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厂房用华夫板平整度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81969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洁净厂房的建造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洁净厂房用华夫板平整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洁净厂房也成为无尘车间,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气体、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和空气分布、噪音振动和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的厂房,主要作为对精密电子仪器元件的加工车间。

目前,主要的建筑方式是土建式和装配式两种,并且主要采用装配式,其中的装配式洁净厂房具有三级空气过滤系统,其天花板具有回风构造,现有的建筑方法主要有利用华夫筒作为留孔模具进行浇筑施工,利用华夫筒作为留孔模具具有多种优点,比如成型效率高,施工时间短,但是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这种利用华夫筒进行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华夫筒对于基准面的平整程度要求高,华夫筒在安装后由于沉降或者混凝土挤压容易发生移位,导致顶面不平整,对上层建筑的地面施工造成困难;

2、在现有施工工艺中由于支撑架体搭建时就存在误差,导致在后期工序完成后由于误差积累造成很大偏差,甚至需要返工重建;

3、在现有的施工方法中我们发现由于华夫筒的使用对平整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多次测量标高,但是现有的测量工序的规定非常不合理,经常存在测量工序安排在施工工序之前,导致测量的结果随施工之后而失效,然后在此进行测量,导致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上述缺陷的洁净厂房用华夫板平整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洁净厂房用华夫板平整度控制方法,包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分别是:在完成建筑模板铺设后对所述建筑模板表面的第一次平整度调整、在完成华夫筒模壳的铺设后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二次平整度调整、在完成钢筋绑扎后再次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三次平整度调整,以及在浇筑混凝土时进行的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四次平整度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次平整度调整步骤前的支撑架体搭建过程中需要对支撑架体进行标高,并在搭建完成后进行对支撑架体的平整度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将施工区域分成面积不大于500m2的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选取不少于20个测量点进行标高并记录,然后按照记录进行调整,不断反复测量和调整,直至达到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铺设华夫筒模壳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将所述华夫筒模壳的筒帽盖紧后对相邻华夫筒筒帽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根据整体的记录结果进行调整至符合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三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利用水准仪对所述华夫筒模壳的筒帽进行测量高度,对与相邻华夫筒的标高差距大于5mm的华夫筒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华夫筒模壳高度3-5mm,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华夫筒模壳,并利用混凝土的浮力和压力进行调整标高差较大的华夫筒模壳,直至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对华夫筒模壳再进行一次标高的复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对支撑架体的平整度调整时,所使用到的工具是全站仪和激光准直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利用长度大于2米的刮杠按照高于所述华夫筒模壳高度3-5mm的位置进行刮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对混凝土进行打磨收光,其包括机械打磨和人工收光,直至混凝土表面与所述华夫筒上表面齐平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一共四次平整度调整以及对支撑架体的平整度调整和最后对混凝土的打磨收光,能够准确保证施工区域平面的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并且本发明中所规定的平整度调整工序的选择也十分合理,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能节约工序,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在本发明中进一步限定在建筑模板的铺设中的平整度调整的具体方法,能够防止在最初的建筑模板工序中产生误差,并导致在后续工序中形成误差积累,影响工程质量。

3、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华夫筒模壳的铺设后,进行标高测量来避免由于华夫筒模壳自身存在尺寸误差或者建筑模板不够平整而产生的华夫筒模壳差高较大,对前一道工序起到了检验程序,并且对后一道工序的开展形成保障。

4、由于在绑扎钢筋过程中会使华夫筒模壳受到挤压或碰撞而发生位移,因此需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华夫筒模壳进行再一次的测量标高,调整不符合规范的华夫筒模壳。

5、由于在本发明中的混凝土浇筑为一次性浇筑,浇筑较为均匀,并且在浇筑时控制浇筑高度大于华夫筒高度3-5mm,能够对混凝土沉实和泌水以及后续的打磨收光造成厚度损失的补偿,省去了后续还需要再次浇筑一次的工序,能够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6、在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中,通过对混凝土上表面的多次打磨收光,大大提高了平整度,并对华夫筒及混凝土上表面的标高进行再次测量和记录,不仅能够检验浇筑作业的施工质量,还能对后续的环氧树脂地面的施工提供参照。

综上所述,通过对在华夫板施工的工序中具体规定对相关面的找平调整,能够显著的提高施工质量并缩短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目前,在使用华夫筒模壳进行浇筑华夫板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支撑架体;

(2)铺设建筑模板;

(3)铺设华夫筒模壳;

(4)加固华夫筒模壳;

(5)绑扎钢筋;

(6)浇筑混凝土;

(7)对混凝土打磨收光;

(8)拆除支撑架体及建筑模板。

本发明是在上述步骤中,具体增加以下平整度调整步骤,分别是:在完成建筑模板铺设后对所述建筑模板表面的第一次平整度调整、在完成华夫筒模壳的铺设后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二次平整度调整、在完成钢筋绑扎后再次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三次平整度调整,以及在浇筑混凝土时进行的对所述华夫筒模壳上表面进行的第四次平整度调整。

其中,在所述第一次平整度调整步骤前的支撑架体搭建过程中需要对支撑架体进行标高,尤其是对于对所述支撑架体的每个连接点和立杆都要用红外镭射机进行标示等高线并在搭建完成后进行对支撑架体的平整度调整。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将施工区域分成面积不大于500m2的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选取不少于20个测量点并利用全站仪和激光准直仪进行标高并记录,然后按照记录进行调整,不断反复测量和调整,直至达到标准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铺设华夫筒模壳工序。从而能够保证在建筑模板的铺设工序的平整度符合规范,进而消除误差积累。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第二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可先人工利用尺子初步复核相邻筒帽之间的高差度,然后将所述华夫筒模壳的筒帽盖紧后对相邻华夫筒筒帽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根据整体的记录结果进行调整至符合标准。

由于绑扎钢筋会对华夫筒模壳产生挤压或碰撞,为了防止华夫筒模壳变形和位移,并且减少误差,需要先将华夫筒模壳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可采用通过螺栓对相邻的华夫筒模壳进行连接并在缝隙中涂抹硅酮胶进行填充粘结,在所述第三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具体方法是利用水准仪对所述华夫筒模壳的筒帽进行测量高度,对与相邻华夫筒的标高差距大于5mm的华夫筒进行调整。

在实施接下来的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中,为了抵消混凝土泌水和沉降而造成误差,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高度要高于所述华夫筒模壳高度3-5mm,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华夫筒模壳,并利用混凝土的浮力和压力进行调整标高差较大的华夫筒模壳,利用长度大于2米的刮杠按照高于所述华夫筒模壳高度3-5mm的位置进行刮平,直至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对华夫筒模壳再进行一次标高的复核。

为了不影响后期施工时将该平面作为环氧树脂自流地面的平整度,在所述第四次平整度调整步骤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对混凝土进行打磨收光,其包括机械打磨和人工收光,直至混凝土表面与所述华夫筒上表面齐平为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