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8663发布日期:2018-12-05 17:03阅读:2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桩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常用的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

较短的桩一般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桩一般在施工现场附近露天预制。为节省场地,现场预制方桩多用叠浇法,重叠层数取决于地面允许荷载和施工条件,一般不宜超过4层。制桩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降。桩与桩间应做好隔离层,桩与邻桩、底模间的接触面不得发生粘结。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必须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方可进行。钢筋骨架及桩身尺寸偏差如超出规范允许的偏差,桩容易被打坏,桩的预制先后次序应与打桩次序对应,以缩短养护时间。预制桩的混凝土浇筑,应由桩顶向桩尖连续进行,严禁中断,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

上述方案只适合制作短桩,且强度不高。为此,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桩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201010604071.4],该混凝土预制桩通过将混凝土装入安装有钢筋笼骨架的模具、合模、张拉、离心成型、常压蒸汽养护、脱模、高压蒸汽养护制备而成,混凝土的原料包括: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和水,其中,细骨料为机制砂或其与天然砂的混合物,细骨料中的机制砂的重量百分数为5wt%~100wt%,机制砂由矿山尾矿、工业尾砂等石质原料经机械破碎、级配筛分和除尘处理制得,细度模数为2.3~3.8,颗粒级配满足标准砂1区或2区的要求,石粉含量为2wt%~8wt%。该方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采用的机制砂含泥量低、石粉含量可控,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桩的性能。然而,该方案张拉时通过与笼筋连接的管桩端头板张拉,该端头板是张拉过程中的必要材料,每根管桩的生产都需要一块端头板,费时费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制桩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桩生产方法,包括拆模出桩的步骤、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合模张拉的步骤、泵送混凝土入模的步骤和养护的步骤,

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先把张拉大螺母松动或松动固定板上的固定螺栓或拆除固定螺栓,再拆开模具上的合模螺丝,打开模具上的上模,将上模从下模上移到指定位置上将桩从下模中移出并拆除桩上的固定板和张拉板,

在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中,将编织好的钢筋笼安装张拉板和固定板,之后放入到下模中,或者,先将钢筋笼放入到下模中,再在钢筋笼安装张拉板和固定板,

在合模张拉的步骤中,上模盖到下模上,将上、下模锁紧后移动到张拉台前,用张拉机连接钢筋笼的连接螺母,待张拉钢筋笼到设定值后,锁紧张拉大螺母,

在泵送混凝土入模的步骤中,将张拉完成后的模具移动到泵送线上,将模具与泵管连接,启动混凝土泵机将混凝土泵入到模具中,

在养护的步骤中,将模具进行蒸养,完成后,进行拆模出桩的步骤。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当上模放置于指定位置后,清理上模内壁的杂物,并在上模内壁上涂抹润滑油。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中,钢筋笼采用纵向钢筋和螺旋钢筋固定连接的方式编笼,纵向钢筋有若干根且相互平行,螺旋钢筋与纵向钢筋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笼,

其中,在编笼前,每根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一个连接螺母,然后将纵向钢筋的两端墩头,或者先将每根纵向钢筋的两端墩头,在每根纵向钢筋的两端套接若干片螺母片,若干片螺母片围合形成连接螺母。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中,把钢筋笼一头直接与桩端板卡接,然后与张拉板或固定板连接,另一端利用钢筋笼上的连接螺母与张拉板或固定板连接然后放入下模内,在钢筋笼与固定板、张拉板之间安装护角套,护角套包括锚角,锚角周向固定在护角套的内壁,锚角端部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对钢筋笼形成周向保护。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合模张拉的步骤中,张拉板连接好张拉丝杆,张拉过程中,张拉板与模具的轴心线垂直。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泵送混凝土入模的步骤中,当往模具中泵入混凝土时,将泵管从模具的端部插入到模具中泵入混凝土料,泵料过程中逐渐退模,直至将模具中泵入规定重量或体积的混凝土料,

