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通信铁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
背景技术: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
现有的通信铁塔一般架设在空旷地带,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将承受更大的风力。由于一般的通信铁塔并不具备很好的抗风能力,因此在发生大风时很容易发生倒塌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包括基座、第一塔体、第二塔体、第三塔体、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塔体竖向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第二塔体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和滑槽,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的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和推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支杆分别位于第二支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和插销,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基座内,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插销竖向设置,所述插销的一端位于凹槽内,所述插销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插销竖向运动。
作为优选,为了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有若干个。
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地限定第二支杆的移动范围从而变向限定第二塔体的下降距离,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有若干个,各第二固定单元沿滑槽的水平中心轴线分布。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放置信号天线,所述第三塔体上设有天线平台,所述天线平台的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为了在发生风时,能将天线平台收入防风腔内,所述第二塔体的顶部设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防风腔位于天线平台的下方,所述防风腔的内径大于天线平台的外径。
作为优选,为了加固防风腔,所述防风腔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斜杆与第二塔身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支撑第二塔体,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丝杆升降机。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铁塔,所述第三塔体的顶部设有避雷针。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杆的抗腐蚀能力,所述第一支杆的表面设有热镀锌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风型通讯铁塔设计巧妙,可行性高,由三段塔体构成,在发生大风时,第二塔体和第三塔体均能进行收缩,降低整个铁塔的高度,与此同时支撑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整个塔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倒塌事故。另外,设置在第三塔体上的天线平台在发生大风时能收缩入设置在第二塔体上的防风腔内,对天线平台上的设备以及维护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第二塔体与支撑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中:1.支座,2.第一塔体,3.第二塔体,4.第三塔体,5.第一支杆,6.凹槽,7.第二支杆,8.滑槽,9.第一气缸,10.推板,11.第二气缸,12.插销,13.天线平台,14.防风腔,15.斜杆,16.液压缸,17.丝杆升降机,18.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5所示,一种防风型通讯铁塔,包括基座1、第一塔体2、第二塔体3、第三塔体4、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塔体2竖向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塔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塔体3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塔体3的底端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塔体2内,所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塔体2内,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塔体3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塔体4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塔体4的底端经第二开口伸入第二塔体3内,搜书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二塔体3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三塔体4竖向运动,所述支撑机构有若干个,各支撑机构在第二塔体3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塔体3通过支撑机构与基座1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杆5和支撑单元,所述基座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6,所述支撑单元位于凹槽6内,所述第一支杆5的一端与第二塔体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杆7和滑槽8,所述滑槽8有两个,两个滑槽8分别位于凹槽6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支杆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滑槽8内,所述第二支杆7与滑槽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杆5的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气缸9和推板10,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在凹槽6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缸9和第一支杆5分别位于第二支杆7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9的输出轴的运动方向与滑槽8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气缸11和插销12,所述第二气缸11设置在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插销12竖向设置,所述插销12的一端位于凹槽6内,所述插销12的另一端位于基座1内,所述第二气缸11驱动插销12竖向运动。
作为优选,为了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有若干个。
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地限定第二支杆的移动范围从而变向限定第二塔体的下降距离,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有若干个,各第二固定单元沿滑槽8的水平中心轴线分布。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放置信号天线,所述第三塔体4上设有天线平台13,所述天线平台13的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为了在发生风时,能将天线平台收入防风腔14内,所述第二塔体3的顶部设有防风腔14,所述防风腔14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防风腔14位于天线平台13的下方,所述防风腔14的内径大于天线平台13的外径。
作为优选,为了加固防风腔,所述防风腔14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斜杆15与第二塔身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支撑第二塔体3,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液压缸16。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丝杆升降机17。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铁塔,所述第三塔体4的顶部设有避雷针18。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支杆5的抗腐蚀能力,所述第一支杆5的表面设有热镀锌层。
该防风型通讯铁塔,工作原理为:在发生超大型风时,在位于第二塔体3内的第二升降机构控制下,第三塔体4下降,此时设置在第三塔体4上的天线平台13收缩入设置在第二塔体3上的防风腔14内,以此起到保护天线平台13上的设备以及在天线平台上维护的工作人员。在第三塔体4下降的同时,第二塔体3在位于第一塔体3内的第一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下降,与此同时,支撑机构中的第一支杆5推动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支杆7,使第二支杆7在滑槽8内滑动,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都可用于固定第二支杆7,以此来固定第二塔体3,其中第一固定单元通过第一气缸9和推板10来直接抵住第二支杆7,而第二固定单元通过第二气缸11推出的插销12来固定第二支杆7。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风型通讯铁塔设计巧妙,可行性高,由三段塔体构成,在发生大风时,第二塔体3和第三塔体4均能进行收缩,降低整个铁塔的高度,与此同时支撑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整个塔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倒塌事故。另外,设置在第三塔体4上的天线平台13在发生大风时能收缩入设置在第二塔体3上的防风腔14内,对天线平台13上的设备以及维护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