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型门顶或窗顶横梁的水泥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707阅读:1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型门顶或窗顶横梁的水泥预制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宽型门顶或窗顶横梁的水泥预制板。



背景技术:

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预制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现有的预制板大多数都是水泥预制板,且预制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制作空心预制板的目的,简单的说是因为在板的空心的位置不受力,所以在空心的地方灌注混凝土就没有用,于是就可以把不受力的地方空起来,达到减轻重量和节省造价的目的。但是,这种水泥预制板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现有的水泥预制板都是实心的,然而,现有的水泥预制板承重能力差,整体较重,防水防潮效果差,不便于用作宽型门顶或窗顶的横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型门顶或窗顶横梁的水泥预制板,通过设有隔水层,可以防水防潮;通过设有加强层,可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通过设有凹槽,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与物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物体带给水泥预定板的压力,不仅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而且可以减小水泥预制板的重量;设有的支撑柱,可以进一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强,防水防潮效果好,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型门顶或窗顶横梁的水泥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加强层、隔水层、混泥土层、加强筋、凹槽、支撑柱和螺纹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本体的顶端,所述预制板本体内设有所述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内设有所述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内设有所述混泥土层,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加强层与所述支撑柱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板本体、两个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所述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均倾斜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层镶嵌在所述加强层与所述混泥土层之间,且所述隔水层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混泥土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隔水层,可以防水防潮;通过设有加强层,可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通过设有凹槽,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与物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物体带给水泥预定板的压力,不仅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而且可以减小水泥预制板的重量;设有的支撑柱,可以进一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强,防水防潮效果好,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定板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板本体;101、加强层;102、隔水层;103、混泥土层;2、加强筋;3、凹槽;4、支撑柱;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包括:预制板本体1、加强层101、隔水层102、混泥土层103、加强筋2、凹槽3、支撑柱4和螺纹孔5,凹槽3设置在预制板本体1的顶端,预制板本体1内设有加强层101,加强层101内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内设有混泥土层103,预制板本体1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4,加强层101与支撑柱4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2。

进一步,预制板本体1、两个支撑柱4和加强筋2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

两个支撑柱4的一侧对应设置有螺纹孔5,便于固定门窗。

两个支撑柱4的另一侧均倾斜30°,便于支撑预制板本体1。

隔水层102镶嵌在加强层101与混泥土层103之间,且隔水层102的两端均设置有混泥土层103,便于防水防潮。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通过设有隔水层102,可以防水防潮;通过设有加强层101,可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通过设有凹槽3,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与物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物体带给水泥预定板的压力,不仅可以增加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而且可以减小水泥预制板的重量;设有的支撑柱4,可以进一步加强水泥预制板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强,防水防潮效果好,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