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58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房建工程临时住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使用的临时住房一般为帆布帐篷或彩钢房,当其在受到强风或地震时,帆布帐篷和彩钢房轻易就会被吹到或震到,而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逃离,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在受到强风或地震时不会轻易被震到或吹到的房屋,且在受到地震或强风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的房屋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市政房建工程使用的防风防震的临时住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立柱、底板、顶板、墙单元,其中四个立柱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板的四个角落上端,顶板安装在四个立柱的上端;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墙单元。

上述底板包括第一下滑槽、齿条槽、支撑杆槽、齿条、限位片、固定杆、第二滑槽,其中地板为方形状,地板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第一下滑槽与齿条槽且位于地板对角线上,齿条槽位于第一下滑槽的下侧;地板四个边上分别开有一个支撑杆槽与第二滑槽,且支撑杆槽位于第二滑槽的上侧;支撑杆槽与第二滑槽相通;四个齿条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两个固定杆,四个齿条通过各自的固定杆分别安装在四个齿条槽的一端;四个限位片安装在四个第一滑槽的下端。

上述顶板包括第一上滑槽、支撑杆槽、第二滑槽,其中顶板为方形状,顶板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上滑槽且第一上滑槽位于顶板对角线上;顶板下端的四个侧面的中心分别开有一个支撑杆槽与第二滑槽,且支撑杆槽位于第二滑槽的下侧;支撑杆槽与第二滑槽相通。

上述立柱包括支撑壳、转轴、钢绳孔、传动齿轮、钢绳、涡卷弹簧、钢绳轮、矫正轮、支撑板、第二支撑杆、第一上滑块、第一下滑块、固定轴套,其中支撑壳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两个钢绳孔;固定轴套的一端为环形,两个固定轴套安装在支撑壳内侧的上下两端,转轴上下两端的外圆面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轴套上圆环一端的内圆面上;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支撑壳的上下两端;转轴的下端面上安装有第一下滑块,传动齿轮安装在转轴的下端,且传动齿轮位于转轴下端的固定轴套和第一下滑块之间;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涡卷弹簧位于转轴与支撑壳内侧面之间,且涡卷弹簧的内端安装在转轴的外圆面上,外端安装在支撑壳的内侧面上;涡卷弹簧位于两个固定轴套之间;四个钢绳轮两两一组安装在转轴的上下两端,且四个钢绳轮对称地位于涡卷弹簧的两侧;四个钢绳轮所配合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钢绳轮,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支撑壳内侧,且两个支撑板分别位于钢绳轮的上下两侧,两个矫正齿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杆上,两个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板上,钢绳轮的外圆面上缠绕有钢绳,钢绳穿过两个矫正齿轮之间的缝隙;转轴的上端安装有第一上滑块;支撑壳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一下滑块与第一下滑槽的配合安装在底板上端;顶板通过第一上滑块与第一上滑槽的配合安装在四个支撑壳的上端。

上述墙单元包括弹性条、墙板、连接机构、第一支撑杆、第二滑块、钢绳,其中第一支撑杆两侧分别依次通过上下分布的连接机构安装有三个墙板,第一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滑块;六个墙板和第一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中分别安装有一段弹性条,每段弹性条由五段弓形状部分和五段拉直部分依次交叉连接而成且两相邻的弓形状部分弓形方向相反;五个相邻墙板通孔中具有完整的弓形状部分,与其中一个立柱相连接的墙板通孔中具有拉直部分,墙板与相邻墙板之间的缝隙处为拉直部分,弹性条的两端均连接有钢绳,且分别通过钢绳与对应立柱中的钢绳轮连接。

上述墙单元两侧通过上下分布的连接机构连接在两侧立柱上。

上述连接机构包括侧支耳、中间支耳、销钉、销孔,其中侧支耳与中间支耳上均开有一个销孔,且一个中间支耳通过销钉与销孔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侧支耳之间。

上述墙单元与立柱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机构实现,侧支耳安装在墙板的外侧,中间支耳安装在支撑壳外侧。

