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护栏,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施工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施工中为了安全需要,必须在施工现场架设防护栏,常用的防护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金属管焊接制造的金属护栏,这种护栏由于底架的存在造成转场作业时占用体积大,运输不便,而且金属材料易锈蚀,因此其表面的反光材料易脱落,需定期维护,增加使用成本。另一种是利用废旧塑料注塑成型的内部可注水的防护栏,这种防护栏的高度不能太高,当高度超过1米时,其护风能力较差,相互这间连接也不便,而且要求使用时注水或沙以提高抗风能力,但施工人员实际使用时很少向内腔注水或沙,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因此设计一种重量轻、转场方便、安装可靠的防护栏一直是电力施工人员的追求。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对现有护栏进行了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3755796U的一种电力施工安全防护栏,其通过上框管与侧框管之间通过不饱和聚酯注塑成型的弯头相连接,下框管通过不饱和聚酯注塑成型的三通管与侧框管相连;金属底座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插管组成,插管插入侧框管中,侧框管的下端插装插管的位置处设有贯穿孔,插管上也设有相应数量的贯穿孔或安装有弹性卡爪,插销穿过不同位置的贯穿孔或弹性卡爪从不同高度的贯穿孔中穿出即可实现防护栏高度的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不足之处,其在白天虽然可以对施工现场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也可以使得行人靠近;但在夜晚等光线较暗时无法有效提醒行人远离,导致与护栏发生碰撞或进入施工现场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护栏,解决了现有施工现场护栏在夜间不具备发光功能,不能在夜间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护栏,包括护栏主体,护栏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立柱,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条形板,条形板之间设置伸缩机构,护栏主体还包括,
体温探测模块,用于对行人体表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
调节模块,耦接于体温探测模块,用于调节体温探测模块的探测范围;
防干扰模块,耦接并响应于体温探测模块,接收检测信号,用于隔离以及防止各模块之间相互干扰;
发光提醒模块,耦接并响应于防干扰模块,用于对靠近护栏主体的行人进行提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人靠近护栏主体时,体温探测模块检测到人体的体表温度后产生了检测信号可以向后级电路进行传输,防干扰模块的作用可以避免电路中各模块的相互干扰,防干扰模块接收检测信号后,体温探测模块与发光提醒模块之间导通使得发光提醒模块开始工作,此时人们可以看到护栏主体发出的提醒信号及时远离,同时调节模块可以设置体温探测模块的探测范围,不同的施工现场所要求的隔离范围不同因此可通过调节模块进行设置,在护栏主体上还可以通过伸缩机构对立柱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可改变护栏主体的拦截长度,伸缩机构位于两个条形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体温探测模块包括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第一引脚耦接于防干扰模块耦接,热释电红外探头第二、六引脚接地,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第四、五引脚与调节模块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释电红外探测块可以对人体的体温进行感应,并且反映速度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电位器RP1,调节电位器RP1包括引脚11和引脚12,引脚11耦接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第五引脚,引脚12耦接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第四引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位器RP1相当于电流控制器,通过滑动电位器RP1可以控制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的探测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防干扰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OC,光电耦合器OC与热释电红外探测块第一引脚之间耦接有三极管V1,光电耦合器还耦接于双向晶闸管V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电耦合器OC主要起到交直流隔离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发光提醒模块包括位于立柱上的若干LED灯,LED灯通过电阻R3与光电耦合器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靠近护栏主体一定距离时,位于立柱上的LED灯发红光对人们进行提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热释电红外探测块具体型号为HN9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位于条形板之间的若干拉伸组件,拉伸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十字交叉,拉伸组件与条形板连接处均设置有转轴,第一支杆于第二支杆连接处设置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与条形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转轴,可以方便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相对于条形板进行转动,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十字交叉,交叉处设置有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现有施工现场护栏在夜间不具备发光功能,不能在夜间起到安全警示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调节模块与体温探测模块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防干扰模块与发光提醒模块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1、护栏主体;110、立柱;111、条形板;112、LED灯;113、转动轴;114、第一支杆;115、第二支杆;210、调节模块;220、体温探测模块;230、防干扰模块;240、发光提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施工现场到了夜间,现场光线远不如白天,基坑周边和一些其他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往往不容易被现场工人注意到,很容易造成事故或是隐患,发光的护栏主体11在夜间使得护栏区域更加醒目,避免工人发生不该有的事故,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性,发光的护栏主体11通过太阳能在白天聚集电能,在夜间护栏主体11能够发出荧光光亮,安全环保,保证施工人员夜间作业的安全。
人体移动探测采用新型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块HN911。三极管V1用作延时控制,通过调节电位器RP1便可改变延时控制的时间。光电耦合器OC起交直流隔离作用,同时光电耦合器具体型号为MOC3020;当无人进入到探测范围时,释电红外线探测块HN911输出端为低电平,三极管V1无控制信号输出,双向晶闸管V2关闭,负载电机不工作,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接近自动门时,HN911模块检知到人体红外能量,输出端I为高电平输出,双向晶闸管V2导通,LED灯112发光;体温探测模块220检测到人体的体表温度后产生了检测信号可以向后级电路进行传输,防干扰模块230的作用可以避免电路中各模块的相互干扰,防干扰模块230接收检测信号后,体温探测模块220与发光提醒模块240之间导通使得发光提醒模块240开始工作,此时人们可以看到护栏主体11发出的提醒信号及时远离,同时调节模块210可以设置体温探测模块220的探测范围,不同的施工现场所要求的隔离范围不同因此可通过调节模块210进行设置,在护栏主体11上还可以通过伸缩机构对立柱11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可改变护栏主体11的拦截长度,伸缩机构位于两个条形板111之间。
参照图4,在第一支杆114和第二支杆115在与条形板1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转动轴113,可以方便第一支杆114与第二支杆115相对于条形板111进行转动,第一支杆114与第二支杆115之间十字交叉,交叉处设置有转动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