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017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箱型截面与H型截面一样,均是作为抗弯、抗剪为主的梁构件的理想截面,箱型截面相较H型截面型式有更好的抗轴向和抗扭能力;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其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节点构造上一般采用栓焊组合,即钢梁的翼缘与钢管柱环板坡口焊、腹板与钢管柱通过连接板螺栓连接,其相较于单纯的焊接连接节点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和方便施工的优点。栓焊组合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专利号为CN20121054028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箱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的说明书正文及其图2 和图3。

现有的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对于箱型钢梁与钢管柱采用栓焊组合连接节点,传统施工方法较H 型钢梁多了一道工序,即需要在上翼缘上开孔以便于腹板螺栓安装,螺栓安装完成后再封闭上翼缘孔洞,这种传统的节点做法施工操作困难;

第二,在箱型钢梁的上翼缘开设用于放入螺栓的孔,该孔需要至少保证手掌能够通过,其尺寸一般在10公分左右,因而远大于箱型钢梁上的螺栓过孔;而箱型梁的翼缘是负责传递弯矩的、腹板则是负责传递剪力的,在箱型钢梁的上翼缘开孔无论大小都会破坏上翼缘的结构完整性,使得弯矩传递受到影响,且尺寸越大的开孔影响越大;并且,节点区作为梁柱受力最为关键部位,开孔后封闭势必对节点造成一定的削弱,如此施工方法质量也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由箱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和传力构件组成,所述传力构件包括柱传力构件、梁传力构件和螺栓螺母锁紧套件;所述柱传力构件设有上柱传力翼缘、下柱传力翼缘和两块柱传力腹板,所述柱传力腹板设有连接通孔,所述两块柱传力腹板均焊接在所述上柱传力翼缘的底面与所述下柱传力翼缘的顶面之间,所述上柱传力翼缘、下柱传力翼缘和两块柱传力腹板均焊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上;所述梁传力构件焊接在所述箱型钢梁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型钢梁的端部与所述梁传力构件构成剪力传递构造,该剪力传递构造由上翼缘、下翼缘、两块外侧腹板、两块内侧腹板、两块前横肋板、两块中间横肋板和两块后横肋板组成,其中所述外侧腹板设有连接通孔,且所述两块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分别与所述两块柱传力腹板的连接通孔成对设置;所述上翼缘与下翼缘相平行,所述两块外侧腹板和所述两块内侧腹板相平行且均垂直焊接在所述上翼缘的底面与所述下翼缘的顶面之间,所述两块内侧腹板位于所述两块外侧腹板之间,其中一块所述前横肋板和其中一块所述后横肋板均与所述上翼缘、下翼缘、其中一块外侧腹板和其中一块内侧腹板围焊连接,另一块所述前横肋板和另一块所述后横肋板均与所述上翼缘、下翼缘、另一块外侧腹板和另一块内侧腹板围焊连接,所述两块中间横肋板均与所述上翼缘、下翼缘和两块内侧腹板围焊连接,且所述两块前横肋板和其中一块所述中间横肋板共面于第一横向平面,所述两块后横肋板和另一块所述中间横肋板共面于第二横向平面,所述第一横向平面相较于所述第二横向平面更靠近所述箱型钢梁的端部的端面,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横向平面与第二横向平面之间;所述外侧腹板形成有靠近于所述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的安装口,且所述后横肋板位于所述安装口的前方;

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置于所述两块柱传力腹板之间的空间中,使得所述两块外侧腹板分别与所述两块柱传力腹板相紧贴,且所述成对设置的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与柱传力腹板的连接通孔相连通,每一对所述相连通的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与柱传力腹板的连接通孔均通过一套所述螺栓螺母锁紧套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箱型钢梁为第一形式箱型钢梁,该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两块梁腹板均连接在其梁上翼缘的底面中部位置与其梁下翼缘的顶面中部位置之间,即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的两侧边沿和梁下翼缘的两侧边沿均分别伸出至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两块梁腹板的外侧;

所述的梁传力构件为外包梁传力构件,该外包梁传力构件由两块外侧传力腹板、两块前传力横肋板、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和两块后传力横肋板组成;

