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4328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cn101608481a公开了木屋顶支撑架,包括有人字架和栋梁,人字架中柱下部连接有底梁,底梁的两端上挂有与中柱固定连接的延长接头,延长接头经桦孔与延长梁连接,延长梁的末端与屋面框架连接,并与人字架中柱顶部之间连接有一根延长斜梁,延长斜梁与延长梁之间连接有一根瓜柱。该木屋顶支撑架的承载力较弱,且施工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力强且便于施工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以及该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屋脊梁、分布钢筋一端向外延伸的全预制屋顶板和连接混凝土部;所述全预制屋顶板倾斜搭设于现浇屋脊梁相对两侧;所述现浇屋脊梁与全预制屋顶板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所述现浇屋脊梁包括箍筋、附加箍筋和屋脊梁混凝土部,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内埋设有箍筋,所述附加箍筋的底部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内,且位于箍筋中部,附加箍筋的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内;所述全预制屋顶板内的分布钢筋的延伸部分和附加箍筋的延伸部分搭接。

进一步,所述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还包括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与附加箍筋和分布钢筋交叉相接,即附加箍筋和分布钢筋沿附加钢筋长度方向分布,且附加钢筋穿插在附加箍筋和分布钢筋的转角处或附加箍筋与箍筋的交叉部。

进一步,所述附加钢筋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第一钢筋放置在两个倾斜安装的全预制屋顶板外延的分布钢筋的第一交叉部,且埋设在连接混凝土部内;第二钢筋埋设在位于分布钢筋转角与附加箍筋的第二交叉部的连接混凝土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附加钢筋还包括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内的第三钢筋。

进一步,第三钢筋埋设在箍筋顶部与附加箍筋的第三交叉部和/或箍筋底部与附加箍筋的第四交叉部。

进一步,附加钢筋呈三角形或型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的高度为箍筋高度的1/2~2/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屋脊梁连接部顶部设有与坡屋顶倾斜安装角相同的斜面;所述全预制屋顶板的长度与宽度垂直,所述斜面与全预制屋顶板的端部相互垂直。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附加箍筋为方形或三角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坡屋顶预制层内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组成。

进一步,相邻两保温件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连接形成暗梁。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屋脊梁:布置好箍筋,再在箍筋中部布置附加箍筋,然后在箍筋上浇注屋脊梁混凝土部;

2)吊装全预制坡屋顶:待步骤1)中的屋脊梁混凝土部固化后,将全预制屋顶板斜面的一端吊装在现浇屋脊梁上,使全预制屋顶板搭接在现浇屋脊梁顶部的斜面上,且全预制屋顶板内外延的分布钢筋与附加箍筋搭接;

3)浇注连接混凝土部:在全预制屋顶板和现浇屋脊梁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

进一步,在步骤2)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

布置附加钢筋:分别在全预制屋顶板的分布钢筋的第一交叉部、分布钢筋转角与附加箍筋的第二交叉部布置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

进一步,在步骤1)中,待附加箍筋放置好后,在箍筋顶部与附加箍筋的第三交叉部和/或箍筋底部与附加箍筋的第四交叉部放置第三钢筋,使第三钢筋位于屋脊梁混凝土部的顶部和/或底部。

本发明之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通过将现浇屋脊梁的附加箍筋和预制坡屋顶内的分布钢筋外延,再浇注混凝土,加强了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加箍筋现在提高了现浇屋脊梁的承载力。

埋设在连接混凝土部和屋脊梁混凝土部内的附加钢筋,能进一步加强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抗剪等力学性能,提高连接结构的承载力,进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之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操作简单,施工得到的连接结构承载力强。

现浇屋脊梁采用现浇的施工方式,与预制的屋脊梁相比,根据建筑物对连接结构的承载力强度的要求,可选择性在现浇屋脊梁内是否布置附加钢筋,也便于调节附加钢筋(第三钢筋)在屋脊梁混凝土部内的位置,进而确保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和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采用先浇屋脊梁混凝土部,后浇连接混凝土部的现场二次浇注施工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在预制屋脊梁上浇注连接混凝土部易出现裂缝的现象,使连接混凝土部更好地与现浇屋脊梁之间的结合,进而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和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温层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中一种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屋脊梁4、分布钢筋31,32一端向外延伸的全预制屋顶板3,3’和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倾斜搭设于现浇屋脊梁4相对两侧;所述现浇屋脊梁4与全预制屋顶板3,3’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现浇屋脊梁4包括箍筋5、附加箍筋6和屋脊梁混凝土部7,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埋设有箍筋5,所述附加箍筋6的底部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且位于箍筋5中部,附加箍筋6的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2内;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内的分布钢筋31,32的延伸部分和附加箍筋6的延伸部分搭接;还包括附加钢筋1,所述附加钢筋1与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交叉相接,即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沿附加钢筋1长度方向分布,且附加钢筋1穿插在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的转角处。

所述附加钢筋1包括第一钢筋11和第二钢筋12,第一钢筋11放置在两个倾斜安装的全预制屋顶板3外延的分布钢筋31的第一交叉部a,且埋设在连接混凝土部2内;第二钢筋12埋设在位于分布钢筋31转角与附加箍筋6的第二交叉部b的连接混凝土部2。

第一钢筋11和第二钢筋12呈三角形分布。

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7的高度为箍筋5高度的1/2~2/3。

所述现浇屋脊梁4顶部设有与坡屋顶倾斜安装角相同的斜面41。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1/32的长度与宽度垂直,所述斜面41与全预制屋顶板31/32的端部相互垂直。

