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玻璃栏杆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9497阅读:9585来源:国知局
中庭玻璃栏杆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庭玻璃栏杆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中庭玻璃栏杆的做法及缺点在于:1、通过金属竖肋上的不锈钢玻璃爪件固定玻璃,每个分隔玻璃单元块有四个不锈钢玻璃钉,整体远观如透明玻璃上打的补丁,美观欠佳。2、通过地面金属卡槽固定栏河玻璃,玻璃挑空一侧仍有一定厚度的其它材料,使之与下方栏河侧壁的设计连续性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庭玻璃栏杆及其安装方法,外观上看不到任何金属连接件,提高安全性和美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庭玻璃栏杆,包括玻璃栏杆、位于玻璃栏杆上的扶手,以及用于玻璃栏杆和楼板连接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栏杆包括上玻璃栏杆和下玻璃栏杆,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和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下玻璃栏杆底部还连接有连接板;

楼板与地面层之间设有固定板;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设置在地面层侧向,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设置在楼板侧向;

所述的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幕墙玻璃托件和第一连接件,第一支撑框架的底部与固定板连接;第一连接件与上玻璃栏杆之间通过结构胶固定,第一幕墙玻璃托件设置在上玻璃栏杆与下玻璃栏杆之间,且上玻璃栏杆与下玻璃栏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玻璃栏杆与下玻璃栏杆之间通过密封胶嵌缝;

所述的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的顶部与固定板连接,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幕墙玻璃托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下玻璃栏杆之间通过结构胶固定,第二幕墙玻璃托件设置在下玻璃栏杆与连接板之间,且下玻璃栏杆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密封胶固定;

所述的扶手底部设有卡槽,卡槽与所述的上玻璃栏杆顶部粘结固定;扶手与第一支撑框架之间连接有支撑肋;

地面层表面与上玻璃栏杆之间设有高出地面层表面的踢脚扣板。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撑框架包括第一竖肋,第一竖肋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横肋和第二横肋,第一横肋、第二横肋与第一幕墙玻璃托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横肋与下玻璃栏杆通过结构胶固定,第二横肋与第一竖肋连接;第一竖肋的底部与所述的固定板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二支撑框架包括第二竖肋,第二竖肋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横肋,第三横肋与所述的固定板连接;第二竖肋的底部连接有第四横肋,第四横肋与第二幕墙玻璃托件通过螺栓与内侧横向角钢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支撑肋设置在上玻璃栏杆立面分缝处。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上玻璃栏杆为透明玻璃,下玻璃栏杆为烤釉玻璃。

所述的中庭玻璃栏杆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铺设地面层之前预埋固定板;预先将第一连接件10与上玻璃栏杆2通过结构胶13连接,将第二连接件19与下玻璃栏杆3通过结构胶13连接;按照预留的尺寸,制作好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并将第一幕墙玻璃托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框架上,将第二幕墙玻璃托件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上;

s2、在铺设好地面层之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将第二支撑框架安装在固定板下方,将第一支撑框架安装在固定板上方;

s3、安装支撑肋;

s4、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安装下玻璃栏杆和上玻璃栏杆;

s5、安装扶手和踢脚扣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本发明结构和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上玻璃栏杆和下玻璃栏杆之间只有密封胶分隔,保证了设计的完整和连续性,外观上看不到任何金属连接件,提高安全性和美观;安装方法也很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中:1-扶手,2-上玻璃栏杆,3-下玻璃栏杆,4-楼板,5-地面层,5-1-第一粘结层,5-2-第二粘结层,5-3-石材层,6-固定板,7-膨胀螺栓,8-支撑肋,9-踢脚扣板,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2-密封胶,13-结构胶,14-第一横肋,15-第二横肋,16-第三横肋,17-第一竖肋,18-第二竖肋,19-第二连接件,20-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1-第四横肋,22-龙骨,23-连接板,24-铝蜂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庭玻璃栏杆,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玻璃栏杆、位于玻璃栏杆上的扶手1,以及用于玻璃栏杆和楼板4连接的连接构件,所述的玻璃栏杆包括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上玻璃栏杆2和下玻璃栏杆3,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和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下玻璃栏杆3底部还连接有连接板23;楼板4与地面层5之间设有固定板6,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通过膨胀螺栓7固定在楼板4上;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设置在地面层5侧向,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设置在楼板4侧向。

