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方法及用该骨架制成的墙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8117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方法及用该骨架制成的墙体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现浇用骨架、其制备方法及用该骨架制成的建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方法及用该骨架制成的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浇框架、建筑工程施工,均采用模板系统支设现浇,采用上述浇筑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采用材料及配件较多,有全钢模、钢木模、多层板木模、塑料膜、铝合金模等,配件有对拉螺栓等,在施工期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所用材料繁杂,数量巨大,材料消耗多、资金投入大、造价高;其二,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工序增多,造成人力资源投入多,劳动强度大、工期慢、人力成本高。因混凝土暴漏在自然环境下很难有效得到养护,混凝土强度难以保障,且费工费水;其三,传统外墙保温大多数采用粘贴钉挂的方式与墙体连接,表面做3—6mm厚的砂浆保护层,实践证明,该技术中的保温层及保护层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使用周期较短时间内普遍出现开裂、脱落现象,影响了保温效果和使用年限,保温层多采用聚苯板属可燃性材料,施工期间外露时间长,保护层较薄,易受破坏而长期裸漏,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其四,现在夹芯保温墙多采用网片和保温板结合成的复合保温板,保温板和网片之间通过与网片焊接的横向拉丝连接,保温板和网片之间通过与网片焊接的横向拉丝连接,上述复合保温板存在以下缺陷:1、墙体和保温板及网片通过横向拉丝连接,穿透保温板钢丝多,热传导面积大,冬天屋内能量散失,浪费能源,夏天室外热量传递到室内多,同样提高了室内温度,浪费空调能量;2、多采用人工焊接,用工多、浪费大,加工工艺复杂,首先焊接网片,然后将横向拉丝焊接在网片上,再连接保温板;3、焊点多,容易脱焊、开焊;4、施工时网片易外露多,耐腐蚀性能差;5、由于网片平整度差,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加振动棒振动,只能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不但成本大大提高,而且耐久性差,墙体整体结构差;6、在浇筑过程保温板容易产生位移,造成保温包外漏,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支护简单、节约人力物力、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成本低、冷热桥少、连接强度高的一种现浇用骨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在所述第一膜壳内侧面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位于外侧的第一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一膜壳的内侧面粘接,所述第一龙骨位于内侧的第二粘贴平面与保温板的外侧面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二龙骨,在所述第二龙骨内侧设置有第二膜壳,所述第二龙骨位于外侧的第三粘贴平面与所述保温板的内侧面粘接,所述第二龙骨位于内侧的第四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二膜壳外侧面粘接;在所述第一膜壳内侧设置有外拉杆,在所述外拉杆外侧顶端设置有第一粘接件,该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一膜壳内侧面粘接;在所述第二膜壳外侧设置有内拉杆,在所述内拉杆内侧顶端设置有第二粘接件,该第二粘接件与所述第二膜壳外侧面粘接,所述内拉杆和外拉杆连接;所述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所述第二龙骨的第三粘接面和第四粘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面,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在靠近所述第一膜壳和所述第二膜壳外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在所述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粘贴板和与该第一粘贴板粘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粘贴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外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架的截面为“u”字型、“工”字型、“z”字型或“口”字型;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粘贴板和与该第二粘贴板粘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粘贴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截面为“u”字型、“工”字型、“z”字型或“口”字型;

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粘贴底座板和与该第一粘贴底座板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一粘接顶板的第一粘接凸起架,所述第一粘贴底座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外侧面,所述第一粘贴底座板与第一粘接凸起架一起组成“u”字型、“工”字型或“z”字型;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粘贴底座板和与该第二粘贴底座板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二粘接顶板的第二粘接凸起架,所述第二粘贴底座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面,所述第二粘贴底座板与第二粘接凸起架一起组成“u”字型、“工”字型或“z”字型;

在所述通砼孔下方设置有宽度比水平连接钢筋直径大的钢筋卡槽,所述水平连接钢筋卡在所述的钢筋卡槽中;

