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70553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因其具有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而成为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之一。为了满足空间功能分隔和外部围护等建筑使用要求,此类结构一般都需要在既定的跨间里砌筑填充墙。从现有的震害调查研究来看,框架结构通常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填充墙、隔墙破坏严重,导致功能丧失,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乃至人员伤亡。

在实际震害中发现,填充墙实际上参与了结构体系的地震剪力分配,并与框架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填充墙的抗剪强度又低,故在地震中破坏较早也较严重。正是填充墙产生的刚度效应、约束效应等不利因素导致结构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在墙板组的两端分别设有柔性连接装置和刚性连接装置,柔性连接装置可滑动地连接于墙板组,该结构并不会对建筑产生过大的约束效应和附加刚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包括墙板组、柔性连接装置和刚性连接装置,所述墙板组包括至少一个墙板,所述柔性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墙板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刚性连接装置,所述墙板组的另一端的墙面贴合于所述连接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均为板状,且二者呈l形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柔性连接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墙板组未设有刚性连接装置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墙板组包括一字排列的多个所述墙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通过板状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以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墙板和连接件相连。

作为优选的,所述墙板的墙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拼接槽,所述拼接槽设在所述墙面的边缘上,所述拼接槽的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建筑框架,所述建筑框架包括顶梁、底梁和将顶梁及底梁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支柱;所述墙板组设在所述建筑框架内,所述柔性连接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柱,所述刚性连接装置固定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支柱。

作为优选的,所述墙板组和底梁之间均设有阻尼层,所述墙板组和设有所述柔性连接装置的支柱之间以及所述墙板组和顶梁之间均设有柔性填充材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建筑框架内设有多个所述墙板组,多个所述墙板组共面且上下叠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组之间设有阻尼层,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组的柔性连接装置及刚性连接装置对调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建筑框架的底梁上标记出墙板组的安装位置,在所述安装位置上铺设阻尼层;

(2)将墙板组的刚性连接端顶紧建筑框架的一个支柱,并将墙板组的底面放置在所述阻尼层上,通过螺栓将刚性连接装置的一端紧固在所述墙板组的刚性连接端的拼接槽内;将所述刚性连接装置的另一端施工到与该所述墙板组顶紧的所述支柱上;

(3)将两个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分别贴合在所述墙板组的柔性连接端的两侧墙面上,将所述柔性连接装置的固定部施工到与所述柔性连接端相邻的所述支柱上;

(4)在已施工好的所述墙板组的顶面上铺设所述阻尼层,再在所述阻尼层上施工下一个所述墙板组,重复步骤(2)至(3);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组的柔性连接装置及刚性连接装置对调安装;

(5)在施工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前,先在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底面涂抹建筑胶,再将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按照步骤(2)至(3)施工;

(6)在所述墙板组的柔性连接端及其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以及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和顶梁之间填入柔性填充材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铺设阻尼层的步骤包括:在需要铺设所述阻尼层的建筑表面上涂满第一建筑胶,在所述第一建筑胶上铺设阻尼层材料,再在阻尼层材料上涂满第二建筑胶。

本发明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在墙板组两端分别设有柔性连接装置和刚性连接装置,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活动地贴合于墙板组的一端的墙面;在地震作用下,柔性连接装置允许墙板组相对其滑动,该结构具有减震耗能作用,还不会对建筑产生过大的约束效应和附加刚度,大大减轻了建筑的地震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柔性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刚性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墙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连接板示意图。

其中,1、墙板组;11、墙板;12、连接端;13、墙面;131、拼接槽;132、第二通孔;14、柔性连接端;15、刚性连接端;2、柔性连接装置;21、连接部;22、固定部;3、刚性连接装置;4、连接件;41、第一通孔;5、建筑框架;51、顶梁;52、底梁;53、支柱;6、阻尼层;7、柔性填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包括墙板组1、柔性连接装置2和刚性连接装置3,墙板组1包括至少一个墙板11,柔性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部21和固定部22,连接部21和固定部22固定连接,墙板组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刚性连接装置3,墙板组1的另一端的墙面13贴合于连接部21;在地震作用下,柔性连接装置2允许墙板组1相对其滑动,使得该结构具有减震耗能作用;正因为柔性连接装置2与墙板组1活动连接,该结构还不会对建筑产生过大的约束效应和附加刚度,大大减轻了建筑的地震反应。

