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形构造柱马牙槎不损坏墙体的支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836阅读:3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T形构造柱马牙槎不损坏墙体的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槎,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是指构造柱上凸出的部分。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绑扎设置构造柱钢筋笼后砌墙,再在马牙槎里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T形构造柱马牙槎留置的马牙槎深度一般只有5-6cm,常规的做法是在附近的墙体上凿洞穿螺杆或者步步紧进行模板固定,转角处一般采用两块模板对拼并用两根木方固定,费时费力且导致墙体受到破坏,影响外观质量严重的将不符合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T形构造柱马牙槎不损坏墙体的支模方法,它施工步骤合理,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周转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形构造柱马牙槎不损坏墙体的支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T形构造柱的高度以及尺寸选择V形模板、矩形模板、承力杆以及长方形挡板;

S2、在V形模板、矩形模板、承力杆以及长方形挡板的合适位置设置螺栓孔;

S3、在马牙槎四周设置吹塑纸;

S4、将矩形模板贴覆在T形构造柱外侧,将两个V形模板贴覆在T形构造柱的内侧两端;

S5、将长方形挡板贴覆在矩形模板外侧,将承力杆设置在V形模板内;

S6、用横向螺杆穿过长方形挡板、矩形模板、马牙槎、V形模板和承力杆,两端分别与长方形挡板和承力杆固连;

S7、用纵向螺杆穿过一侧的承力杆、V形模板、马牙槎、另一侧的V形模板、承力杆,两端分别与承力杆固连。

优选的,所述横向螺栓设在马牙槎内。

优选的,所述纵向螺栓设在马牙槎内。

优选的,纵向螺栓两端分别通过山行螺母卡与长方形挡板和承力杆固连。

优选的,横向螺栓两端分别通过山行螺母卡与相对应的承力杆固连。

优选的,所述承力杆为方钢或角钢或方木。

优选的,在纵向螺栓和横向螺栓外设有螺栓护套。

优选的,在长方形挡板与矩形模板之间设有隔挡块。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它施工过程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适用于T形构造柱的马牙槎的使用;方便拆卸,能够周转使用;使用过程不破坏墙体,能够有效的保护墙体的外观,因此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中,1、T形构造柱,2、长方形挡板,3、马牙槎,4、矩形模板,5、纵向螺栓,6、V形模板,7、承力杆,8、横向螺栓,9、螺栓护套,10、山行螺母卡,11、隔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T形构造柱马牙槎不损坏墙体的支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T形构造柱1的高度以及尺寸选择V形模板6、矩形模板4、承力杆7以及长方形挡板2;

S2、在V形模板6、矩形模板4、承力杆7以及长方形挡板2的合适位置设置螺栓孔;

S3、在马牙槎3四周设置吹塑纸;

S4、将矩形模板4贴覆在T形构造柱1外侧,将两个V形模板4贴覆在T形构造柱1的内侧两端;

S5、将长方形挡板2贴覆在矩形模板4外侧,将承力杆7设置在V形模板6内;

S6、用横向螺杆8穿过长方形挡板2、矩形模板4、马牙槎3、V形模板6和承力杆7,两端分别与长方形挡板2和承力杆7固连;

S7、用纵向螺杆5穿过一侧的承力杆7、V形模板6、马牙槎3、另一侧的V形模板6、承力杆7,两端分别与承力杆7固连。

所述横向螺栓8设在马牙槎3内。

所述纵向螺栓5设在马牙槎3内。实现不破坏墙体安装的目的。

纵向螺栓5两端分别通过山行螺母卡10与长方形挡板2和承力杆7固连。采用山行螺母卡10能够方便的紧固纵向螺栓5,也可方便的完成拆卸。

横向螺栓8两端分别通过山行螺母卡与相对应的承力杆7固连。采用山行螺母卡10能够方便的紧固横向螺栓8,也可方便的完成拆卸。

所述承力杆7为方钢或角钢或方木。

在纵向螺栓5和横向螺栓8外设有螺栓护套9。方便后期本发明的拆卸及周转使用。

在长方形挡板2与矩形模板4之间设有隔挡块11。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