所述两块外侧传力腹板、两块前传力横肋板和两块后传力横肋板均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两块梁腹板的外侧,所述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均布置在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两块梁腹板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端部与所述外包梁传力构件构成所述剪力传递构造,即:所述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上翼缘、梁下翼缘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下翼缘、两块梁腹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内侧腹板;所述外包梁传力构件的两块外侧传力腹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外侧腹板、两块前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前横肋板、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中间横肋板、两块后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后横肋板,所述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开设在所述外侧传力腹板上,所述安装口通过选取长度短于所述梁腹板的外侧传力腹板并将所述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开设在靠近所述外侧传力腹板的后端面的位置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箱型钢梁为第二形式箱型钢梁,该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梁下翼缘和两块梁腹板的边沿相平齐,即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具有“口”字型截面;且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腹板上开设有靠近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端部的安装通孔;

所述的梁传力构件为内嵌梁传力构件,该内嵌梁传力构件由两块内侧传力腹板、两块前部前传力横肋板、两块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两块前部后传力横肋板、两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两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和两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组成;

所述内嵌梁传力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内腔中,且所述前部前传力横肋板、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和前部后传力横肋板均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前方,使得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端部与所述内嵌梁传力构件构成所述剪力传递构造,即: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上翼缘、梁下翼缘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下翼缘、两块梁腹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外侧腹板;所述内嵌梁传力构件的两块内侧传力腹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内侧腹板、两块前部前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前横肋板、两块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中间横肋板、两块前部后传力横肋板为所述剪力传递构造的两块后横肋板,所述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腹板上,且所述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靠近于所述安装通孔并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前方,所述安装口即为所述安装通孔;

并且,其中一块所述后部前传力横肋板和其中一块所述后部后传力横肋板均与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梁下翼缘和其中一块梁腹板以及其中一块所述内侧传力腹板围焊连接,另一块所述后部前传力横肋板和另一块所述后部后传力横肋板均与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梁下翼缘和另一块梁腹板以及另一块所述内侧传力腹板围焊连接,所述两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均与所述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梁上翼缘和梁下翼缘以及所述内侧传力腹板围焊连接,且所述两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和其中一块所述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共面于第三横向平面,所述两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和另一块所述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共面于第四横向平面;所述第三横向平面和第四横向平面均靠近于所述安装通孔并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后方。

为了实现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刚接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翼缘与所述上柱传力翼缘对焊连接,所述下翼缘与所述下柱传力翼缘对焊连接。

为了提高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强度,且便于钢管混凝土柱同时与多根箱型钢梁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节点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箱型钢梁,所述柱传力构件的上柱传力翼缘和下柱传力翼缘均为环板,该环板通过其中心通孔套装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之外并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围焊连接,所述柱传力构件对应每一根所述箱型钢梁均设有两块所述柱传力腹板;所述柱传力构件还在相邻两根所述柱传力构件所对应的两块所述柱传力腹板之间的劣弧区间中布置有多块竖向肋板,每一块所述竖向肋板均与所述上柱传力翼缘的底面、下柱传力翼缘的顶面和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围焊连接,且每一块所述竖向肋板所在的平面均经过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中轴线,每一个所述劣弧区间中的各块所述竖向肋板均在该劣弧区间中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一根所述箱型钢梁均通过一个所述梁传力构件与所述柱传力构件对应的两块所述柱传力腹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栓螺母锁紧套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外侧腹板的内侧,所述螺栓的螺杆通过所述相连通的外侧腹板的连接通孔和柱传力腹板的连接通孔穿出所述柱传力腹板的外侧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通过将梁传力构件6焊接在箱型钢梁1的端部上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并用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将该剪力传递构造 5与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2上的柱传力构件3连接起来,使得箱型钢梁1与钢管混凝土柱2之间能够通过传力构件有效、可靠的传递剪力;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形成有安装口5a,使得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的螺栓可以在剪力传递构造5在焊接后横肋板57前通过该安装口5a放入到外侧腹板53、前横肋板55和内侧腹板54所围成的空间中,从而先将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连接在外侧腹板53和柱传力腹板33上再焊接两块后横肋板57构成完整的剪力传递构造5,令本实用新型无需如现有的连接节点一般需要“通过在箱型钢梁1的上翼缘或下翼缘开孔以放入螺栓、再封闭该开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不会因开孔破坏箱型钢梁翼缘结构完整性而影响弯矩传递效果、不会削弱连接节点,使得连接节点的质量更为可靠、传力更加明确、受力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在施工时无需开孔即可通过安装口5a放入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的螺栓,使得连接节点施工更为简便、可操作性更强,能普遍适用于边柱、中柱、角柱与箱型钢梁的连接,能很好地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第二,本实用新型用外包梁传力构件与第一形式箱型钢梁构成剪力传递构造,提供了第一形式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第三,本实用新型用内嵌梁传力构件与第二形式箱型钢梁构成剪力传递构造,提供了第二形式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剪力传递构造的上翼缘与上柱传力翼缘对焊连接、下翼缘与下柱传力翼缘对焊连接,实现了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刚接连接。

