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82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行业中都需要建设用于存储液体的池子,这些池子用于承装不同的液体,尤其化工行业其许多池子承装的液体都具有毒性或者具有严重的污染性,所以这些池子需要做防渗处理。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占地面积以及便于施工,将存储液体的池子建造成垂直墙体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在进行防渗处理时存在一定困难,因为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储液体的池子的防渗处理,通常是在池子的内壁铺设一层防渗膜,并在池子的边沿处设置锚固沟,将防渗膜的边沿使用水泥或者混凝土压实,而垂直墙体的池子使用上述方式固定防渗膜时,防渗膜固定不牢,易发生防渗膜落入池子的情况,很可能引起污染物的泄漏,造成大的污染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使其稳固的设置在防渗池内壁,有效的起到防渗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墙体的防渗池的墙体防渗结构,其包括:

防渗膜,所述防渗膜铺设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

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和墙内壁锚固结构;

所述墙顶面锚固结构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锚固件,所述第一压板压设在墙顶面的所述防渗膜表面,所述第一锚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压板插入墙体中,将所述第一压板压紧在防渗膜表面;

所述墙内壁锚固结构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二压板压设在墙内壁的防渗膜表面,所述第二锚固件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压板插入墙体中,将所述第二压板压紧在所述防渗膜表面;

其中,在所述墙内壁锚固结构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所述补强防渗膜与所述防渗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板为长条形压板,所述长条形压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第一锚固件的通孔;

其中,每个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长条形压板由多个长条形压板单体组成。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压板为条形压板,所述条形压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第二锚固件的连接孔;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条形压板由多个条形压板单体组成。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压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压板相平行的压设在墙内壁的所述防渗膜表面;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墙内壁锚固结构还包括防磨部件,所述防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锚固件的第二端;

所述防磨部件为塑料垫片或者塑料盖。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锚固件与第二锚固件均为膨胀螺栓。

优选的,前述的墙体防渗结构,其中所述防渗膜以及补强防渗膜的材料为土工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渗池,其包括:

墙体为垂直状态的池体;

墙体防渗结构;

所述墙体防渗结构包括:防渗膜,所述防渗膜铺设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

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和墙内壁锚固结构;

所述墙顶面锚固结构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锚固件,所述第一压板压设在墙顶面的所述防渗膜表面,所述第一锚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压板插入墙体中,将所述第一压板压紧在防渗膜表面;

所述墙内壁锚固结构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二压板压设在墙内壁的所述防渗膜表面,所述第二锚固件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压板插入墙体中,将所述第二压板压紧在所述防渗膜表面;

其中,在所述墙内壁锚固结构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所述补强防渗膜与所述防渗膜连接;

所述墙体防渗结构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墙体内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墙体防渗结构通过锚固结构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其中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和墙内壁锚固结构,墙顶面锚固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一锚固件,将防渗膜的边沿压紧在墙体顶面上,同时增设的墙内壁锚固结构,通过第二压板和第二锚固件将防渗膜进一步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防渗膜的铺设通常是在池子的边沿处设置压槽,将防渗膜的边沿使用水泥或者混凝土压实,但是垂直墙体的池子使用上述方式固定防渗膜时,防渗膜固定不牢,易发生防渗膜落入池子的情况,很可能引起污染物的泄漏,造成大的污染事故,所以需要配置专用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导致费工费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防渗结构,不仅在墙顶面设置锚固件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还增设墙内壁锚固结构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能够牢固的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不会发生防渗膜撕裂情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墙体防渗结构的墙顶面锚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墙体防渗结构的墙内壁锚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墙体防渗结构的墙内壁锚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墙体防渗结构及防渗池,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墙体的防渗池的墙体防渗结构,其包括:防渗膜1和锚固结构;防渗膜1铺设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2和墙内壁锚固结构3;墙顶面锚固结构2包括第一压板21和第一锚固件22,第一压板21压设在墙顶面的防渗膜1表面,第一锚固件22穿过第一压板21插入墙体中,将第一压板21压紧在防渗膜1表面;墙内壁锚固结构3包括第二压板31和第二锚固件32,第二压板31压设在墙内壁的防渗膜1表面,第二锚固32件第一端穿过第二压板31插入墙体中,将第二压板31压紧在防渗膜1表面;其中,在墙内壁锚固结构3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4,补强防渗膜4与防渗膜1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防渗结构中的防渗膜,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土工膜,其中最佳的为高密度聚乙烯膜;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都可以使用条形的金属板,其中最佳的为不锈钢金属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可以根据防渗池的大小进行设置,如果防渗池较小,可以将第一压板设置成一块长条形的压板,第二压板同理也设置成一块条形压板,如果防渗池的体积较大,防渗池的墙体较宽时,可以将第一压板分成几个第一压板单体的形式,第二压板同理也设置成几个第二压板单体的形式;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可以选用普通的膨胀螺栓,也可以使用一端带有螺纹的锚钉;另外由于墙内壁锚固结构会与防渗池内的液体接触,为防止该锚固结构处发生液体渗漏,在墙内壁锚固结构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该补强防渗膜所使用的材料要保证与防渗膜所使用的材料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墙体防渗结构通过锚固结构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其中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和墙内壁锚固结构,墙顶面锚固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一锚固件,将防渗膜的边沿压紧在墙体顶面上,同时增设的墙内壁锚固结构,通过第二压板和第二锚固件将防渗膜进一步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侧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防渗膜的铺设通常是在池子的边沿处设置压槽,将防渗膜的边沿使用水泥或者混凝土压实,但是垂直墙体的池子使用上述方式固定防渗膜时,防渗膜容易发生撕裂,易发生防渗膜落入池子的情况,很可能引起污染物的泄漏,造成大的污染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防渗结构,不仅在墙顶面设置锚固件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还增设墙内壁锚固结构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能够牢固的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不会发生防渗膜撕裂的情况。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第一压板21为长条形压板,长条形压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第一锚固件22的通孔;其中,每个通孔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具体的,第一压板可以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造,最佳的为不锈钢材料,同时为保证第一压板能够牢牢的将防渗膜压持在防渗池墙体的顶部,在第一压板上每间隔预定距离便设置一个通孔,并在该通孔处设置一个第一锚固件,通过第一锚固件将第一压板紧紧的压持在防渗膜表面,进而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顶部。