所述的上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和第一连接件10,第一支撑框架的底部与固定板6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上玻璃栏杆2之间通过结构胶13固定,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设置在上玻璃栏杆2与下玻璃栏杆3之间,且上玻璃栏杆2与下玻璃栏杆3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玻璃栏杆2与下玻璃栏杆3之间通过密封胶12嵌缝。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框架包括第一竖肋17,第一竖肋17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横肋14和第二横肋15,第一横肋14、第二横肋15与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横肋14与下玻璃栏杆3通过结构胶13固定,第二横肋15与第一竖肋17连接;第一竖肋17的底部与所述的固定板6连接。

所述的下玻璃栏杆连接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的顶部与固定板6连接,第二支撑框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和第二连接件19;第二连接件19与下玻璃栏杆3之间通过结构胶13固定,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设置在下玻璃栏杆3与连接板23之间,且下玻璃栏杆3与连接板23之间通过密封胶12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框架包括第二竖肋18,第二竖肋18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横肋16,第三横肋16与所述的固定板6连接;第二竖肋18的底部连接有第四横肋21,第四横肋21与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通过螺栓与内侧横向角钢连接。

所述的扶手1底部设有卡槽,卡槽与所述的上玻璃栏杆2顶部粘结固定;扶手1与第一支撑框架之间连接有支撑肋8;本实施例中支撑肋8设置在上玻璃栏杆2立面分缝处,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美观。

地面层5表面与上玻璃栏杆2之间设有高出地面层5表面的踢脚扣板9,踢脚扣板9将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和第一连接件10均遮住,有遮丑的功能,也起到了踢脚线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的上玻璃栏杆2为透明玻璃,下玻璃栏杆3为烤釉玻璃,同一类型材质不同视觉效果。

所述的中庭玻璃栏杆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铺设地面层5之前预埋固定板6;预先将第一连接件10与上玻璃栏杆2通过结构胶13连接,将第二连接件19与下玻璃栏杆3通过结构胶13连接;按照预留的尺寸,制作好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并将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固定在第一支撑框架上,将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固定在第二支撑框架上。

s2、在铺设好地面层5之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将第二支撑框架安装在固定板6下方,将第一支撑框架安装在固定板6上方;通常为焊接。

s3、安装支撑肋8;主要是将支撑肋8焊接在第一支撑框架上。

s4、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安装下玻璃栏杆3和上玻璃栏杆2;主要是将第二连接件19连接在第二支撑框架上,将第一连接件10连接在第一支撑框架上,并用密封胶12进行嵌缝。更具体的,在第二连接件19和第一连接件10上均设有开孔,在安装下玻璃栏杆3和上玻璃栏杆2时,直接利用开孔将第二连接件19和第一连接件10通过螺栓连接到第二支撑框架和第一支撑框架上。

s5、安装扶手1和踢脚扣板9,扶手1通过卡槽和胶连接在上玻璃栏杆2上,并与支撑肋8焊接;踢脚扣板9直接卡入即可。

完成以上工序后,最后安装连接板23和铝蜂窝板24。

本实施例中,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和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均为5mm金属托板。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均由角钢焊接而成。扶手1和支撑肋8均为不锈钢材质。固定板6为10mm厚镀锌钢板。结构胶13为玻璃幕墙专用结构胶,密封胶12为黑色硅酸铜密封胶。本实施例中,地面层5包括在楼板4上依次施工的第一粘结层5-1、第二粘结层5-2和石材层5-3,第一粘结层5-1和第二粘结层5-2主要包括砂浆、高分子溢胶泥等,石材层5-3可以为石材、仿石材、地砖等。楼板4的底部设有架空层,架空层中设有龙骨22,这些均与现有技术相同,连接板23的底部可以连接有铝蜂窝板24,与楼板底部的其它结构连接,此部分非本发明改进点。

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为:从设计连续完整性出发,上玻璃栏杆2采用透明玻璃,实现空间的通透性,下玻璃栏杆3采用烤釉玻璃,同一类型材质不同视觉效果,同时上下玻璃在现一垂直面中间只有黑色胶缝分隔,保证了设计的完整和连续性;为解决了传统设计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为:采用第一幕墙玻璃托件11支撑上玻璃栏杆2的自重,使用人群施作用在扶手1的外力主要通过支撑肋8支撑化解,仍有部分外力传递到上玻璃栏杆2上,上玻璃栏杆2通过扶手1的卡槽和与第一连接件10连接的结构胶13,解决了上玻璃栏杆2受力后侧向可能倾覆的问题。

采用第二幕墙玻璃托件20支撑下玻璃栏杆3,同时结合第二支撑框架、第二连接件19进行结构胶13连接,解决了安全性问题,同时外表无任何金属连接件。

在保证了安全性的同时,扶手1与上玻璃栏杆2之间、上玻璃栏杆2与地面层5、下玻璃栏杆3外表面,均无任何玻璃钉或其它材料突出物,从而保证的美观统一和连续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