上述墙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机构实现,侧支耳安装在墙板的外侧,中间支耳安装在支撑板外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安装在转轴上的两组钢绳轮的替换方案为三组钢绳轮。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连接墙单元与立柱之间的两个连接机构的替换方案为通过三个连接机构连接墙单元与立柱。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安装在墙单元中的六个墙板的替换方案为八个墙板或四个墙板。

相对于传统的市政房建工程临时住房技术,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市政房建工程临时住房技术,本发明通过第一下滑块与第一下滑槽的配合、第一上滑槽与第一上滑块的配合可以使支撑壳沿着第一上滑槽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的配合可以使第一支撑杆沿着第二滑槽进行移动;连接机构能够保证支撑壳与墙板之间、第一支撑杆与墙板之间、两个相邻的墙板之间在进行小角度移动的同时不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干涉;由于齿条与传动齿轮的啮合配合,所以当传动齿轮在移动时会促使齿条给传动齿轮一个转动力,使传动齿轮转动;限位片有阻挡第一滑块移动的作用,当墙板受到外来的力度较小时,限位片可以阻挡第一滑块进行移动,避免住房的变形;涡卷弹簧的作用是缓冲住房的变形,当墙板受到较大外力时,支撑壳进行移动将限位片撞碎;此时由于涡卷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减缓住房变形的速度,让人们有更充足的时间逃离住房或者让人有足够的时间移动到房屋的中间;弹性条的作用是在住房受到较大外力时,通过钢绳的牵引,将弹性条上弓形部分移动到两个相邻墙板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弹性片的特殊形状且本身的弹性将住房的四侧变成s形,从而防止住房倒塌。

当四个墙单元向房屋中间移动时,在齿条的作用下四个传动齿轮的旋转方向从顶板向下看均为顺时针,钢绳的缠绕方向需保证传动齿轮顺时针旋转时四个墙单元内的弹性条整体为顺时针移动。

在正常状态下弹性片的弓形部分位于墙板上通孔的内侧;当住房的一侧被撞击或受到强风时,两侧的支撑壳将通过第一上滑槽与第一上滑块、第一下滑槽与第一下滑块的配合有沿着第一下滑槽向里移动的趋势;限位片受到支撑壳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限位片被破坏,支撑壳沿着第一下滑槽向里移动,在支撑壳移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内侧的转轴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在转轴上的传动齿轮进行移动;由于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于齿条槽内,所以齿条将促使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传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外圆面上的四个钢绳轮转动;在钢绳轮发生转动后,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将进行移动,且四个钢绳轮中其中两个钢绳轮将拉紧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另外两个钢绳轮则对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向外退出,被拉紧的一端钢绳则带动与其连接的弹性条移动,使弹性条上弓形部分移动到两个相邻墙板之间的间隙中,使住房发生变形,而弹性条在移动的同时将带动与其连接的相邻支撑壳中的钢绳轮转动;进而带动相邻支撑壳中的转轴转动,相邻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传动齿轮进行转动,而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而齿条固定在齿条槽内,所以传动齿轮将带动转轴向里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壳向里移动;而转动轴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上侧的钢绳轮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弹性条进行移动,使相邻的墙板之间发生变形,以此类推,被退出的钢绳被另一侧立柱的钢绳轮缠绕,整个住房将会向里移动,且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墙单元与立柱连接示意图。

图3是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立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钢绳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钢绳轮安装示意图。

图7是齿条与传动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8是弹性条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弹性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4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销孔;3、顶板;4、墙板;5、支撑壳;6、第一上滑块;7、连接机构;8、第一支撑杆;9、第二滑块;10、转轴;11、钢绳孔;12、传动齿轮;13、齿条;14、固定杆;15、第一下滑块;16、固定轴套;17、钢绳;18、涡卷弹簧;19、钢绳轮;20、矫正轮;21、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杆;23、支撑杆槽;24、限位片;25、弹性条;26、第二滑槽;27、第一上滑槽;28、第一下滑槽;29、齿条槽;30、销钉;31、上支耳;32、下支耳;33、墙单元;34、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立柱34、底板1、顶板3、墙单元33,其中四个立柱34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板1的四个角落上端,顶板3安装在四个立柱34的上端;相邻的两个立柱34之间安装有墙单元33。

