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7329阅读:1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规构造柱施工措施为在构造柱顶支设撮箕口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本身收缩的特性,构造柱顶部与梁底部无法浇筑密实;同时由于常规构造柱施工无法对构造柱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构造柱往往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解决现有构造柱施工,构造柱往往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通病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包括步骤:

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对应的圈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

步骤2)构造柱钢筋绑扎;

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步骤4)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按照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混凝土浇筑孔3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小直径振捣棒采用小于或等于直径为30mm振捣棒。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采用比原圈梁2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凝土浇筑孔3。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7可采用pvc管制成,所述排气管道7的底端封口,管道壁上错乱设有多个通气孔8。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8上设有过滤网9。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7外径大于或等于40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每个马牙槎6的高度为200mm-300mm,马牙槎6凹入深度在50-60mm,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

2、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通过设置马牙槎可以有效提高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和支撑强度,另外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可以完全解决构造柱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混泥土可以顺畅进入马牙槎凹口内;

3、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混凝土与主体结构衔接密实无裂缝,提高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工法施工工艺简单实用,具有施工工效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浇注的构造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排气管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构造柱,2-圈梁,3-混凝土浇筑孔,4-构造柱钢筋,5-砌体,6-马牙槎,7-排气管道,8-通气孔,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主要采用,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构造柱钢筋绑扎→构造柱模板支设→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梁上预留浇筑孔密封。

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1对应的圈梁2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3。

步骤2)构造柱钢筋4绑扎。

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5与构造柱1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6。步骤3),每个马牙槎6的高度为200mm-300mm,马牙槎6凹入深度在50-60mm,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

步骤4)构造柱1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3插入一根排气管道7,所述排气管道7外侧刷涂隔离剂。按照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混凝土浇筑孔(3)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

步骤5),采用比原圈梁2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凝土浇筑孔(3)。

小直径振捣棒采用小于或等于直径为30mm振捣棒。所述排气管道7可采用pvc管制成,所述排气管道7的底端封口,管道壁上错乱设有多个通气孔8,用于排气。通气孔8上设有过滤网9防止混泥土进入排气管道7内。排气管道7外径大于或等于40mm。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

(1)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

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梁竖向插入一个pvc管,pvc管外侧刷涂隔离剂,方便pvc管在梁混凝土浇筑后能顺利取出。pvc的外径根据梁钢筋的间距确定,最小不小于40mm。如图2:

(2)构造柱浇筑混凝土

模板支设完成后,按照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梁上口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采用30mm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

(3)梁上预留浇筑孔密封

采用比原梁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浇筑孔。

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通过设置马牙槎可以有效提高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和支撑强度,另外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可以完全解决构造柱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混泥土可以顺畅进入马牙槎凹口内;构造柱混凝土与主体结构衔接密实无裂缝,提高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工法施工工艺简单实用,具有施工工效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构造柱钢筋安装与砌体拉结筋预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截面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同墙厚,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可采用ф6@200。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浇筑主体砼时应准确测量构造柱纵筋位置,确保插筋位置准确。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可以采用后植筋法预埋构造柱纵筋。若采用后植筋法施工,钻孔深度60mm,植筋前先用吹筒吹净孔内粉尘,然后注满结构胶液或环氧树脂液,再植入钢筋。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超过600mm设置2ф6拉结筋。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入深度宜为700mm,且拉结筋末端应加弯勾,放置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构造柱模板安装与砼浇筑:为保证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小型振动棒插入,构造柱模板的对拉螺杆宜设置于构造柱两侧的砌体上,不宜设置于构造柱中。若对拉螺杆设置于构造柱中,会阻碍振动棒的插入。模板安装可分三种方式进行:①构造柱顶部梁高≥800mm的,模板可以满封,端部一侧模板装成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出100mm,浇筑柱砼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突出的砼打凿掉即可。这样能保证构造柱顶部砼与顶梁之间没有空隙。②构造柱顶部梁高<800mm的,模板一侧满封,另一侧模板应预留缺口作为进料口及小型插入式振动棒使用,即浇筑构造柱端部还剩一小截混凝土没浇,必须进行二次补浇。拆模时满封一侧的模板不宜拆除,作为二次补浇模板,有缺口一侧的模板应拆除。二次补浇混凝土应制成较干硬性砼(如面团状),二次补浇砼塞满后再钉模板,拆模后砼二次浇筑外观迹象较模糊,观感较好。③对于顶部没梁的构造柱,施工方法比较简单,可在楼板开口浇筑。不论采用何种施工方式,浇筑构造柱混凝土一定要用小型插入式振动棒(直径3cm),才能保证混凝土密实。若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双面胶,则封模更加严密不漏浆,拆模后构造柱与砌体界线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