第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钢管混凝土柱同时与多根箱型钢梁连接的连接节点结构,并能提高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带透视效果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带透视效果的俯视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形式箱型钢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节点带透视效果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的B-B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二形式箱型钢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节点带透视效果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为图11的B-B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节点带透视效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其总的发明构思为:

本实用新型的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由箱型钢梁1、钢管混凝土柱2和传力构件组成,传力构件包括柱传力构件3、梁传力构件6和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

上述柱传力构件3设有上柱传力翼缘31、下柱传力翼缘32和两块柱传力腹板33,柱传力腹板33设有连接通孔33a,两块柱传力腹板33均焊接在上柱传力翼缘31的底面与下柱传力翼缘32的顶面之间,上柱传力翼缘31、下柱传力翼缘32和两块柱传力腹板33均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壁上。

上述梁传力构件6焊接在箱型钢梁1的端部上,箱型钢梁1的端部与梁传力构件6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该剪力传递构造5由上翼缘51、下翼缘52、两块外侧腹板53、两块内侧腹板54、两块前横肋板55、两块中间横肋板56和两块后横肋板57组成,其中外侧腹板53设有连接通孔53a,且两块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分别与两块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成对设置;上翼缘51与下翼缘52相平行,两块外侧腹板53和两块内侧腹板54相平行且均垂直焊接在上翼缘51的底面与下翼缘52的顶面之间,两块内侧腹板54位于两块外侧腹板 53之间,其中一块前横肋板55和其中一块后横肋板57均与上翼缘51、下翼缘 52、其中一块外侧腹板53和其中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另一块前横肋板 55和另一块后横肋板57均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另一块外侧腹板53和另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两块中间横肋板56均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和两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且两块前横肋板55和其中一块中间横肋板56共面于第一横向平面,两块后横肋板57和另一块中间横肋板56共面于第二横向平面,第一横向平面相较于第二横向平面更靠近箱型钢梁1的端部的端面,连接通孔53a 位于第一横向平面与第二横向平面之间;外侧腹板53形成有靠近于外侧腹板53 的连接通孔53a的安装口5a,且后横肋板57位于安装口5a的前方。

上述剪力传递构造5置于两块柱传力腹板33之间的空间中,使得两块外侧腹板53分别与两块柱传力腹板33相紧贴,且成对设置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与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相连通,每一对相连通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与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均通过一套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 连接。其中,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外侧腹板 53的内侧,螺栓的螺杆通过相连通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和柱传力腹板 33的连接通孔33a穿出柱传力腹板33的外侧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横向平面和第二横向平面均垂直于上翼缘51、下翼缘52、外侧腹板53和内侧腹板54;上述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和柱传力腹板33 的连接通孔33a均为螺纹孔。

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要保护的是一种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其总的发明构思为:

本实用新型的箱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壁上焊接柱传力构件3;

其中,柱传力构件3设有上柱传力翼缘31、下柱传力翼缘32和两块柱传力腹板33,柱传力腹板33设有连接通孔33a,两块柱传力腹板33均焊接在上柱传力翼缘31的底面与下柱传力翼缘32的顶面之间,上柱传力翼缘31、下柱传力翼缘32和两块柱传力腹板33均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壁上;

