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250阅读:3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剧场建筑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现阶段文化产业市场的刚性需求大量存在,人们对观演出类产品的舒适性、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场座位文化艺术演出的殿堂,全国各地均在推广建设。考虑到剧场设计的经济性以及剧场的特殊性,一方面需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控制建筑规模,节省造价。剧场不能一味的求大,而是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规模。剧场的声闸如果分散设计,侧厅需要设计一部楼梯,专门连接观众庭前排标高。如果剧场主要入口标高设计在观众庭池座中间标高上时,此楼梯的利用率并不高,反而使得影响了侧厅的使用,而且与VIP入口区域重合,人流较差。观众席分为普通观众席和VIP观众席,其中VIP观众席在观众庭池座前排。当剧场主要入口标高设计在观众庭池座中间标高上时,大部分观众主门厅进入,直接由中部进入观众庭池座。部分观众通过局部台阶进入观众庭池座后排;或是上二楼进入观众庭楼座。观众庭池座前排人数较少,且主要为VIP观众席,有独立通道与VIP休息区连接。所以,很有必要研究设计一种既能满足剧场使用要求,又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可行的扩大声闸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包括:第一声闸,所述第一声闸设置在所述剧院的服务空间内,所述第一声闸设置在观众厅池座的中间标高处,所述第一声闸的一侧与所述观众厅池座通过第一声闸第二门连通;第二声闸,所述第二声闸设置在所述服务空间内,所述第二声闸设置在所述观众厅池座的低标高处,所述第二声闸的一侧与所述观众厅池座通过第二声闸第二门连通;所述第一声闸和所述第二声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声闸和所述第二声闸之间设置有第一楼梯,所述第一声闸、所述第二声闸和所述第一楼梯形成池座扩大声闸;第三声闸,所述第三声闸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闸的上空,所述第三声闸的一侧与观众厅楼座的高标高处通过第三声闸第二门连通;第四声闸,所述第四声闸设置在所述第一声闸的上空,所述第四声闸与所述第三声闸间设置有隔音墙;第五声闸,所述第五声闸设置在所述第二声闸的上空;所述第四声闸和所述第五声闸连通,并且所述第四声闸和所述第五声闸之间设置有第二楼梯和第四楼梯,所述第四声闸、所述第五声闸和所述第二楼梯、所述第四楼梯形成楼座扩大声闸;所述第四楼梯与观众厅楼座的低标高处通过第四声闸第二门连通,所述第四楼梯与三包厢分别通过第一平台门、第二平台门和第三平台门连通。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声闸的相对于所述观众厅池座的另一侧与休息厅通过第一声闸第一门连通,所述第二声闸相对于所述观众厅池座的的另一侧与门厅通过第二声闸第一门连通,所述门厅与所述休息厅之间设置有VIP休息室。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门厅和所述VIP休息室的上方设置有楼座休息厅,所述第四声闸与所述楼座休息厅通过第四声闸第一门连通,第五声闸与所述楼座休息厅通过第四声闸第二门连通。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声闸通过第三声闸第一门与上层后通道连通。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声闸第一门、所述第一声闸第二门、所述第二声闸第一门、所述第二声闸第二门、所述第三声闸第一门、所述第三声闸第二门、所述第四声闸第一门、所述第四声闸第二门、所述第五声闸第一门、所述第一平台门、所述第二平台门和所述第三平台门均为隔声门。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池座扩大声闸和所述楼座扩大声闸的内部设置有水暖井、电井、补风井、回风井、排烟井和送风井。

上述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所述上层后通道内设置有强电间、弱电间和排风井。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布局紧凑合理,交通疏散便捷。

(2)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控制建筑面宽,保证侧厅完整,减少建筑面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0.000米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5.700米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9.450米处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声闸;2、第二声闸;3、第三声闸;4、第四声闸;5、第五声闸;61、观众厅池座中区;62、观众厅池座前区;63、观众厅楼座后区;64、观众厅楼座前区;71、楼梯平台;72、楼梯平台;73、楼梯平台;74、楼梯平台;81、休息厅;82、门厅;83、VIP休息室;84、楼座休息厅;91、池座扩大声闸;92、楼座扩大声闸;101、水暖井;102、电井;103、补风井;104、回风井;105、排烟井;106、送风井;107、强电间;108、弱电间;109、排风井;LT1、第一楼梯;LT2、第二楼梯;LT3、上层后通道;LT4、第四楼梯;M1、第一声闸第一门;M2、第一声闸第二门;M3、第二声闸第一门;M4、第二声闸第二门;M12、第五声闸第一门;M17、第三声闸第一门;M18、第三声闸第二门;M19、第四声扎第一门;M20、第四声闸第二门;M21、第一平台门;M22、第二平台门;M23、第三平台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0.000米处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1200座剧院,1200座剧院内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其中剧院的舞台标高为±0.000米,观众厅池座前区62的标高为-1.000米,观众厅池座中区61的标高为2.250米。

