排水漏斗的一端均与排水横管相连通,所述排水横管远离右排水立管的一端延伸至储水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水腔上设置有雨水进口、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雨水进口的外形呈漏斗状,所述屋顶壁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两侧由内至外的位置设置有依次排列的防潮层和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建筑本体的内部通过通气管与种植区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左排水立管、右排水立管、排水漏斗、排水弯管、挡雨条、储水腔和排水横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降低了极端降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并通过将雨水收集存储,不仅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还能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
2、本实用新型通过种植区、通气管、风机、活性炭网层和过滤网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优化了建筑的通风系统,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量丰富的空气抽送建筑的内部,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为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屋顶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本体、2屋顶、3阁楼、4储水池、5左排水立管、6右排水立管、7排水漏斗、8排水弯管、9挡雨条、10屋顶壁、11储水腔、12活性炭块、13种植区、14通气管、15风机、16活性炭网层、17过滤网层、18排水横管、19雨水进口、20进水管、21排水管、22基层、23防潮层、2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绿色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建筑本体1包括屋顶2和阁楼3,建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池4和左排水立管5,建筑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右排水立管6,左排水立管5和右排水立管6远离地面的一端均设置有排水漏斗7,屋顶2上设置有与排水漏斗7相连通的排水弯管8,左排水立管5和右排水立管6远离排水漏斗7的一端均与排水横管18相连通,排水横管18远离右排水立管6的一端延伸至储水池4的内部,建筑本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杆,左排水立管5和右排水立管6均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建筑本体1的两侧,下雨时屋顶2上的雨水通过排水弯管8、左排水立管5、右排水立管6和排水横管18排放至储水池4的内部,使雨水能被回收利用,储水池4内部的雨水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能有效避免地面植被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通过设置固定杆,使左排水立管5和右排水立管6被牢固的固定在建筑本体1的两侧。
屋顶2上设置有挡雨条9,屋顶2包括屋顶壁10,屋顶壁10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11,储水腔11上设置有雨水进口19、进水管20和排水管21,雨水进口19的外形呈漏斗状,屋顶壁10包括基层22,基层22两侧由内至外的位置设置有依次排列的防潮层23和防水层24,储水腔11的内顶壁上设置有活性炭块12,通过设置挡雨条9,使雨水能聚集在屋顶2,避免雨水直接滴落到地面上,收集雨水的效果更好,雨水通过雨水进口19进入储水腔11的内部,白天阳光直射屋顶2温度较高时,储水腔11内部的雨水能吸收温度,使建筑本体1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变得很高,使人们感觉更加清凉舒爽,夜晚温度较低时,储水腔11内部的雨水能通过释放热量,使建筑本体1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从而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有效减少了空调使用的频率,减少了能量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通过设置防潮层23和防水层24,使屋顶2具有防水防潮的优点,能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活性炭块12,活性炭块12能将雨水中的杂质吸收,避免雨水变质,通过左排水立管5、右排水立管6、排水漏斗7、排水弯管8、挡雨条9、储水腔11和排水横管18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降低了极端降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并通过将雨水收集存储,不仅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还能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
阁楼3的一侧设置有种植区13,阁楼3的内部设置有通气管14,建筑本体1的内部通过通气管14与种植区13相连通,通气管14的内部由左至右的位置依次设置有风机15、活性炭网层16和过滤网层17,风机15通过其两侧对称设置的固定杆固定在通气管14的内壁上,通过设置种植区13,人们能在种植区13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通过风机15将富含氧气的空气输送至建筑本体1的内部,活性炭网层16和过滤网层17对输送的空气进行过滤,能有效避免蚊虫和杂质被抽送至建筑本体1的内部,通过种植区13、通气管14、风机15、活性炭网层16和过滤网层17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优化了建筑的通风系统,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量丰富的空气抽送建筑的内部,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为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综上所述:该新型绿色建筑,通过排水弯管8、左排水立管5、右排水立管6和排水横管18将雨水排放至储水池4的内部,使雨水能被回收利用,通过设置挡雨条9,使雨水能聚集在屋顶2,通过储水腔11吸收白天阳光直射产生的高温,并将温度在夜晚散发到建筑本体的内部,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通过设置防潮层23和防水层24,使屋顶2具有防水防潮的优点,能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活性炭块12,活性炭块12能将雨水中的杂质吸收,避免雨水变质,有效降低了极端降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并通过将雨水收集存储,不仅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还能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通过设置种植区13,人们能在种植区13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通过风机15将富含氧气的空气输送至建筑本体1的内部,活性炭网层16和过滤网层17对输送的空气进行过滤,能有效避免蚊虫和杂质被抽送至建筑本体1的内部,通过种植区13、通气管14、风机15、活性炭网层16和过滤网层17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优化了建筑的通风系统,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量丰富的空气抽送建筑的内部,使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为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