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悬摆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23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能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悬摆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装置是实现结构被动控制,保护或者减轻结构在地震、强风等强动力灾害作用下振动损害的有效措施,目前传统的被动消能减震装置常采用橡胶隔震、粘滞流体、粘弹性材料、低屈服点金属等,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材料易老化、长期可靠性差、残余变形不可恢复等。同时,亦无法满足既有建筑的简便安装、保护效果明显等需求,因而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和高阻尼特性等特点,用其构成的阻尼器性能也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因而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现有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消能减震装置的耗能低,减震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悬摆减震装置,能够实现组合式双重减震,耗能高,减震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悬摆减震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基板连接的底板11,底板11上连接有复合悬摆箱体1,复合悬摆箱体1顶部内壁连接有高强锚固螺栓2,高强锚固螺栓2和钢丝摆线3的上端连接,钢丝摆线3的下端与质量球4连接;

复合悬摆箱体1左、右内壁的下端均对称固定有连接板5,连接板5通过固定栓6、弹簧10和弹性板9连接,质量球4位于两个弹性板9之间,两个弹性板9的下端之间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SMA13,形状记忆合金SMA13穿过弹性板9,并且通过调节螺栓12固定在弹性板9上,形状记忆合金SMA13伸出调节螺栓12的部分与钢索7的一端连接,钢索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板5、复合悬摆箱体1侧壁与基础固定连接。

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SMA 13在调节螺栓12的调节下能产生3%的预应力。

所述的弹性板9用弹性软钢做成。

所述的质量球4为铅质球。

所述的钢丝摆线3为高强线性钢丝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运用钢丝摆线3和质量球4、形状记忆合金SMA13、弹簧10三种减震措施,不仅互相保护,相互作用,而且极大的消耗地震能量,能够实现组合式双重减震,耗能高,减震效果好,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复合悬摆减震装置,包括通过高强螺栓8与建筑物基板连接的底板11,底板11上连接有复合悬摆箱体1,复合悬摆箱体1顶部内壁连接有高强锚固螺栓2,高强锚固螺栓2和钢丝摆线3的上端连接,钢丝摆线3的下端与质量球4连接;

复合悬摆箱体1左、右内壁的下端均对称固定有连接板5,连接板5通过固定栓6和弹簧10的一端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在弹性板9上,质量球4位于两个弹性板9之间,两个弹性板9的下端之间连接有2根形状记忆合金SMA13,形状记忆合金SMA13穿过弹性板9,并且通过4个调节螺栓12固定在弹性板9上,形状记忆合金SMA13伸出调节螺栓12的部分与钢索7的一端连接,钢索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板5、复合悬摆箱体1侧壁与基础固定连接。

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SMA 13在调节螺栓12的调节下能产生3%的预应力。

所述的弹性板9用弹性软钢做成,不会因撞击而产生变形。

所述的质量球4为铅质球,体积小,质量大。

所述的钢丝摆线3为高强线性钢丝材料,不会发生形状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以一次悬摆为例说明,当地震作用下时,复合悬摆箱体1随着地震作用摆动,此时质量球4和钢丝摆线3惯性摆动,依靠惯性力消耗能量;当地震作用增强时,假设质量球4向左摆动与左侧的弹性板9接触,左侧的耗能原理为:左侧的弹性板9通过挤压左侧的弹簧10耗能,此时,因为右侧的钢索7将右侧的弹性板9固定,所以质量球4撞击左侧的弹性板9时,拉动下方的形状记忆合金SMA13,也产生耗能。当质量球4不与左侧的弹性板9接触后,在左侧的弹簧10与形状记忆合金SMA13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弹簧10压缩后充当限位装置,保护形状记忆合金SMA13不被破坏。

质量球4与右侧的弹性板9接触时的耗能原理和左侧的耗能原理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