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3198阅读:3410来源:国知局
封闭式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业自身对建筑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也有一定的要求。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作为楼层之间的交通联系。现代建筑中绝大部分楼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楼梯。根据设计的形状尺寸制作楼梯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形成需要的楼梯形状。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为提高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经常需要用振动棒进行捣固;振动棒通常包括棒头和软轴,使用时,将软轴和棒头伸入混凝土中,通过棒头振动混凝土,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多采用非封闭式模板工艺施工,即采用多个零散的楼梯模板进行浇筑;然而采用非封闭式模板进行工程施工存在以下缺陷: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较高,且成型后的现场结构差,踏步面平整度较差,加上工人踩踏,无法做好成品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模板,能提高踏步面平整度,改善楼梯结构成型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封闭式模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踏步模板和支撑模板;支撑模板的底部设有若干平行放置的木枋,木枋的底部设有支撑钢管,支撑钢管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支撑钢管的支撑架,支撑钢管与木枋垂直;踏步模板呈锯齿状,且锯齿状的两条边相互垂直;踏步模板的水平面上设有多功能孔,踏步模板的两侧设有密封模板,支撑模板、密封模板和踏步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层,踏步模板的顶部设有刚性压杆;刚性压杆和支撑钢管之间连接有螺杆。

与现有技术中的非封闭式模板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支撑模板、密封模板和踏步模板之间形成混凝土层,使得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可以在踏步模板上自由行走,施工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即使混凝土成型尚未达到混凝土强度等级,工人也可以在踏步模板上自由行走,不耽误施工;还避免了脚印等问题,可明显改善成品外观。

2、可连续浇筑,一次成型,节省施工时间;且混凝土振实后不再需要人工擦抹找平,节省人力,施工效率更高。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撑模板、密封模板和踏步模板形成的封闭式模板可阻止混凝土的外溢,避免污染施工现场和材料浪费,保护施工现场,节省清理用工;同时通过避免混凝土面直接外露,可有效解决楼梯踏步爆模、胀模和成型后缺棱掉角、坑洼等难题,有效的保护了楼梯成品,节省修补用工、用料,成品美观大方。

4、通过在多功能孔内进行振捣、加料,使得混凝土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多功能孔排出,混凝土填充充分,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浇注形成的踏步面的平整度,改善楼梯结构成型效果。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踏步模板和密封模板均为双面防水胶合板。防止混凝土泄露效果更佳,并能有效提高封闭式模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刚性压杆包括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相互垂直。这样对踏步模板向下的挤压力度更均匀,成型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的外径均为48mm。这种钢管对踏步模板的挤压效果更佳。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螺杆的两端设有蝶形卡。蝶形卡不仅能对螺杆进行固定,而且手持蝶形卡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多功能孔为方形孔。相比直径与方形孔长度相同的圆孔而言,可以增加排气、振捣和加料的作用面积,提高成型效果。

优选方案六,作为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优选方案三、优选方案四或者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方案,木枋的横截面为长100mm、宽50mm的长方形。这种木枋支撑效果更佳。

优选方案七,作为优选方案六的优选方案,支撑钢管的外径为18mm。这种支撑钢管支撑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八,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支撑架与支撑钢管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杆。通过高度调节杆可以调整楼梯之间的层高,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

优选方案九,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可打开或者盖合多功能孔的密封盖;密封盖包括转环和若干相同的盖板,且盖板的数量为3的倍数;转环与踏步模板的水平面转动连接,且踏步模板的水平面上设有若干滑槽;盖板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内,盖板另一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相邻盖板的侧面滑动接触,且盖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振动棒的软轴的固定部;盖板和滑槽之间设有滑动轴,滑动轴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滑动轴另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密封盖实现在需要振捣混凝土的时候,就打开多功能孔,在振捣结束后就盖合多功能孔,可以有效防止在浇筑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中,一些零部件、颗粒、粉尘等通过多功能孔落入混凝土;2、在打开多功能孔,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的时候,可以用固定部将振动棒的软轴固定住,从而实现在用振捣棒振捣完多功能孔一侧的混凝土后,只需要转动密封盖,即可让振动棒跟着转动至多功能孔其他侧的混凝土,而不用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取出振动棒,再放入多功能孔的其他侧对对应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封闭式模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密封盖盖合多功能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密封盖打开多功能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踏步模板1、多功能孔10、滑环11、滑槽12、刚性压杆2、密封模板3、支撑模板4、木枋5、支撑钢管50、支撑架51、高度调节杆6、旋转螺母60、升降螺杆61、螺杆7、蝶形卡70、密封盖8、转环80、盖板81、橡胶贴810、滑动轴82、软轴9。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