如图11、12所示,上述底板1包括第一下滑槽28、齿条槽29、支撑杆槽23、齿条13、限位片24、固定杆14、第二滑槽26,其中如图1所示,地板为方形状,如图11所示,地板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第一下滑槽28与齿条槽29且位于地板对角线上,齿条槽29位于第一下滑槽28的下侧;如图12所示,地板四个边上分别开有一个支撑杆槽23与第二滑槽26,且支撑杆槽23位于第二滑槽26的上侧;支撑杆槽23与第二滑槽26相通;如图7所示,四个齿条1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两个固定杆14,四个齿条13通过各自的固定杆14分别安装在四个齿条槽29的一端;四个限位片24安装在四个第一滑槽的下端。

如图10所示,上述顶板3包括第一上滑槽27、支撑杆槽23、第二滑槽26,其中顶板3为方形状,顶板3的四个角落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上滑槽27且第一上滑槽27位于顶板3对角线上;顶板3下端的四个侧面的中心分别开有一个支撑杆槽23与第二滑槽26,且支撑杆槽23位于第二滑槽26的下侧;支撑杆槽23与第二滑槽26相通。

如图3、4所示,上述立柱34包括支撑壳5、转轴10、钢绳孔11、传动齿轮12、钢绳17、涡卷弹簧18、钢绳轮19、矫正轮20、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杆22、第一上滑块6、第一下滑块15、固定轴套16,其中如图3所示,支撑壳5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两个钢绳孔11;如图4所示,固定轴套16的一端为环形,两个固定轴套16安装在支撑壳5内侧的上下两端,转轴10上下两端的外圆面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轴套16上圆环一端的内圆面上;如图3所示,转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支撑壳5的上下两端;转轴10的下端面上安装有第一下滑块15,如图7所示,传动齿轮12安装在转轴10的下端,且传动齿轮12位于转轴10下端的固定轴套16和第一下滑块15之间;传动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如图4所示,涡卷弹簧18位于转轴10与支撑壳5内侧面之间,且涡卷弹簧18的内端安装在转轴10的外圆面上,外端安装在支撑壳5的内侧面上;涡卷弹簧18位于两个固定轴套16之间;如图4所示,四个钢绳轮19两两一组安装在转轴10的上下两端,且四个钢绳轮19对称地位于涡卷弹簧18的两侧;四个钢绳轮19所配合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钢绳轮19,如图5、6所示,两个支撑板21安装在支撑壳5内侧,且两个支撑板21分别位于钢绳轮19的上下两侧,如图5所示,两个矫正齿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杆22上,两个第二支撑杆22的两端均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板21上,钢绳轮19的外圆面上缠绕有钢绳17,钢绳17穿过两个矫正齿轮之间的缝隙;如图4所示,转轴10的上端安装有第一上滑块6;支撑壳5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一下滑块15与第一下滑槽28的配合安装在底板1上端;顶板3通过第一上滑块6与第一上滑槽27的配合安装在四个支撑壳5的上端。

如图2所示,上述墙单元33包括弹性条25、墙板4、连接机构7、第一支撑杆8、第二滑块9、钢绳17,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杆8两侧分别依次通过上下分布的连接机构7安装有三个墙板4,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杆8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滑块9;六个墙板4和第一支撑杆8的上下两端均开有两个通孔,如图2所示,两个通孔中分别安装有一段弹性条25,如图8所示,每段弹性条25由五段弓形状部分和五段拉直部分依次交叉连接而成且两相邻的弓形状部分弓形方向相反;五个相邻墙板4通孔中具有完整的弓形状部分,与其中一个立柱34相连接的墙板4通孔中具有拉直部分,墙板4与相邻墙板4之间的缝隙处为拉直部分,弹性条25的两端均连接有钢绳17,且分别通过钢绳17与对应立柱34中的钢绳轮19连接。

如图1所示,上述墙单元33两侧通过上下分布的连接机构7连接在两侧立柱34上。

如图14所示,上述连接机构7包括侧支耳、中间支耳、销钉30、销孔2,其中侧支耳与中间支耳上均开有一个销孔2,且一个中间支耳通过销钉30与销孔2的配合安装在两个侧支耳之间。