或者从模具的中间泵入混凝土料,泵料过程中不移动模具,直至将模具中泵入规定重量或体积的混凝土料,

再或者,在模具上开设若干泵料口,泵管连接模具的泵料口后,依次从每个泵料口将混凝土料泵入到模具中或同时从若干泵料口中将混凝土料泵入到模具中。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养护的步骤中,如预制桩是phc桩,在养护的步骤完成后,进行拆模出桩的步骤,桩再次放入高压釜台车后,并进入高压釜养护,养护完成后把桩推出高压釜,堆放到成品库中。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当制作管桩时,在养护的步骤前,还包括离心的步骤,将模具移动到离心机上离心,在离心前,先用堵头堵住固定板中心的孔,防止离心过程中混凝土料冲固定板中心处溢出。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制作实心方桩时,在泵料过程中,采用振动机或震动平台对模具进行震动,或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布料,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布料时可以不对模具进行震动。

在上述的预制桩生产方法中,在制作多节桩时,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中,在其中一个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安装张拉板组件和共桩固定板,在另一个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安装共桩张拉板和固定板,之后将两个钢筋笼放入到下模中,用共桩定位套连接共桩张拉板和共桩固定板,

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拆除共桩定位套、共桩张拉板和共桩固定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泵送法布料,可以避免混凝土开放式布料时的损耗,并加快布料速度,节省布料时间,缩短工艺时间。

2、传统管桩张拉时通过与笼筋连接的管桩端头板张拉,该端头板是张拉过程中的必要材料,每根管桩的生产都需要一块端头板,相对比较废料,本发明通过连接螺母、钢筋墩头等连接,省去了传统管桩生产的端头板,方便且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张拉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筋笼8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张拉时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张拉时模具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7是图2的c处放大图;

图8是图3的d处放大图;

图9是图3的e处放大图;

图10是图4的f处放大图;

图11是泵送混凝土入模的示意图;

图12是泵送混凝土入模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3是泵送混凝土入模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4是生产方桩时泵送混凝土入模的示意图;

图15是生产方桩时泵送混凝土入模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6是生产方桩时泵送混凝土入模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7是生产方桩时的下模的示意图;

图18是生产方桩时的下模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9是生产方桩时的钢筋笼的示意图;

图20是生产方桩时的钢筋笼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1是合模时上模和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合模时上模和下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合模时上模和下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张拉大螺母1、固定板2、固定螺栓3、合模螺丝4、上模5、下模6、封板6a、张拉板7、钢筋笼8、连接螺母9、纵向钢筋10、非预应力轴向主筋10a、空心管10b、螺旋钢筋11、墩头12、护角套13、张拉丝杆14、共桩固定板15、共桩张拉板16、共桩定位套17、泵管18、孔19、企口板20、转杆21、伸缩转杆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预制桩生产方法,包括拆模出桩的步骤、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合模张拉的步骤、泵送混凝土入模的步骤和养护的步骤。

本实施例的预制桩为管桩,在养护的步骤前,还包括离心的步骤。

具体的说,

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如图1、图3、图5-9所示,先把张拉大螺母1松动或松动固定板2上的固定螺栓3或拆除固定螺栓3,再拆开模具上的合模螺丝4,打开模具上的上模5,将上模5从下模6上移走后放置于模架上,将桩从下模6中移出并拆除桩两端的固定板2和张拉板7。

在出桩时,可采用吊车将上模吊走或移走,当上模5放置于模架上后,清理上模5内壁的杂物,并在上模5内壁上涂抹润滑油。其中润滑油也可采用具有润滑作用的化学试剂如硅烷等。

在钢筋笼8安装入模的步骤中,将编织好的钢筋笼8两端安装张拉板7和固定板2,之后放入到下模6中,或者,先将钢筋笼8放入到下模6中,再在钢筋笼8两端安装张拉板7和固定板2。

钢筋笼编制按照生产任务单进行,并严格控制好两端部的螺旋筋的数量和间距,钢筋笼的存放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进行。

优选方案,钢筋笼8中安装有空心构件,如塑料管,气囊等,用于减轻桩内部的重量,节省材料,空心构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位于钢筋笼8的任意位置。

在钢筋笼8安装入模的步骤中,钢筋笼8采用纵向钢筋10和螺旋钢筋11固定连接的方式编笼,纵向钢筋10有若干根且相互平行,螺旋钢筋11与纵向钢筋10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笼8,

其中,在编笼前,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分别套接一个连接螺母9,然后将纵向钢筋10的两端墩头12,或者先将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墩头12,在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套接若干片螺母片,若干片螺母片围合形成连接螺母9。