在所述保温板外侧的外拉杆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连接的外顶板,在所述保温板内侧的外拉杆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连接的内顶板;

在所述第一龙骨第二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二龙骨的第三粘贴平面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在所述加强连杆两端设置有加强挡片。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上述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粘贴在保温层两侧

将第一龙骨的第二粘接平面粘接在保温层外侧面,将第二龙骨的第三粘接平面粘接在保温层的内侧面;

第二步,将外拉杆粘贴在第一膜壳内侧面上

将第一粘接件与第一膜壳的内侧面粘接;

第三步,将第一膜壳粘接在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平面上,同时外拉杆内侧穿过保温板

将第一膜壳粘接在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平面上,同时外拉杆内侧穿过保温板;

第四步,连接内拉杆和外拉杆

将外拉杆内侧与内拉杆外侧连接在一起;

第五步,粘贴第二膜壳

将第二龙骨的第四粘贴平面以及内拉杆的第二粘接件与第二膜壳的外侧面粘接,制成复合骨架;

第六步,建造固定底座

根据墙体宽度,建造固定底座,使得固定底座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

第七步,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立在固定底座内

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

对于带有内顶板和外顶板的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粘贴在保温层两侧

将第一龙骨的第二粘接平面粘接在保温层外侧面,将第二龙骨的第三粘接平面粘接在保温层的内侧面;

第二步,将外拉杆粘贴在第一膜壳内侧面上

将第一粘接件与第一膜壳的内侧面粘接;

第三步,将第一膜壳粘接在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平面上,同时外拉杆内侧穿过保温板

将第一龙骨的第二粘贴平面和保温板粘接,将外顶板套在外拉杆上,调整外顶板到第一粘接件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外拉杆上的外顶板到第一粘接件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外顶板顶在保温板外侧面,外拉杆内侧穿过保温板,同时将内顶板套在保温板内侧的外拉杆上,旋紧内顶板,使内顶板顶在保温板内侧面;

第四步,连接内拉杆和外拉杆

将外拉杆内侧与内拉杆外侧连接在一起;

第五步,粘贴第二膜壳

将第二龙骨的第四粘贴平面以及内拉杆的第二粘接件与第二膜壳的外侧面粘接,制成复合骨架;

