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366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砌体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是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从城市到农村均有大量的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结构的材质较脆,导致其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较差,且砌体结构存量大,全部拆除重建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均不合理,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合理的加固方法以提高其抗震性能使其可继续发挥作用。

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加固方法是通过胶粘剂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lastics,以下简称frp)粘贴在砌体结构受力部位的表面,来提高砌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但是当frp布发生局部剥离甚至完全脱离结构表面时,加固效果就会部分丧失甚至完全失去加固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frp布易从待加固砌体结构的端部过早剥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砌体结构待加固部位的端部沿灰缝开设凹槽;

s2、用粘结剂将frp布贴置于所述砌体结构待加固部位的表面和所述凹槽的表面;

s3、将frp筋嵌入所述凹槽内;

s4、在所述凹槽中注满粘结剂、以固定frp筋。

其中,在步骤s1中,所述凹槽沿竖向灰缝开设。

其中,所述frp布未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所述frp筋的两端均探出于所述frp布。

其中,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frp筋的尺寸相适应。

其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等间距布置。

其中,所述frp布和所述frp筋的材质均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

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frp布的长度方向与所述frp筋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

其中,所述frp布的长度方向与所述frp筋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本发明操作简单、施工方便,通过将frp筋嵌入砌体结构中来锚固frp布的端部,有效阻止了frp布在未达到有效拉应变前发生剥离,提高了frp布的利用率和加固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frp布加固砌体的方式一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frp布加固砌体的方式二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frp布加固砌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砌体结构;2、frp布;3、frp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砌体结构1待加固部位的端部开设凹槽,其中凹槽优选为沿竖向灰缝开设,也就是说在砌体结构1需要粘贴frp布2的起始位置处沿竖向灰缝开槽。

s2、用粘结剂将frp布2贴置于砌体结构1待加固部位的表面和凹槽的表面。具体地,第一步、在砌体结构1待加固部位的表面和凹槽表面涂刷粘结剂,涂刷范围可比粘贴范围略大,其中,粘结剂优选为环氧树脂;第二步、在砌体结构1待加固部位的表面和凹槽表面粘贴frp布2,保证frp布2被粘结剂充分浸润。其中,frp布2的材质优选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

s3、将frp筋3嵌入粘贴有frp布2的凹槽内;其中,frp筋3的材质优选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具体地,该frp筋3是以高强度的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及辅助剂等为基体材料,经拉挤牵引成型的结构。

s4、在凹槽中注满粘结剂、以固定frp筋。由此,通过充注在凹槽和frp筋3之间的粘结剂的胶结力以及凹槽与frp筋3之间的约束力的共同作用下,就可有效阻止frp布2从砌体结构1的端部过早剥离。

优选地,frp布2未完全覆盖凹槽,frp筋3的两端均探出于frp布2,即frp筋3的每一端超出临近该端部的frp布2的边缘一定距离l1。

优选地,凹槽的尺寸与frp筋3的尺寸相适应,即在长度方面:凹槽的长度等于frp筋3的长度;在深度方面:凹槽的深度l2大于frp筋3的直径或高度,也就是说frp筋3置于凹槽中时,frp筋3不会露出凹槽,注满粘结剂后刚好与砌体结构1表面平齐;在宽度方面:凹槽的宽度d大于frp筋3的直径或宽度,例如,凹槽宽度d可为frp筋3直径或宽度的两倍左右。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不仅减少了砌体结构1表面处理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保证frp筋3和凹槽之间足够的粘结面积,另外还可避免frp筋3因露出凹槽而被碰坏、磨损,进而可大大提高frp筋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中,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等间距布置,即相邻凹槽之间保持指定距离l0。

其中,frp布2的长度方向与frp筋3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即frp布2的长度方向与frp筋3的长度方向既可以成直角,也是可以成锐角或钝角。

进一步地,frp布2的长度方向与frp筋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砌体结构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FRP布加固砌体结构端部的锚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砌体结构待加固部位的端部沿灰缝开设凹槽;S2、用粘结剂将FRP布贴置于所述砌体结构待加固部位的表面和所述凹槽的表面;S3、将FRP纤筋嵌入所述凹槽内;S4、在所述凹槽中注满粘结剂、以固定FRP筋。本发明操作简单、施工方便,通过将FRP筋嵌入砌体结构中来锚固FRP布的端部,有效阻止了FRP布在未达到有效拉应变前发生剥离,提高了FRP布的利用率和加固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虎;杨文雄;刘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29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