其中,柱传力构件3可以是在钢管混凝土柱2施工完成后再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壁上即钢管混凝土柱2的钢管柱外壁上的,也可以是预先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2的钢管柱外壁上,再将钢管混凝土柱2的钢管柱在施工现场定位并向该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即预先焊接柱传力构件3再完成钢管混凝土柱2的施工。

步骤二、在箱型钢梁1的端部上焊接梁传力构件6除两块后横肋板57之外的其余组成板件,以构成剪力传递构造预装结构;

其中,剪力传递构造预装结构由上翼缘51、下翼缘52、两块外侧腹板53、两块内侧腹板54、两块前横肋板55和两块中间横肋板56组成;外侧腹板53设有连接通孔53a,且两块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分别与两块柱传力腹板33 的连接通孔33a成对设置;上翼缘51与下翼缘52相平行,两块外侧腹板53和两块内侧腹板54相平行且均垂直焊接在上翼缘51的底面与下翼缘52的顶面之间,两块内侧腹板54位于两块外侧腹板53之间,其中一块前横肋板55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其中一块外侧腹板53和其中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另一块前横肋板55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另一块外侧腹板53和另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两块中间横肋板56均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和两块内侧腹板 54围焊连接,且两块前横肋板55和其中一块中间横肋板56共面于第一横向平面,另一块中间横肋板56位于第二横向平面,第一横向平面相较于第二横向平面更靠近箱型钢梁1的端部的端面,连接通孔53a位于第一横向平面与第二横向平面之间;外侧腹板53形成有靠近于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的安装口5a;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箱型钢梁1吊起,并将剪力传递构造预装结构置于步骤一得到的两块柱传力腹板33之间的空间中,使得两块外侧腹板53分别与两块柱传力腹板33相紧贴,且成对设置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与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相连通;并且,将每一对相连通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与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均用一套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连接,其中,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的安装方式为:先将螺栓通过安装口5a放入到外侧腹板53、前横肋板55和内侧腹板54所围成的空间中,再将螺栓的螺栓头置于外侧腹板53的内侧、螺杆通过相连通的外侧腹板 53的连接通孔53a和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穿出柱传力腹板33的外侧,最后手动将螺母拧在螺栓穿出柱传力腹板33外侧的螺杆部上;

步骤四、完成步骤三后,先将梁传力构件6的两块后横肋板57焊接在箱型钢梁1的端部上,使得剪力传递构造预装结构与两块后横肋板57即箱型钢梁1 的端部与梁传力构件6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再在柱传力腹板33的外侧用工具将每一套螺栓螺母锁紧套件4的螺栓和螺母拧紧,即完成箱型钢梁1与钢管混凝土柱2的连接节点;

其中,其中一块后横肋板57与上翼缘51、下翼缘52、其中一块外侧腹板 53和其中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另一块后横肋板57与上翼缘51、下翼缘 52、另一块外侧腹板53和另一块内侧腹板54围焊连接,两块后横肋板57均位于第二横向平面,且后横肋板57位于安装口5a的前方。

下面通过三个实施例具体说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

实施例一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基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对于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的方式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箱型钢梁1为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该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两块梁腹板13A均连接在其梁上翼缘11A的底面中部位置与其梁下翼缘12A的顶面中部位置之间,即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梁上翼缘11A的两侧边沿111A和梁下翼缘12A的两侧边沿121A均分别伸出至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两块梁腹板13A 的外侧。

梁传力构件6为外包梁传力构件,该外包梁传力构件由两块外侧传力腹板 61A、两块前传力横肋板62A、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63A和两块后传力横肋板 64A组成。

两块外侧传力腹板61A、两块前传力横肋板62A和两块后传力横肋板64A 均分别布置在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两块梁腹板13A的外侧,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63A均布置在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两块梁腹板13A之间,使得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端部与外包梁传力构件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即:第一形式箱型钢梁1A的梁上翼缘11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上翼缘51、梁下翼缘12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下翼缘52、两块梁腹板13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内侧腹板 54;外包梁传力构件的两块外侧传力腹板61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外侧腹板53、两块前传力横肋板62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前横肋板55、两块中间传力横肋板63A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中间横肋板56、两块后传力横肋板64A 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后横肋板57,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开设在外侧传力腹板61A上,安装口5a通过选取长度短于梁腹板13A的外侧传力腹板61A 并将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开设在靠近外侧传力腹板61A的后端面611A 的位置形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所述的施工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基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对于构成剪力传递构造5的方式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箱型钢梁1为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该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上翼缘 11B、梁下翼缘12B和两块梁腹板13B的边沿相平齐,即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 具有“口”字型截面;且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腹板13B上开设有靠近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端部的安装通孔13a。

