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32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主体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基础大截面框架柱生根施工过程中,钢筋直径较大,柱沿高度方向存在较大侧向位移;同时导致框架柱生根位置偏位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基础框架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常采用重新校核柱定位及进行钢筋支撑绑扎或其他角钢材料支撑;施工过程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造成大量原材料浪费及后期人工处理措施费用,投入成本较大。

节点施工一般根据基础框架柱截面及高度进行设置斜支撑角钢,一般每一柱面设置两根角钢进行支撑。施工过程中将上述角钢末端焊接在基础边缘钢筋,支撑接触柱截面端与柱主筋进行绑扎固定。原则上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下部角钢埋入混凝土结构中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割断角钢拆除完成,进行上部框架柱浇筑施工。

上述基础框架柱常规支撑施工方法参见图1和图2,分别为现有基础框架柱定位斜撑固定节点施工的立面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该节点结构常见的施工方法为,根据测量放线定位的钢筋排布进行基础钢筋及框架柱钢筋的绑扎;将加工好的角钢8构件支撑端与框架柱主筋6及箍筋7进行绑扎固定,再将角钢构件末端与基础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待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将角钢构件切割,将上部剩余角钢拆卸下来。

一方面,这种施工方法需在基础柱每一截面设置斜撑角钢固定定位,角钢投入成本较大;且拆除角钢时预留在结构内的原材无法取出,浪费严重;同时割除角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及机械费用。

另一方面,预埋角钢与基础结构钢筋进行焊接,影响基础结构安全稳定性;且预埋斜撑角钢时,基础钢筋密集,焊接连接难度大且容易破坏基础钢筋,不利于安装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角钢构件制成固定存在的投入成本较大、角钢无法回收造成的材料浪费及角钢影响基础结构安全稳定性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支设于框架柱钢筋的底部,所述定位支固构件包括:

支设于所述框架柱钢筋角部处的L型角撑结构,所述L型角撑结构与所述框架柱钢筋中角部处的钢筋可拆卸地连接;

与所述L型角撑结构固定连接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底部设有螺纹;

一端与所述斜撑杆螺合连接的连接套筒;以及

与所述连接套筒另一端螺合连接的支座结构,所述支座结构的底部支撑连接于所述框架柱钢筋的底部处的基础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支固构件为可周转式结构,其在预埋与基础钢筋固定锚固连接简便,方便施工,能够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预埋角钢焊接造成的安全稳定隐患,更换的保证基础结构安全稳定性的要求。另外连接套筒和角撑结构为可周转使用的构件,后期利用率高,减少成本投入,实现了绿色环保施工理念,本实用新型的普遍应用将会为建筑工程带来可观的施工质量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L型角撑结构与所述框架柱钢筋中的箍筋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L型角撑结构与所述箍筋贴合设置并通过绑扎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座结构包括与所述基础钢筋固定连接的横撑杆和与所述横撑杆垂直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连接套筒螺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L型角撑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撑筋和第二撑筋,所述第一撑筋和所述第二撑筋内部的夹角与所述框架柱钢筋中角部处的钢筋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杆呈倾斜状态设置,且顶部与所述第一撑筋和第二撑筋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45°。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框架柱钢筋底部角钢预埋件节点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框架柱钢筋底部角钢预埋件节点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支撑于框架柱钢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支撑于框架柱钢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用于解决现有基础框架柱绑扎定位支撑及现浇混凝土过程中框架柱钢筋不发生水平及侧向位移的难题。该可周转式框架柱定位支固构件应用于基础框架柱施工过程中,避免了预埋固定角钢构件焊接结构钢筋造成的安全隐患,及预埋进基础结构中角钢无法取出,上部割除角钢无法回收利用的浪费原材问题,同时解决了角钢构件焊接、绑扎固定难度大的难题。实现了可周转式构件预埋循环利用的绿色施工理念,简化了节点的施工,提高了施工质量和保证了施工进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式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是框架柱的定位支固构件20包括L型角撑结构21、斜撑杆22、连接套筒23以及支座结构24,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该定位支固构件20用于支设框架柱钢筋11的底部,确保框架柱钢筋11的支撑稳定性。L型角撑结构21支设于框架柱钢筋11角部处,该L型角撑结构21于框架柱钢筋11中角部处的钢筋可拆卸地连接,斜撑杆22与L型角撑结构21固定连接,斜撑结构21的底部设有螺纹,连接套筒23一端与斜撑杆21螺合连接,连接套筒23的另一端与支座结构24螺合连接,该支座结构24的底部支撑连接于框架柱钢筋11底部处的基础钢筋13。