第六步,建造固定底座

根据墙体宽度,建造固定底座,使得固定底座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

第七步,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立在固定底座内

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

本发明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的墙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位于中间位置的保温板和位于最内侧的第二膜壳,在所述第一膜壳与所述保温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一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侧面,在所述第二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二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侧面,在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中设置有水平连接筋,所述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之间连接有外拉杆和内拉杆,在所述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混凝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在所述第一膜壳内侧面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位于外侧的第一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一膜壳的内侧面粘接,所述第一龙骨位于内侧的第二粘贴平面与保温板的外侧面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二龙骨,在所述第二龙骨内侧设置有第二膜壳,所述第二龙骨位于外侧的第三粘贴平面与所述保温板的内侧面粘接,所述第二龙骨位于内侧的第四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二膜壳外侧面粘接;在所述第一膜壳内侧设置有外拉杆,在所述外拉杆外侧顶端设置有第一粘接件,该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一膜壳内侧面粘接;在所述第二膜壳外侧设置有内拉杆,在所述内拉杆内侧顶端设置有第二粘接件,该第二粘接件与所述第二膜壳外侧面粘接,所述内拉杆和外拉杆连接;所述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面,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所述第二龙骨的第三粘接面和第四粘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面,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在靠近所述第一膜壳和所述第二膜壳外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在所述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所述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可以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薄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复合材料制成的薄板,第一膜壳通过第一龙骨与保温板连接,第二膜壳通过第二龙骨与保温板连接,粘接面积大,粘接更加牢固,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通过外拉杆和内拉杆连接,根据墙体宽度,在墙体结构筋外侧下方建造固定底座,使得固定底座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在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支护完成后,直接浇筑即可,浇筑完成后,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作为墙体的面层,不用将膜壳取下,对于非结构墙或者较低的结构墙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浇筑。该一种现浇用骨架具有以下优点:1、加工和安装方便,节约大量模板;2、操作简单,减少用工,建造成本大幅降低;3、成型后节省了墙面抹灰及混凝土养护工序,节约了成本;4、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其二,由于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粘贴板和与该第一粘贴板粘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粘贴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外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架的截面为“u”字型、“工”字型、“z”字型或“口”字型;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粘贴板和与该第二粘贴板粘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粘贴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截面为“u”字型、“工”字型、“z”字型或“口”字型,第一粘贴板和第二粘贴板分别粘在保温板的外侧和内侧,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一面分别与第一粘贴板和第二粘贴板粘接,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另一面分别与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粘接在一起,连接强度更大;其三,由于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粘贴底座板和与该第一粘贴底座板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一粘接顶板的第一粘接凸起架,所述第一粘贴底座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外侧面,所述第一粘贴底座板与第一粘接凸起架一起组成“u”字型、“工”字型或“z”字型;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粘贴底座板和与该第二粘贴底座板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二粘接顶板的第二粘接凸起架,所述第二粘贴底座板粘接在所述保温板内侧面,所述第二粘贴底座板与第二粘接凸起架一起组成“u”字型、“工”字型或“z”字型;第一粘接底座板和第二粘接底座板分别粘在保温板的外侧和内侧,第一粘接顶板和第二粘接顶板分别粘接在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上,连接强度更大;其四,由于在所述通砼孔下方设置有宽度比水平连接钢筋直径大的钢筋卡槽,所述水平连接钢筋卡在所述的钢筋卡槽中,水平连接筋卡在钢筋卡槽中,避免了在浇筑过程中水平连接筋横向移动;其五,由于在所述保温板外侧的外拉杆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连接的外顶板,在所述保温板内侧的外拉杆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连接的内顶板,在浇筑过程中,内顶板和外顶板将保温板固定,避免了在浇筑过程中保温板受到混凝土压力造成偏移,墙体质量更好;其五,在所述第一龙骨第二粘贴平面与所述第二龙骨的第三粘贴平面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在所述加强连杆两端设置有加强挡片,保温层的强度进一步加强,避免了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将保温层拉坏。

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用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的墙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位于中间位置的保温板和位于最内侧的第二膜壳,在所述第一膜壳与所述保温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一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侧面,在所述第二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二膜壳和所述保温板侧面,在所述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通砼孔,在所述通砼孔中设置有水平连接筋,所述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之间连接有外拉杆和内拉杆,在所述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混凝土,保温层和位于保温层外侧的保护层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而且一次加工完成,不需要在墙体外侧在抹灰,墙体光滑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现浇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现浇用骨架的装配图;

图3为图1中一种现浇用骨架去除支撑架后的水平截面图;

图4为第一连接架的第一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5为第一连接架的第二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6为第一连接架的第三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7为第一连接架的第四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8为第二种结构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种结构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带有内顶板和外顶板的一种现浇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一种现浇用骨架去除支撑架后的水平截面图;