梁传力构件6为内嵌梁传力构件,该内嵌梁传力构件由两块内侧传力腹板 61B、两块前部前传力横肋板62B、两块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3B、两块前部后传力横肋板64B、两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65B、两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6B和两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67B组成。

内嵌梁传力构件布置在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内腔中,且前部前传力横肋板62B、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3B和前部后传力横肋板64B均位于安装通孔13a 的前方,使得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端部与内嵌梁传力构件构成剪力传递构造 5,即: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上翼缘11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上翼缘51、梁下翼缘12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下翼缘52、两块梁腹板13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外侧腹板53;内嵌梁传力构件的两块内侧传力腹板61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内侧腹板54、两块前部前传力横肋板62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前横肋板55、两块前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3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中间横肋板56、两块前部后传力横肋板64B为剪力传递构造5的两块后横肋板57,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开设在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腹板13B上,且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靠近于安装通孔13a并位于安装通孔13a的前方,安装口5a即为安装通孔13a。

并且,其中一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65B和其中一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67B 均与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上翼缘11B、梁下翼缘12B和其中一块梁腹板13B 以及其中一块内侧传力腹板61B围焊连接,另一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65B和另一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67B均与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上翼缘11B、梁下翼缘12B和另一块梁腹板13B以及另一块内侧传力腹板61B围焊连接,两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6B均与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梁上翼缘11B和梁下翼缘12B 以及内侧传力腹板61B围焊连接,且两块后部前传力横肋板65B和其中一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6B共面于第三横向平面,两块后部后传力横肋板67B和另一块后部中间传力横肋板66B共面于第四横向平面;第三横向平面和第四横向平面均靠近于安装通孔13a并位于安装通孔13a的后方。

优选的:上述第三横向平面和第四横向平面均平行于第一横向平面和第二横向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所述的施工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组成内嵌梁传力构件的板件可通过安装通孔 13a放入第二形式箱型钢梁1B的内腔中焊接成嵌梁传力构件。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基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采用以下具体方案实现了钢管混凝土柱2同时与多根箱型钢梁1连接并提高箱型钢梁1与钢管混凝土柱2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节点设有至少两根箱型钢梁1,柱传力构件3的上柱传力翼缘31和下柱传力翼缘32均为环板,该环板通过其中心通孔套装在钢管混凝土柱2之外并与钢管混凝土柱2围焊连接,柱传力构件3对应每一根箱型钢梁1均设有两块柱传力腹板33;柱传力构件3还在相邻两根柱传力构件3所对应的两块柱传力腹板33之间的劣弧区间中布置有多块竖向肋板34,每一块竖向肋板34均与上柱传力翼缘31的底面、下柱传力翼缘32的顶面和钢管混凝土柱2的外壁围焊连接,且每一块竖向肋板34所在的平面均经过钢管混凝土柱2 的中轴线,每一个劣弧区间中的各块竖向肋板34均在该劣弧区间中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一根箱型钢梁1均通过一个梁传力构件6与柱传力构件3对应的两块柱传力腹板3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所述的施工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基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采用以下具体方案实现了箱型钢梁1与钢管混凝土柱2之间的刚接连接:

上翼缘51与上柱传力翼缘31对焊连接,下翼缘52与下柱传力翼缘32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与上述总的发明构思所述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四的连接节点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五、将上翼缘51与上柱传力翼缘31对焊连接,下翼缘52与下柱传力翼缘32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例如:钢管混凝土柱2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又如: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柱传力腹板33的外侧,螺栓的螺杆通过相连通的外侧腹板53的连接通孔53a和柱传力腹板33的连接通孔33a穿入外侧腹板53的内侧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