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186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



背景技术:

信号塔是网络运营商所建立的一种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其外型与塔类似,同时又是一种公用的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无线城市普及以来,信号塔又做为了城市WIFI的信号发射基点。因为信号塔具备一定的高度,同时一般的信号塔上均设置有供维修人员攀爬的直梯,因此可能出现非专业人员爬上信号塔的情况,传统的信号塔仅通过在四周设置一定的防护网来避免有人爬上信号塔,但是其防护效果较差,且竖直的防护网也易被翻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包括梯形架、电机、升降索和挡链,所述信号塔的塔体为四棱锥型塔,所述梯形架的底边和顶边与所述塔体的安装地面平行,四个所述梯形架的顶边通过转轴与所述塔体的四边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梯形架的上方,所述升降索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上,所述升降索的第二端与所述梯形架的中下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挡链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梯形架的腰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梯形架包括梯形框架、横档杆和竖杆,多个所述横档杆水平设置在所述梯形框架内,且所述横档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梯形框架的两腰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梯形框架内,且与多个所述横档杆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梯形框架的顶边与所述梯形架与所述塔体的连接处的横截面的边长相等,所述梯形框架的腰的倾角与所述塔体的四面的倾斜角度相等。

优选地,多个所述挡链长度从所述梯形框架的顶部到所述梯形框架的底边依次增长。

具体地,所述电机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四面,所述升降索竖直设置,且所述升降索的下端与位于所述梯形架的中下部的所述横档杆的中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通过在塔体的底部设置可转动的梯形架,使其在使用时,可以放下供维修人员作为直梯攀爬;在不使用时,通过点击和升降索将其沿转轴转动至水平状态,起到阻挡非维修人员攀爬塔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包括梯形架2、电机4、升降索5和挡链6,信号塔的塔体1为四棱锥型塔,梯形架2的底边和顶边与塔体1的安装地面平行,四个梯形架2的顶边通过转轴3与塔体1的四边可转动连接,电机4设置在梯形架2的上方,升降索5的第一端缠绕在电机4的转矩输出轴上,升降索5的第二端与梯形架2的中下部固定连接,多个挡链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梯形架2的腰固定连接,梯形架2包括梯形框架、横档杆7和竖杆8,多个横档杆7水平设置在梯形框架内,且横档杆7的两端分别与梯形框架的两腰固定连接,竖杆8竖直设置在梯形框架内,且与多个横档杆7固定连接,梯形框架的顶边与梯形架2与塔体1的连接处的横截面的边长相等,梯形框架的腰的倾角与塔体1的四面的倾斜角度相等,多个挡链6长度从梯形框架的顶部到梯形框架的底边依次增长,电机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电机4分别固定设置在塔体1的四面,升降索5竖直设置,且升降索5的下端与位于梯形架2的中下部的横档杆7的中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讯广播的信号塔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平时,不需要维修人员攀爬塔体1时,控制电机4转动,使升降索5的第一端缠绕在电机4的转矩输出轴上,从而使得电机4与升降索5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使得梯形架2绕转轴3转动,最终使得梯形架2处于水平状态;并且,挡链6的长度以此为选定依据,从梯形架2的腰的上端至其下端的挡链6的长度,依次等于两个相邻的梯形架2的腰之间的距离,此时梯形架2和挡链6组成水平的八边形结构,起到了阻挡攀爬的作用。

当维修人员需要攀爬塔体1时,控制电机4转动,使梯形架2绕转轴3转动,使梯形架2贴合至塔体1上,同时通过设置的横档杆7可以起到爬梯的作用,方便维修人员攀爬至塔体1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