图12为带有加强连杆的一种现浇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宽度一致的一种现浇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采用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现浇用骨架的结构和使用原理、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的墙体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表达更加清楚,文中所表述的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整个现浇用骨架来说的,即一种现浇用骨架带有第一膜壳的一侧规定为外侧,带有第二膜壳的一侧定义为内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现浇用骨架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1,在第一膜壳1内侧面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2,第一龙骨2位于外侧的第一粘贴平面3与第一膜壳1的内侧面粘接,第一龙骨2位于内侧的第二粘贴平面4与保温板5的外侧面粘接,在保温板5内侧设置有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二龙骨6,在第二龙骨6内侧设置有第二膜壳7,第二龙骨6位于外侧的第三粘贴平面8与保温板5的内侧面粘接,第二龙骨6位于内侧的第四粘贴平面9与第二膜壳7外侧面粘接。在第一膜壳1的内侧设置有外拉杆10,在外拉杆10外侧顶端设置有第一粘接件11,该第一粘接件11与第一膜壳1内侧面粘接;在第二膜壳7的外侧设置有内拉杆12,在内拉杆12内侧顶端设置有第二粘接件13,该第二粘接件13与第二膜壳7外侧面粘接,内拉杆12和外拉杆11连接;第一龙骨1的第一粘接面3和第二粘接面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面14,在第一连接面14上设置有通砼孔15,在通砼孔15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16;第二龙骨6的第三粘接面8和第四粘接面9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面17,在第二连接面17上设置有通砼孔18,在通砼孔18内设置有水平连接钢筋19。在靠近第一膜壳1和第二膜壳7外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20,第一膜壳1和第二膜壳7可以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薄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复合材料制成的薄板,第一膜壳1通过第一龙骨2与保温板连接,第二膜壳7通过第二龙骨6与保温板5连接,粘接面积大,粘接更加牢固,第一膜壳1和第二膜壳7通过外拉杆10和内拉杆12连接,根据墙体宽度,在墙体结构筋外侧下方建造固定底座20,使得固定底座20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1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1;在第二膜壳7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2,支护完成后,直接浇筑即可,对于非结构墙或者较低的结构墙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浇筑。该一种现浇用骨架具有以下优点:1、加工和安装方便,节约大量模板;2、操作简单,减少用工,建造成本大幅降低;3、成型后节省了墙面抹灰及混凝土养护工序,节约了成本;4、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第一龙骨2包括第一粘贴板52和与该第一粘贴板52粘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架28,第一粘贴板52粘接在保温板5的外侧面,第二龙骨6包括第二粘贴板53和与该第二粘贴板53粘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架29,第二粘贴板53粘接在保温板5内侧面,第一粘贴板52和第二粘贴板53分别粘在保温板5的外侧和内侧,第一连接架28和第二连接架29的一面分别与第一粘贴板52和第二粘贴板53粘接,第一连接架28和第二连接架29的另一面分别与第一膜壳2和第二膜壳6粘接在一起,连接强度更大。第一连接架28和第二连接架29的截面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u”字型,也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工”字型,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z”字型,还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口”字型。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有两个平行的粘贴面即可,连接强度更大。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龙骨2包括第一粘贴底座板30和与该第一粘贴底座板30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一粘接顶板31的第一粘接凸起架32,第一粘贴底座板30粘接在保温板5外侧面,第一粘贴底座板30与第一粘接凸起架32一起组成如图8所示的“u”字型,或者如图9所示的“工”字型,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保证有两个平行的粘贴面即可,第一龙骨采用一张金属板折叠而成,第一粘贴底座板30和第一粘接凸起架32一体结构,连接强度更大。第二龙骨6包括第二粘贴底座板33和与该第二粘贴底座板33一体结构且顶部带有第二粘接顶板34的第二粘接凸起架35,第二粘贴底座板33粘接在保温板5内侧面,第二粘贴底座板33与第二粘接凸起架35一起组成“u”字型、“工”字型或“z”字型;第一粘接底座板30和第二粘接底座板33分别粘在保温板5的外侧和内侧,第一粘接顶板和第二粘接顶板分别粘接在第一膜壳和第二膜壳上,第二龙骨同样采用一张金属板折叠而成,第二粘贴底座板33和第二粘接凸起架35一体结构,连接强度更大。

在通砼孔15和通砼孔18下方设置有宽度比水平连接钢筋16和水平连接筋19直径大的钢筋卡槽23和钢筋卡槽24,水平连接钢筋16卡在钢筋卡槽23中,水平连接钢筋19卡在钢筋卡槽24中,避免了在浇筑过程中水平连接筋横向移动。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保温板5外侧的外拉杆10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10连接的外顶板25,在保温板5内侧的外拉杆10上设置有与该外拉杆10连接的内顶板26,在浇筑过程中,内顶板26和外顶板25将保温板5固定,避免了在浇筑过程中保温板受到混凝土压力造成偏移,墙体质量更好。

