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2983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试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行业中的水泥成品检验,是一项严格,精密的工作,它关系到用户的安全,生产厂的经济利益等几方面的利益,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试验的准确性。

传统水泥净浆试模均为多联立方体试模,在试模壳体外壁环绕分布若干的加强筋对试模进行加固,防止其变形。在进行水泥成品检验的时候难免会有水泥粘到壳体外壁上,尤其水泥沾到加强筋与试模壳体连接面交汇处形成的角落时,在水泥成品检验结束后,角落内的水泥已经凝固与壳体粘接在一起。既影响美观,也影响下次使用。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棍棒敲击壳体,使壳体震动将粘在壳体外壁的水泥震落。

但是敲击力气小了,水泥污迹震不下来,敲击力气大了又容易敲坏试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坏壳体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能够快速将试模外壁角落里的水泥除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组,包括壳体、垫块、设置于壳体底板中央的垫块卡槽、设置于壳体上与垫块卡槽相连通的脱模孔以及壳体外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壳体的连接面设置成平滑的曲面,所述壳体外套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内轮廓与壳体及壳体外壁上加强筋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刮板于竖直方向上与壳体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与壳体的连接面设置成平滑的曲面,没有死角,即使有水泥粘上去了,也表较容易清理;设置刮板可以在水泥成品检验后,通过上下移动刮板快速的将粘在壳体外壁的水泥刮去,也不会对壳体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筋包括设置于壳体四周侧壁上且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设置于壳体底面上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筋,以及设置于壳体的棱边上且沿棱边延伸的第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不同的加强筋能够实现对壳体的加固,使壳体不易形变,结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包括上底、下底和两侧边,上底与侧边连接处设有第一外倒角,侧边与下底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倒角,下底与壳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成梯形就使得加强筋与壳体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方便清除外壁的水泥,而第一外倒角和第一内倒角使得加强筋与壳体连成一体,第一加强筋与壳体的外侧壁会形成一个环形的曲面,既能实现对壳体的加固,亦能使壳体外壁上的水泥更加容易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两横条,两横条交叉且设置呈“十字”状,两横条的交接处设有与脱模孔连通的开口,两横条所形成的夹角处设有第二内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很调和竖条用于对壳体的底面进行加固,尤其对于脱模孔连通的开口进行加固,保持开口的形状不改变,而横条与竖条形成的夹角处的第二内倒角相比于直角更加容易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位于壳体开口棱边上的第三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和壳体的连接面设置成平滑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交界的死角除去了,使其变成容易清理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底面的中间内凹设置,壳体位于出膜口出的厚度小于壳体底面棱边处的厚度,且位于壳体底面上的第三加强筋背离壳体的一面与壳体的底面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位于壳体底面棱边上的第三加强筋与底面的连接面重合设置,使第三加强筋与底面连接处就不存在死角,方便对壳体底面上的水泥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刮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刮板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与壳体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相接触部分的轮廓相吻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与壳体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相接触部分的轮廓相吻合就能够在上下移动刮板的时候,将壳体外壁的水泥刮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若干所述刮板的两端部首尾依次于水平方向上通过螺栓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快速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通过将壳体外的加强筋与壳体连接面形成的夹角设置成圆倒角,就不存在死角,再通过设置于壳体外的刮板,上下沿壳体移动,能够轻易的将壳体表面的水泥污迹冲壳体上刮落,且不损伤壳体。同时刮板可拆卸安装,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泥试模开口朝下的爆炸图;

图2为一种水泥试模在竖直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一种水泥试模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2、垫块;13、垫块卡槽;14、脱模孔;2、加强筋;21、第一加强筋;211、上底;212、下底;213、侧边;214、第一外倒角;215、第一内倒角;22、第二加强筋;221、横条;223、开口;224、第二内倒角;23、第三加强筋;3、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便于清理的水泥试模,包括壳体1、垫块12、设置于壳体1底板中央的垫块12卡槽、设置于壳体1上与垫块卡槽13相连通的脱模孔14(详见图3)以及壳体1外的加强筋2。壳体1设置呈长方体且呈中空设置,壳体1上设有一开口223,垫块12设置于垫块卡槽13中,且垫块12的侧面与垫块卡槽13的槽壁相贴合。

加强筋2包括设置于壳体1四周侧壁上且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1、设置于壳体1底面上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筋22,以及设置于壳体1的棱边上且沿棱边延伸的第三加强筋23。

第一加强筋21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包括上底211、下底212和两侧边213(详见图5中虚线部分),上底211与侧边213连接处设有第一外倒角214,侧边213与下底212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倒角215,下底212与壳体1连接。若干第一加强筋21沿壳体1的环绕外壁均匀排布,且若干第一加强筋21于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

第二加强筋22包括两横条221,两横条221交叉且设置呈“十字”状,两横条221的交接处设有与脱模孔14连通的开口223,两横条221所形成的夹角处设有第二内倒角224。位于壳体1开口223棱边上的第三加强筋23以及第二加强筋22和壳体1的连接面设置成平滑的曲面。

壳体1底面的中间内凹设置(见图2),壳体1位于脱模孔14出的厚度小于壳体1底面棱边处的厚度,且位于壳体1底面上的第三加强筋23背离壳体1的一面与壳体1的底面相连。

刮板3可拆卸连接,若干刮板3的两端部首尾依次于水平方向上通过螺栓铰接。刮板3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与壳体1于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相接触部分的轮廓相吻合。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水泥试模,亦可以采用一组水泥试模。一组水泥试模即将长方体的壳体1分成若干个方格组成一排,每一个方格的底板都设有垫块12、垫块卡槽13以及与垫块卡槽13相连通的脱模孔14。且每一个方格的底部都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加强筋22,相邻方格上的第二加强筋22连成一体,形成一排网格。若第二内倒角224设置成半圆形,则相邻方格上两相对的第二内倒角224就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圆形。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壳体1内浇灌水泥,待成形后,将气枪的枪口与脱模孔14连接(脱模孔14的边缘设有凸起,气枪的枪口设有凹槽,枪口插入脱模孔14后稍稍转动凸起便卡在凹槽中限制枪口沿脱模孔14轴向上的移动),通过在垫块卡槽13内充入气体产生高压,垫块12受到垫块卡槽13内气压作用将水泥试模中成形的水泥块退出水泥试模。

在对水泥试模进行清理时,只需要将刮板3安装上并上下移动即可将水泥试模壳体1外的水泥污迹刮落。也可以在浇灌水泥前就将刮板3安装上,使用后直接对水泥污迹进行清理。拆卸刮板3时,只需要拧下刮板3上的一颗螺栓即可。清理壳体1底面时,因为有第二内倒角224,只需要用工具或者直接用拆卸下的刮板3沿第二内倒角224的侧面刮去水泥污迹即可,最后底面再用刮板3铲去水泥污迹,且在对水泥污迹的清理过程之中不会损伤壳体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