把钢筋笼8一头直接与桩端板卡接,然后与张拉板7或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利用钢筋笼上的连接螺母与张拉板7或固定板2连接然后放入下模6内,在钢筋笼8与固定板2、张拉板7之间安装护角套13,护角套13包括锚角,锚角周向固定在护角套13的内壁,锚角端部与钢筋笼8固定连接对钢筋笼8形成周向保护。

在合模张拉的步骤中,上模5用吊车盖到下模6上,将上、下模6用合模螺丝4固定后移动到张拉台前,张拉板7连接好张拉丝杆14,张拉过程中,张拉板7与模具的轴心线垂直,用张拉机连接钢筋笼8两端的连接螺母9,待张拉钢筋笼8到设定值后,锁紧张拉大螺母1。

结合图21所示,上模5和下模6上分别设有企口板20,上模5和下模6上的企口板20呈相互咬合的密封结合形态,合模螺丝4穿过上模和下模上的企口板后锁紧,实现合模。

结合图22所示,合模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及将上模5和下模6上企口板20用转杆21连接,旋紧转杆21使上模和下模上的企口板连接,形成合模。

结合图23所示,合模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在模具上设置伸缩转杆22,利用上模5和下模6的企口板20,使伸缩转杆22将上模和下模上的企口板固定,实现合模。

在离心步骤中,将模具移动到离心机上离心,在离心前,先用堵头堵住固定板2中心的孔19,防止离心过程中混凝土料冲固定板2中心处溢出。堵头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可形变的材料,如橡胶、硅胶、草团、石墨盘根等。

在泵送混凝土入模的步骤中,如图11-13所示,将张拉完成后的模具移动到泵送线上,将模具与泵管连接,启动混凝土泵机将混凝土泵入到模具中,当往模具中泵入混凝土时,将泵管18从模具的端部插入到模具中泵入混凝土料,泵料过程中逐渐退模,直至将模具中泵入规定重量或体积的混凝土料。

或者从模具的中间泵入混凝土料,泵料过程中不移动模具,直至将模具中泵入规定重量或体积的混凝土料。

再或者,在模具上开设若干泵料口,泵管18连接模具的泵料口后,依次从每个泵料口将混凝土料泵入到模具中或同时从若干泵料口中将混凝土料泵入到模具中。

在养护的步骤中,将模具移动到离心机上进行离心,离心完成后将模具移动到蒸养池中进行高温蒸养,蒸养完成后,将模具从蒸养池中移出,进行拆模出桩的步骤。

此工艺与传统管桩生产工艺有区别在于,传统管桩张拉时通过与笼筋连接的管桩端头板张拉,该端头板是张拉过程中的必要材料,每根管桩的生产都需要一块端头板,材料浪费严重。

另外,本工艺采用泵送法布料,节约时间及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实施例2

一种预制桩生产方法,包括拆模出桩的步骤、钢筋笼安装入模的步骤、混凝土布料的步骤、合模张拉的步骤和离心养护的步骤。本实施例的预制桩为管桩。

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先把张拉大螺母1松动或松动固定板2上的固定螺栓3或拆除固定螺栓3,再拆开模具上的合模螺丝4,打开模具上的上模5,将上模5从下模6上移走后放置于模架上,将桩从下模6中移出并拆除桩两端的固定板2和张拉板7。

在出桩时,可采用吊车将上模吊走或移走,当上模5放置于模架上后,清理上模5内壁的杂物,并在上模5内壁上涂抹润滑油。其中润滑油也可采用具有润滑作用的化学试剂如硅烷等。

在钢筋笼8安装入模的步骤中,将编织好的钢筋笼8两端安装张拉板7和固定板2,之后放入到下模6中,或者,先将钢筋笼8放入到下模6中,再在钢筋笼8两端安装张拉板7和固定板2。

钢筋笼编制按照生产任务单进行,并严格控制好两端部的螺旋筋的数量和间距,钢筋笼的存放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进行。

在钢筋笼8安装入模的步骤中,钢筋笼8采用纵向钢筋10和螺旋钢筋11固定连接的方式编笼,纵向钢筋10有若干根且相互平行,螺旋钢筋11与纵向钢筋10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笼8,

其中,在编笼前,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分别套接一个连接螺母9,然后将纵向钢筋10的两端墩头12,或者先将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墩头12,在每根纵向钢筋10的两端套接若干片螺母片,若干片螺母片围合形成连接螺母9。