如图12在第一龙骨2第二粘贴平面4与第二龙骨6的第三粘贴平面8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36,在加强连杆36两端设置有加强挡片37,保温层5的强度进一步加强,避免了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6将保温层5拉坏。

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6的宽度可以如图1所示的不同,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6的宽度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相同。

如图14所示,采用一种现浇用骨架制备的墙体与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膜壳1、位于中间位置的保温板5和位于最内侧的第二膜壳7,在第一膜壳1与保温板5之间设置有多个至少含有两个平行粘贴平面的第一龙骨2,第一龙骨2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一膜壳1和所述保温板5侧面,在第二膜壳7和保温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龙骨6,第二龙骨6的两个粘贴平面分别粘贴在第二膜壳7和保温板5侧面,在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6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通砼孔15、18,在通砼孔15、18中设置有水平连接筋16、19,第一膜壳1和第二膜壳7之间连接有外拉杆10和内拉杆12,在第一膜壳1和第二膜壳7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混凝土27。保温层和位于保温层外侧的保护层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而且一次加工完成,不需要在墙体外侧在抹灰,墙体光滑度好。

上述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6粘贴在保温层5两侧

将第一龙骨2的第二粘接平面4粘接在保温层5的外侧面,将第二龙骨6的第三粘接平面4粘接在保温层5的内侧面;

第二步,将外拉杆10粘贴在第一膜壳1的内侧面上

将第一粘接件11与第一膜壳1的内侧面粘接;

第三步,将第一膜壳1粘接在第一龙骨2的第二粘接平面4上,同时外拉杆10内侧穿过保温板5

将第一膜壳1粘接在第一龙骨2的第二粘接平面4上,同时外拉杆10内侧穿过保温板5;

第四步,连接内拉杆和外拉杆

将外拉杆10内侧与内拉杆12外侧连接在一起;

第五步,粘贴第二膜壳

将第二龙骨6的第四粘贴平面9以及内拉杆12的第二粘接件13与第二膜壳6的外侧面粘接,制成复合骨架;

第六步,建造固定底座

根据墙体宽度,建造固定底座20,使得固定底座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

第七步,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立在固定底座内

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20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1;在第二膜壳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2。

对于带有内顶板和外顶板的一种现浇用骨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粘贴在保温层两侧

将第一龙骨2的第二粘接平面粘4接在保温层外侧面,将第二龙骨6的第三粘接平面8粘接在保温层8的内侧面;

第二步,将外拉杆粘贴在第一膜壳内侧面上

将第一粘接件10与第一膜壳1的内侧面粘接;

第三步,将第一膜壳粘接在第一龙骨的第一粘接平面上,同时外拉杆内侧穿过保温板

将第一龙骨2的第二粘贴平面4和保温板5粘接,将外顶板25套在外拉杆10上,调整外顶板25到第一粘接件11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外拉杆10上的外顶板25到第一粘接件11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外顶板25顶在保温板5外侧面,外拉杆10内侧穿过保温板5,同时将内顶板26套在保温板5内侧的外拉杆10上,旋紧内顶板26,使内顶板26顶在保温板5内侧面;

第四步,连接内拉杆和外拉杆

将外拉杆10内侧与内拉杆12外侧连接在一起;

第五步,粘贴第二膜壳

将第二龙骨6的第四粘贴平面9以及内拉杆12的第二粘接件13与第二膜壳7的外侧面粘接,制成复合骨架;

第六步,建造固定底座

根据墙体宽度,建造固定底座20,使得固定底座内侧面距离与设计墙体宽度一致;

第七步,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立在固定底座内

将制成的复合骨架竖在固定底座20内,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复合骨架角度,使其到达设计要求,在第一膜壳1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1;在第二膜壳7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2。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发明一种现浇用骨架结构相同或相似、制备方法与制备一种现浇用骨架的方法相同或相似以及建造的墙体相同或相似,就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