框架柱钢筋11用于浇筑形成框架柱,基础钢筋13用于浇筑形成基础结构。将定位支固构件20支撑于框架柱钢筋11和基础钢筋13之间,为框架柱钢筋11提供支撑定位作用,有效控制框架柱钢筋的水平及侧向位移,保证框架柱施工质量。且在基础结构浇筑完成后,连接套筒23和L型角撑结构21可周转使用,能够减少成本投入,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理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L型角撑结构21与框架柱钢筋11上的箍筋12可拆卸地连接,箍筋12间隔的箍设于框架柱钢筋11,在设置L型角撑结构21时,将L型角撑结构21的内侧面贴合在箍筋13的外侧面,且确保L型角撑结构21的夹角与框架柱钢筋11中角部处的钢筋相抵靠,而后将L型角撑结构21与箍筋12可拆卸地连接。较佳地,该L型角撑结构21与箍筋12通过绑扎连接固定,在拆除L型角撑结构21时,只需解除绑扎固定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支座结构24包括与基础钢筋13固定连接的横撑杆241和与横撑杆241垂直连接的支撑杆242,支撑杆的顶242部设有螺纹,并与连接套筒23螺合连接。较佳地,该支座结构24的横撑杆241和支撑杆242均采用钢筋制成,尺寸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采用钢筋制作支座结构24,方便支座结构24与基础钢筋13的连接施工,且不会影响基础钢筋13的稳定性,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L型角撑结构2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撑筋211和第二撑筋212,第一撑筋211和第二撑筋212内部的夹角与框架柱钢筋11中角部处的钢筋相抵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斜撑杆22呈倾斜状态设置,且顶部与第一撑筋211和第二撑筋2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斜撑杆的倾斜角度为45°。

本实用新型中的L型角撑结构21采用两根HRB400C25钢筋,长度100mm,垂直焊接而成。斜撑杆22采用HRB400C25钢筋,长度500mm,螺纹的长度大于等于35mm。支座结构24的横撑杆241采用HRB400C25钢筋,长度300mm,支撑杆242采用HRB400C25钢筋长度根据柱高计算,螺纹的长度大于等于35mm。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施工过程中,在基础钢筋13绑扎完成后进行竖向框架柱钢筋11插筋绑扎过程中,将组合好的可周转式定位支固构件20末端绑扎固定在基础钢筋13的角部处并绑扎牢固;然后将可周转式定位支固构件20上部的L型角撑结构21固定绑扎在框架柱箍筋12及钢筋11上;调整好框架柱四个角部的定位支固构件20与框架柱的绑扎固定,做好框架柱的定位校核确认。

待基础结构浇筑完混凝土并达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后,即可将上部L型角撑结构21、斜撑杆22和连接套筒23与框架柱钢筋解开绑扎并旋转卸下,实现与下部的支座结构24分开并用于接下来的施工部位使用,实现方便快捷的周转式施工理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可周转式定位支固构件,在预埋与基础钢筋固定锚固简易,方便了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避免了预埋角钢焊接造成的安全稳定隐患,更好的保证基础结构安全稳定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的减少成本投入,采用可周转式构件后期利用率可观,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具有普遍应用将会为建筑工程带来可观的施工质量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