第一声闸1,第一声闸1设置在剧院的服务空间内,第一声闸1的标高为2.250米,第一声闸11的一侧与观众厅池座中区61通过第一声闸第二门M2连通。

第二声闸2,第二声闸2设置在剧院的服务空间内,第二声闸2的标高为1.000米,第二声闸2的一侧与观众厅池座通过门第二声闸第二门M4连通。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声闸1和第二声闸2连通,并且第一声闸1和第二声闸2之间设置有第一楼梯LT1,第一声闸1、第二声闸2和第一楼梯LT1形成池座扩大声闸91,在实现了疏散和交通便捷的同时,也保证了休息厅侧厅的空间完整性。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5.700米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的标高为9.450米处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图3所示。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剧院的扩大声闸布置结构还包括有:

第三声闸3,第三声闸3设置在第一声闸1的上空,第三声闸3和观众厅楼座后区63的标高均为10.000米,第三声闸3的一侧与观众厅楼座后区63通过第三声闸第一门M18连通。

第四声闸4,第四声闸4设置在第一声闸1的上空,第四声闸4的标高为9.450米,第四声闸4与第三声闸3间设置有隔音墙。

第五声闸5,第五声闸5的标高为5.700米,第五声闸5设置在第二声闸2的上空。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四声闸4和第五声闸5连通,并且第四声闸4和第五声闸5之间设置有第二楼梯LT2和第四楼梯LT4,第四声闸4、第五声闸5和第二楼梯LT2、第四楼梯LT4形成楼座扩大声闸92,在实现了疏散和交通便捷的同时,也保证了休息厅侧厅的空间完整性。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剧院在标高5.850米处、标高5.700米处和6.526米处分别设置有楼梯平台71、楼梯平台72和楼梯平台73,第二楼梯LT2连接楼梯平台71、楼梯平台72和楼梯平台73,并且楼梯平台71、楼梯平台72和楼梯平台73分别通过第一平台门M21、第二平台门M22和第三平台门M23与包厢71、包厢72和包厢73连通。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剧院在标高8.550米处设置有楼梯平台74,第四楼梯LT4连接声闸4和楼梯平台74,楼梯平台74与观众厅楼座前区64通过第四声闸第二门M20连通。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一声闸1的相对于观众厅池座中区61的另一侧与休息厅81通过第一声闸第一门M1连通,第二声闸2相对于观众厅池座前区62的的另一侧与门厅82通过门第二声闸第一门M3连通,门厅82与休息厅81之间设置有VIP休息室83。

更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图2所示,门厅82和VIP休息室83的上方设置有楼座休息厅84,第四声闸4与楼座休息厅84通过第四声闸第一门M19连通,第五声闸5与楼座休息厅84通过第五声闸第一门M12连通。

再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三声闸3通过第三声闸第一门M17与上层后通道LT3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图3所示,剧院通向观众厅池座、楼座和包厢的门:第一声闸第二门M2、第二声闸第二门M4、第三声闸第二门M18、第四声闸第二门M20、第一平台门M21、第二平台门M22、第三平台门M23和剧院通向外部公共休息厅或走廊的门:第一声闸第一门M1、第二声闸第一门M3、第五声闸第一门M12、第三声闸第一门M17、第四声闸第一门M19均为隔声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池座扩大声闸91和楼座扩大声闸92的内部设置有水暖井101、电井102、补风井103、回风井104、排烟井105和送风井106,有效利用了池座扩大声闸91和楼座扩大声闸92,保证了侧厅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层后通道LT3内设置有强电间107、弱电间108和排风井1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观众要从剧院服务空间进入剧院被服务空间(即从休息厅81、门厅82、VIP休息室83、楼座休息厅84进入剧场内部)必须经过池座扩大声闸91和楼座扩大声闸92,为剧场内部提供了良好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观众可通过池座扩大声闸91和楼座扩大声闸92实现不需要通过侧厅就可直接连接不同标高的疏散门和座位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