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长条形压板由多个长条形压板单体组成。

具体的,由于防渗池的体积有大有小,为了在不同大小的防渗池墙体上固定防渗膜,将长条形压板设置成由多个长条形压板单体组合的形式,这样可以根据防渗池墙体的长度来选择使用长条形压板单体的数量,但是必须保证多个长条形压板单体连接在一起,且连接在一起的长条形压板单体的长度需要与防渗池墙体顶部的长度相同,进而保证长条形压板能够牢牢的压住防渗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第二压板31为条形压板,条形压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第二锚固件32的连接孔;其中,每个连接孔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具体的,第二压板的原理与第一压板相同,第二压板也可以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最佳的为不锈钢材料,同时为保证第二压板能够牢牢的将防渗膜压持在防渗池墙体的内壁,在第二压板上每间隔预定距离便设置一个连接孔,并在该连接孔处设置一个第二锚固件,通过第二锚固件将第二压板紧紧的压持在防渗膜表面,进而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

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与长条形压板单体的作用相同,条形压板也由多个条形压板单体组成。

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第二压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压板相平行的压设在墙内壁的防渗膜表面;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预定距离。

具体的,由于防渗池的体积一般较大,所以防渗池的墙体内壁面积较大,为了能够将防渗池的墙内壁的防渗膜固定住,第二压板的数量应该为多个,每个第二压板间相互平行的压设在墙内壁的防渗膜表面,每个第二压板最好为水平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压板之间最好有固定的距离,这样压持在墙内壁防渗膜上的第二压板所产生的压持力大、压持力均匀,使防渗膜能够牢固的设置在防渗池墙内壁。

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当中,其中墙内壁锚固结构3还包括防磨部件33,防磨部件33设置在第二锚固件32的第二端;防磨部件33为塑料垫片或者塑料盖;第一锚固件22与第二锚固件32均为膨胀螺栓;防渗膜1以及补强防渗膜4的材料为土工膜。

具体的,由于需要在墙内壁锚固结构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且该补强防渗膜为柔性材料,强度低耐磨性低,又由于第二锚固件为金属部件,如膨胀螺栓,所以第二锚固件的第二端会磨损补强防渗膜,因此为防止发生泄漏的危险,在第二锚固件的第二端设置一个塑料垫片或者塑料盖,进而避免金属材料的第二锚固件直接与补强防渗膜接触,避免了磨损。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防渗池,其包括:墙体为垂直状态的池体;墙体防渗结构;墙体防渗结构包括:防渗膜1和锚固结构;防渗膜1铺设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2和墙内壁锚固结构3;墙顶面锚固结构2包括第一压板21和第一锚固件22,第一压板21压设在墙顶面的防渗膜1表面,第一锚固件22穿过第一压板21插入墙体中,将第一压板21压紧在防渗膜1表面;墙内壁锚固结构3包括第二压板31和第二锚固件32,第二压板31压设在墙内壁的防渗膜1表面,第二锚固32件第一端穿过第二压板31插入墙体中,将第二压板31压紧在防渗膜1表面;其中,在墙内壁锚固结构3表面铺设补强防渗膜4,补强防渗膜4与防渗膜1连接;墙体防渗结构设置在池体的墙体内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防渗池的墙体内壁设置有墙体防渗结构,墙体防渗结构通过锚固结构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其中锚固结构包括墙顶面锚固结构和墙内壁锚固结构,墙顶面锚固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一锚固件,将防渗膜的边沿压紧在墙体顶面上,同时增设的墙内壁锚固结构,通过第二压板和第二锚固件将防渗膜进一步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防渗膜的铺设通常是在池子的边沿处设置锚固沟,将防渗膜的边沿使用水泥或者混凝土压实,但是垂直墙体的池子使用上述方式固定防渗膜时,防渗膜固定不牢,易发生防渗膜撕裂的情况,很可能引起污染物的泄漏,造成大的污染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防渗结构,不仅在墙顶面设置锚固件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还增设墙内壁锚固结构对防渗膜进行固定,能够牢固的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池的墙体内壁,不会发生防渗膜固定不牢落入池子的情况,无需专门配置维护人员,使用起来更安全更方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