把钢筋笼8一头直接与桩端板卡接,然后与张拉板7或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利用钢筋笼上的连接螺母与张拉板7或固定板2连接然后放入下模6内,在钢筋笼8与固定板2、张拉板7之间安装护角套13,护角套13包括锚角,锚角周向固定在护角套13的内壁,锚角端部与钢筋笼8固定连接对钢筋笼8形成周向保护。

在混凝土布料的步骤中,用可以行走或固定式的布料设备,在带有钢筋笼的下模内进行混凝土布料,也可以采用带有计量布料器,按设计重量进行混凝土布料,

一般采用可行走式的布料器,下模放置在可移动式的平板车上但不需要行走移动;如采用固定式布料器那么下模通过行走平板车移动达到分布混凝土的目的;

布完混凝土后清理下模模口上的混凝土和杂物后,如模口变形大的情况下可采用草绳等填充物放入合模凹槽内,防止混凝土在离心机上高速离心时的模口漏浆液;合上上模,并拧紧合模螺丝。

在离心养护步骤中,将模具移动到离心机上离心,在离心前,先用堵头堵住固定板2中心的孔,防止离心过程中混凝土料冲固定板2中心处溢出。堵头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可形变的材料,如橡胶、硅胶、草团、石墨盘根等。

在合模张拉的步骤中,上模5用吊车盖到下模6上,将上、下模6用合模螺丝4固定后移动到张拉台前,张拉板7连接好张拉丝杆14,张拉过程中,张拉板7与模具的轴心线垂直,用张拉机连接钢筋笼8两端的连接螺母9,待张拉钢筋笼8到设定值后,锁紧张拉大螺母1。

在离心养护的步骤中,将模具移动到离心机上进行离心,离心完成后将模具移动到蒸养池中进行高温蒸养,蒸养完成后,将模具从蒸养池中移出,进行拆模出桩的步骤。

此工艺与传统管桩生产工艺有区别在于,传统管桩张拉时通过与笼筋连接的管桩端头板张拉,该端头板是张拉过程中的必要材料,每根管桩的生产都需要一块端头板,材料浪费严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预制桩是phc桩,在养护的步骤完成后,进行拆模出桩的步骤,桩再次放入高压釜台车后,并进入高压釜养护,养护完成后把桩推出高压釜,堆放到成品库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完善及化工材料的研发可以不采用该高压养护,也能达到c80强度的混凝土标准或更高时就不需要采用高压釜养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用于制作实心方桩,在泵料过程中,采用振动机或震动平台对模具进行震动,或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布料,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布料时可以不对模具进行震动。

由于是实心桩,本实施例不需要离心的步骤。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20所示,下模6呈顶部具有敞口状,横截面呈矩形,在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泵送混凝土入模步骤时,下模6顶部设置与下模密封固定的封板6a。

如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布料,则下模6顶部可以设置与下模密封固定的封板6a,也可以不设置封板6a,只需在布料完成后将下模6内的混凝土抹平即可。

实心方桩的钢筋笼8中还设有非预应力轴向主筋10a,以及空心管10b,钢筋笼8的横截面呈矩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用于制作多节桩,也即在一个模具中制作至少两节桩,同时布料及张拉。

在制作多节桩时,钢筋笼8安装入模的步骤中,在其中一个钢筋笼8的两端分别安装张拉板7组件和共桩固定板15,在另一个钢筋笼8的两端分别安装共桩张拉板16和固定板2,之后将两个钢筋笼8放入到下模6中,用共桩定位套17连接共桩张拉板16和共桩固定板15,

在拆模出桩的步骤中,拆除共桩定位套17、共桩张拉板16和共桩固定板15。

本实施例的混凝土布料,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泵送法布料,其中一节桩布料在模具上开口直接布料,另一节桩可以采用端部布料或者模具上开口直接布料。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张拉大螺母1、固定板2、固定螺栓3、合模螺丝4、上模5、下模6、封板6a、张拉板7、钢筋笼8、连接螺母9、纵向钢筋10、非预应力轴向主筋10a、空心管10b、螺旋钢筋11、墩头12、护角套13、张拉丝杆14、共桩固定板15、共桩张拉板16、共桩定位套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