如图1所示,上述墙单元33与立柱34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机构7实现,侧支耳安装在墙板4的外侧,中间支耳安装在支撑壳5外侧。

如图2所示,上述墙板4与支撑板21之间的连接通过连接机构7实现,侧支耳安装在墙板4的外侧,中间支耳安装在支撑板21外侧。

上述作为安装在转轴10上的两组钢绳轮19的替换方案为三组钢绳轮19。

上述作为连接墙单元33与立柱34之间的两个连接机构7的替换方案为通过三个连接机构7连接墙单元33与立柱34。

上述作为安装在墙单元33中的六个墙板4的替换方案为八个墙板4或四个墙板4。

综上所述:

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市政房建工程临时住房技术,本发明通过第一下滑块15与第一下滑槽28的配合、第一上滑槽27与第一上滑块6的配合可以使支撑壳5沿着第一上滑槽27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滑块9与第二滑槽26的配合可以使第一支撑杆8沿着第二滑槽26进行移动;连接机构7能够保证支撑壳5与墙板4之间、第一支撑杆8与墙板4之间、两个相邻的墙板4之间在进行小角度移动的同时不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干涉;由于齿条13与传动齿轮12的啮合配合,所以当传动齿轮12在移动时会促使齿条13给传动齿轮12一个转动力,使传动齿轮12转动;限位片24有阻挡第一滑块移动的作用,当墙板4受到外来的力度较小时,限位片24可以阻挡第一滑块进行移动,避免住房的变形;涡卷弹簧18的作用是缓冲住房的变形,当墙板4受到较大外力时,支撑壳5进行移动将限位片24撞碎;此时由于涡卷弹簧18的弹力作用可以减缓住房变形的速度,让人们有更充足的时间逃离住房或者让人有足够的时间移动到房屋的中间;弹性条25的作用是在住房受到较大外力时,通过钢绳17的牵引,将弹性条25上弓形部分移动到两个相邻墙板4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弹性片的特殊形状且本身的弹性将住房的四侧变成s形,从而防止住房倒塌。

当四个墙单元33向房屋中间移动时,在齿条13的作用下四个传动齿轮12的旋转方向从顶板3向下看均为顺时针,钢绳17的缠绕方向需保证传动齿轮12顺时针旋转时四个墙单元33内的弹性条25整体为顺时针移动。

具体实施方案:在正常状态下弹性片的弓形部分位于墙板4上通孔的内侧;当住房的一侧被撞击或受到强风时,两侧的支撑壳5将通过第一上滑槽27与第一上滑块6、第一下滑槽28与第一下滑块15的配合有沿着第一下滑槽28向里移动的趋势;限位片24受到支撑壳5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限位片24被破坏,支撑壳5沿着第一下滑槽28向里移动,在支撑壳5移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内侧的转轴10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在转轴10上的传动齿轮12进行移动;由于传动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齿条13固定于齿条槽29内,所以齿条13将促使传动齿轮12进行转动;传动齿轮12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外圆面上的四个钢绳轮19转动;在钢绳轮19发生转动后,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17将进行移动,且四个钢绳轮19中其中两个钢绳轮19将拉紧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17,另外两个钢绳轮19则对缠绕在其外圆面上的钢绳17向外退出,如图13所示,被拉紧的一端钢绳17则带动与其连接的弹性条25移动,使弹性条25上弓形部分移动到两个相邻墙板4之间的间隙中,使住房发生变形,而弹性条25在移动的同时将带动与其连接的相邻支撑壳5中的钢绳轮19转动;进而带动相邻支撑壳5中的转轴10转动,相邻转轴10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传动齿轮12进行转动,而传动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而齿条13固定在齿条槽29内,所以传动齿轮12将带动转轴10向里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壳5向里移动;而转动轴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其上侧的钢绳轮1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弹性条25进行移动,使相邻的墙板4之间发生变形,以此类推,被退出的钢绳17被另一侧立柱34的钢绳轮19缠绕,整个住房将会向里移动,且发生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