所述附加箍筋6呈方形。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3: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坡屋顶预制层内设有保温结构8,所述保温结构8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81组成。

相邻两保温件8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9,所述连接钢筋9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31,32连接形成暗梁。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附加钢筋1还包括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的第三钢筋13。

第三钢筋13埋设在箍筋5顶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三交叉部c。

第一钢筋11、第二钢筋12和第三钢筋13组成的附加钢筋呈型分布。

实施例4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附加钢筋1还包括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的第三钢筋13。

第三钢筋13埋设在箍筋5底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四交叉部d。

第一钢筋11、第二钢筋12和第三钢筋13组成的附加钢筋呈型分布。

实施例5

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4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第三钢筋13埋设在箍筋5顶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三交叉部c和箍筋5底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四交叉部d。

所述坡屋顶预制层内设有保温结构8,所述保温结构8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81组成。

相邻两保温件8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9,所述连接钢筋9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31,32连接形成暗梁。

实施例6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全预制屋顶板3与现浇屋脊梁4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屋脊梁4、全预制屋顶板3、附加钢筋1和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倾斜搭设于现浇屋脊梁4相对两侧的;所述现浇屋脊梁4与全预制屋顶板3,3’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现浇屋脊梁4包括箍筋5、附加箍筋6和屋脊梁混凝土部7,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埋设有箍筋5,所述附加箍筋6的底部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且位于箍筋5中部,附加箍筋6的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2内;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的分布钢筋31,32的延伸部分和附加箍筋6的延伸部分搭接;所述附加钢筋1与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交叉相接,即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沿附加钢筋1长度方向分布,且附加钢筋1穿插在附加箍筋6和分布钢筋31,32的转角处或附加箍筋6与箍筋5底部的第四交叉部d。

所述附加箍筋6呈三角形。

所述附加钢筋1包括第一钢筋11和第二钢筋12,第一钢筋11放置在两个倾斜安装的全预制屋顶板3外延的分布钢筋31的第一交叉部a,且埋设在连接混凝土部2内;第二钢筋12埋设在位于分布钢筋31转角与附加箍筋6的第二交叉部b的连接混凝土部2。

所述附加钢筋1还包括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的第三钢筋13。

第三钢筋13埋设在箍筋5底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四交叉部d。

实施例7

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屋脊梁4、分布钢筋31,32一端向外延伸的全预制屋顶板3,3’和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倾斜搭设于现浇屋脊梁4相对两侧;所述现浇屋脊梁4与全预制屋顶板3,3’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所述现浇屋脊梁4包括箍筋5、附加箍筋6和屋脊梁混凝土部7,所述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埋设有箍筋5,所述附加箍筋6的底部埋设在屋脊梁混凝土部7内,且位于箍筋5中部,附加箍筋6的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2内;所述全预制屋顶板3,3’内的分布钢筋31,32的延伸部分和附加箍筋6的延伸部分搭接。

本实施例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屋脊梁:布置好箍筋5,再在箍筋5中部布置附加箍筋6,然后在箍筋5上浇注屋脊梁混凝土部7;

2)吊装全预制坡屋顶:待步骤1)中的屋脊梁混凝土部7固化后,将全预制屋顶板3斜面41的一端吊装在现浇屋脊梁4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搭接在现浇屋脊梁4顶部的斜面41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内外延的分布钢筋31与附加箍筋6搭接;

3)浇注连接混凝土部:在全预制屋顶板3和现浇屋脊梁4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

实施例8

实施例1和2所述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屋脊梁:布置好箍筋5,再在箍筋5中部布置附加箍筋6,然后在箍筋5上浇注屋脊梁混凝土部7;

2)吊装全预制坡屋顶:待步骤1)中的屋脊梁混凝土部7固化后,将全预制屋顶板3斜面41的一端吊装在现浇屋脊梁4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搭接在现浇屋脊梁4顶部的斜面41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内外延的分布钢筋31与附加箍筋6搭接;

3)布置附加钢筋:分别在全预制屋顶板3的分布钢筋31的第一交叉部a、分布钢筋31转角与附加箍筋6的第二交叉部b布置第一钢筋11和第二钢筋12;

4)浇注连接混凝土部:在全预制屋顶板3和现浇屋脊梁4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

实施例9

实施例3~5所述的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屋脊梁:布置好箍筋5,再在箍筋5中部布置附加箍筋6,待附加箍筋6放置好后,在箍筋5顶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三交叉部c和/或箍筋5底部与附加箍筋6的第四交叉部d放置第三钢筋13,使第三钢筋13位于屋脊梁混凝土部7的顶部和/或底部,然后在箍筋5上浇注屋脊梁混凝土部7;

2)吊装全预制坡屋顶:待步骤1)中的屋脊梁混凝土部7固化后,将全预制屋顶板3斜面41的一端吊装在现浇屋脊梁4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搭接在现浇屋脊梁4顶部的斜面41上,使全预制屋顶板3内外延的分布钢筋31与附加箍筋6搭接;

3)布置附加钢筋:分别在全预制屋顶板3的分布钢筋31的第一交叉部a、分布钢筋31转角与附加箍筋6的第二交叉部b布置第一钢筋11和第二钢筋12;

浇注连接混凝土部:在全预制屋顶板3和现浇屋脊梁4对接处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