其中,柔性连接装置2的连接部21和固定部22均为板状,且二者呈l形设置,优选的,柔性连接装置2为角钢,柔性连接装置2的固定部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建筑的支柱、剪力墙等结构上,避免使用焊接连接,因为焊接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焊接部分容易损坏,导致墙板组1的连接处遭到破坏而倒塌;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装置3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建筑上。

为了更好的对墙板组1的运动进行约束,柔性连接装置2有两个,两个柔性连接装置2相对设置,墙板组1未设有刚性连接装置3的一端位于两个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21之间,相当于两个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21夹着墙板组1未设有刚性连接装置3的一端,防止墙板向墙面的法向方向上位移。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墙板组1包括一字排列的多个墙板11,相邻的两个墙板11的连接端12相互贴合,且相邻的两个墙板11通过板状连接件4连接,连接件4的两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1,而且,墙板11的墙面13上设有至少一个拼接槽131,所述拼接槽131设在所述墙面13的边缘上,拼接槽13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32;连接件4和墙板11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132相互连接,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墙板11毕竟不能成为一个理想的刚体,特别是在地震的作用下,两个相邻的墙板11多少会有些错位运动,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现象,使得墙板组1自带一定的阻尼效果,大大降低了该结构对建筑的附加刚度,保证了减震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但如此,刚性连接装置3的一端也能嵌入墙板11的拼接槽131中,使刚性连接装置3与墙板组1的一体性更强,也更加美观。

再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建筑框架5,建筑框架5包括顶梁51、底梁52和将顶梁51及底梁52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支柱53;墙板组1设在建筑框架5内,柔性连接装置2的固定部22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柱53,刚性连接装置3固定连接于另一个支柱53;墙板组1和底梁52之间设有阻尼层6,墙板组1和设有柔性连接装置2的支柱53之间以及墙板组1和顶梁51之间均设有柔性填充材料7;墙板组1和顶梁51之间设有阻尼层6,阻尼层6相当于一种耗能部件,能够配合墙板组1更快的消耗掉地震传来的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柔性填充材料7优选为pu填充剂,即聚氨基甲酸酯,用于对墙板组1和支柱53之间以及墙板组1和顶梁51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且墙板组1在水平运动时,弹性填充料7又能被迅速压缩,让位于墙板组1的水平运动。

对于顶梁51和底梁52高度差较大的建筑框架5,建筑框架5内还能设置多个墙板组1,多个墙板组1共面且上下叠置,相邻的两个墙板组1之间设有阻尼层6,以满足该结构的地震耗能要求,相邻的两个墙板组1的柔性连接端14及刚性连接装置3对调设置,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墙板组1之间能在地震作用下相对运动,迫使二者之间的阻尼层6发挥耗能作用。

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建筑框架5的底梁52上标记出墙板组1的安装位置,在安装位置上铺设阻尼层6;

(2)在墙板组1的顶面上铺设阻尼层6,将墙板组1的刚性连接端15顶紧建筑框架5的一个支柱53,并该墙板组1的底面放置在阻尼层6上,通过螺栓将刚性连接装置3的一端紧固在墙板组1的刚性连接端15的拼接槽131内;将刚性连接装置3的另一端施工到与该墙板组1顶紧的支柱53上;

(3)将两个柔性连接装置2的连接部21分别贴合在墙板组1的柔性连接端14的两侧墙面13上,将柔性连接装置2的固定部22施工到与柔性连接端14相邻的支柱53上;

(4)在已施工好的所述墙板组1的顶面上铺设所述阻尼层6,再在所述阻尼层6上施工下一个所述墙板组1,重复步骤(2)至(3);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组1的柔性连接装置2及刚性连接装置3对调安装;

(5)在施工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1前,先在最顶层所述墙板组1的底面涂抹建筑胶,再将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1按照步骤(2)至(3)施工;

(6)在墙板组1的柔性连接端14及其相邻的支柱53之间以及最顶层的所述墙板组1和顶梁51之间填入柔性填充材料7。

其中,铺设阻尼层6的步骤包括:在需要铺设阻尼层6的建筑表面上涂满第一建筑胶,在第一建筑胶上铺设阻尼层材料,再在阻尼层材料上涂满第二建筑胶,优选的,阻尼层材料为sbs卷材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在墙板组两端分别设有柔性连接装置和刚性连接装置,柔性连接装置的连接部活动地贴合于墙板组的一端的墙面;在地震作用下,柔性连接装置允许墙板组相对其滑动,该结构具有减震耗能作用,还不会对建筑产生过大的约束效应和附加刚度,大大减轻了建筑的地震反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