封闭式模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踏步模板1和支撑模板4。

支撑模板4的底部设有若干平行放置的木枋5,木枋5的形状为长条形,且木枋5的横截面优选为长100mm、宽50mm的长方形,木枋5的放置方向为平行于梯步的横向方向。木枋5的底部设有支撑钢管50,支撑钢管50的外径优选为18mm,支撑钢管50与木枋5垂直。支撑钢管50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支撑钢管50的支撑架51,支撑架51优选用钢管搭接呈的十字交错的结构;支撑架51与支撑钢管50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杆6;高度调节杆6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旋转螺母60和升降螺杆61,旋转螺母60转动设在支撑架51横向的钢管表面,升降螺杆61上端与支撑钢管50焊接,下端贯穿旋转螺母60并与旋转螺母60螺纹连接,且升降螺杆61的末端位于支撑架51竖向的钢管内部。高度调节杆6可以在支撑钢管50的下端和上端都设置,这样可以方便同时调节支撑模板4的高度,或者只调节其中一个高度调节杆6的高度,而调整支撑模板4的倾斜度。

踏步模板1呈锯齿状,且锯齿状的两条边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踏步模板1的水平面上设有多功能孔10,用于排气、振捣和加料,多功能孔10优选为方形孔,相比直径与其长度相同的圆孔而言,可以增加排气、振捣和加料的作用面积。踏步模板1的两侧设有密封模板3,踏步模板1和密封模板3均为双面防水胶合板;且支撑模板4、密封模板3和踏步模板1之间形成混凝土层。踏步模板1的顶部设有刚性压杆2;刚性压杆2包括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相互垂直,且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的外径均优选为48mm;竖直钢管和支撑钢管50之间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两端设有蝶形卡70。

为密封多功能孔10,还可以在踏步模板1的水平面上设置用于打开或者盖合多功能孔10的密封盖8。如图3所示,密封盖8包括转环80和若干相同的盖板81,且盖板81的数量为3的倍数,本实施例为六个,形状为菱形。踏步模板1的水平面上开设有滑环11,转环80转动连接在滑环11内,且滑环11内的踏步模板1的水平面上设有六个滑槽12。盖板81的一端焊接在转环80内,盖板81另一端的侧面与相邻盖板81的侧面之间滑动接触,且盖板81上设有用于固定振动棒的软轴9的固定部,本实施例固定部为两个粘接在盖板81顶部的橡胶贴810,两个橡胶贴810相对设置,从而固定住软轴9的两侧,如图4所示。盖板81和滑槽12之间设有滑动轴82,滑动轴82顶端与盖板81焊接,滑动轴82低端与滑槽12滑动连接。通过支撑模板4、密封模板3和踏步模板1之间形成封闭式的混凝土层,使得工人在操作的时候直接将混凝土由楼梯最上端与休息平台板交接处灌入混凝土层内即可,工人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上下行走作业,且通过在多功能孔10内进行振捣、加料,使得混凝土中的气体可以通过多功能孔10排出,混凝土填充充分,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浇注形成的踏步面的平整度,改善楼梯结构成型效果。同时,在需要振捣的时候,只需要转动一下转环80(图3中为顺时针),盖板81跟着进行顺时针旋转,即可打开多功能孔10,如图4所示。然后将振动棒的棒头放入多功能孔10,并通过橡胶贴810将振动棒的软轴9固定住。这样,在振捣完多功能孔10一侧的混凝土后,即可继续顺时针转动转环80,振动棒的软轴9和棒头跟着转动,继续对多功能孔10其他侧方的混凝土进行振捣。而不用如现有技术中需要取出振动棒,再放入多功能孔10的其他侧方对应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更加方便。对多功能孔10周围的各个方位的混凝土都振捣完毕后,取出振动棒,再逆时针转动一下转环80,即可重新密封多功能孔10,可以有效防止在浇筑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中,一些零部件、颗粒、粉尘等通过多功能孔10落入混凝土中,楼梯成型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