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439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监控杆。



背景技术:

在公告号为cn204986262u的中国专利内公开一种方便安装的可伸缩的智能监控立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立杆本体与支架连接,立杆本体上有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安装支架的位置。支架由至少两节分支架固定连接组成,分支架之间有至少两个不同伸缩长度的安装位置。活动底座包括面板、底板、活动套装置,面板通过活动套装置与底板上下活动连接,面板与立杆本体固定连接。该方案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支杆安装高度和伸缩距离。

但本发明人在实施上述现有技术时,发现以下问题:

一、上述现有技术,均为手工安装,手工调整支架的安装高度以及伸缩距离,每次需要人工拆卸,调整,再安装上去,费时费力。

二、在人工去拆卸调整其高度以及位置的时候,十分危险,不符合现代工业安全的规划。

三、调整高度与距离限定死了,出现特殊需求高度与距离的时候,无法满足,只能叫供应商另外定制高度与距离的监控立杆,浪费成本。

因此,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监控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费时费力、浪费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

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升降板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监控杆包括两根立杆本体、两块升降板以及两个支架;

所述链条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两升降板分别固定在链条的两侧,两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升降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第三齿轮以及齿条,所述前支架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所述前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前支架的另一端套接在后支架上,所述齿条设置在前支架的凹槽结构内,齿条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立杆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一齿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的位置与第二齿轮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监控杆还包括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设置在升降板的底端。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链条的配合,将升降板上升下降,而支架设置在升降板上,从而带动支架上升下降,调整支架的高度,整个过程由电机带动,人工安装方便,使用便利。在调整高度时无需再将支架拆下进行调整,而是直接使用电机调整即可,省时省力,人工安全,可以调整到各个高度,解决各种特殊需求,节约再次定做的成本。同样支架也可以通过电机调整,符合现代机械化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监控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立杆本体凹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方便使用的监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单侧立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双侧立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立杆本体;

11、凹槽结构;

12、第一限位块;

13、第二限位块;

20、支架;

21、前支架;

22、后支架;

23、第三齿轮;

24、齿条;

30、活动底座;

40、第一齿轮;

50、第二齿轮;

60、链条;

70、升降板;

81、第一电机;

82、第二电机;

90、三角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发明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10、支架20、活动底座30,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11,还包括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链条60、升降板70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81,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第一电机上设有箱体罩住整个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链条转动,而升降板固定在链条上,因此链条上升或者下降移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类似自行车的原理,升降板类似电梯的原理。而支架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上升下降,支架也跟着上升下降。

本实施例中,活动底座的结构活动底座包括面板套、底板套和中心杆,所述面板套固定安装在面板左端,所述底板套固定安装在底板左端,所述面板套和底板套通过中心杆活动连接。所述面板的右端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定位口,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两个螺杆。所述螺杆在定位口位置与螺母连接,将面板的右端与底板右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板事先固定预留在混凝土地面内。

本实施例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立杆本体的接触部分都留有让链条通过的通孔,所述立杆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一齿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二齿轮相对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为了防止升降板超出工作范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杆还包括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设置在升降板的底端。三角支撑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固定在升降板的底部,另一端为u型套接件,u型套接件套接在立杆本体外侧,在支架伸出的时候,u型套接件就顶靠在立杆本体上,在支架回收的时候,u型套接件与立杆本体之间留有间隙,因此三角支撑架随着升降板上升下降,三角支撑架起到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受力点,电机、升降板的重量本身就靠近立杆本体一端,防止支架受力不均断裂的情况出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单侧立杆本体变成双侧立杆本体,如图5所示,所述监控杆包括两根立杆本体、两块升降板以及两个支架;所述链条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两升降板70分别固定在链条的两侧,两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升降板上。由于链条是两侧的,左边上升,右边就下降;左边下降,右边就上升;因此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放置两根立杆本体,可以同时使用两套监控系统,也可以在另一套监控系统出现意外的时候,使用另一套监控系统,两套系统相互串联,互相不影响,使用更加智能化,可检测出3维画面,监控更加准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支架做出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21、后支架22、第三齿轮23以及齿条24,所述前支架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所述前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前支架的另一端套接在后支架上,所述齿条设置在前支架的凹槽结构内,齿条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如此,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正转反转就可以控制后支架的伸出与收回,无需再将前后支架拆下进行修改其监控距离,省时省力,更符合现代自动化的需求。

使用过程中,将活动底座预先埋在地下,将立杆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活动底座上,将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升降板上,通过控制第一电机控制升降板的上升下降,调整到最佳高度,通过控制第二电机控制后支架伸出的距离,调整到最佳距离,同时可随时根据需求调整升降板的高度以及支架的距离。本实施例整个过程由电机带动,人工安装方便,使用便利。在调整高度时无需再将支架拆下进行调整,而是直接使用电机调整即可,省时省力,人工安全,可以调整到各个高度,解决各种特殊需求,节约再次定做的成本。同样支架也可以通过电机调整,符合现代机械化的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