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移动脚手架也称为门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泛的脚手架之一,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但传统的门式脚手架只能通过踏板上下攀爬,当从较高的高度下架时攀爬极为不便,需要谨慎的慢慢挪动,稍有不慎就容易踩空而出现意外,中国实用新型CN104372926A中提到了一种移动脚手架,该实用新型由主框、支撑板、交叉斜撑、脚手板、脚轮、滑杆、连接管和护板组成,该实用新型的主框底部设置了脚轮便于脚手架移动,但该使用新型脚手架的脚轮不能固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工作人员脚手架上工作时,容易发生坠落事故,且该实用新型的脚轮直接安装在脚手架底部,使用过程中脚轮直接承受脚手架和工作人员的重力,会直接影响脚轮的使用寿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该实用新型的脚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具备使用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移动脚手架脚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包括脚手架和机体,所述脚手架的底部贯穿机体并延伸至机体的外部,所述机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通过第一转轴与滑轮活动连接,所述机体的背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杆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正面贯穿机体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内壁的背面且位于脚手架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机体内壁的背面且位于脚手架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脚手架的表面且对应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齿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且对应机体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通过第四转轴与机体内壁的背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齿轮通过第五转轴与机体内壁的背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且对应脚手架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机体,当工作人员移动脚手架时可以转动把手将脚手架升起,然后通过滑轮移动脚手架,当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时,通过转动把手,放下脚手架,使脚手架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过程中发生滑动现象,从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将脚手架直接安装在地面上,使脚手架与工作人员的重力直接作用在地面上,降低了滑轮的负担,延长了滑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脚手架的安全隐患,通过机体和滑轮的配合,解决了传统移动脚手架脚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体的底部设置支撑底板,降低了机体与地面之间的压强,且在支撑底板上设置了支撑柱,方便支撑底板支撑机体,通过设置了第四转轴,使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与机体的内壁连接更加紧密,通过设置了第五转轴,使第四齿轮与机体的内壁连接更加紧密,通过在支撑底板上设置了矩形槽,方便工作人员将脚手架固定在地面上,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或拆卸支撑底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手架、2机体、3支撑杆、4连接件、5第一转轴、6滑轮、7连接杆、8第二转轴、9把手、10第三转轴、11第一齿轮、12传动带、13第二齿轮、14第三齿轮、15第四齿轮、16齿状凸起、17支撑底板、18支撑柱、19第四转轴、20第五转轴、21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包括脚手架1和机体2,脚手架1的底部贯穿机体2并延伸至机体2的外部,机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底部通过第一转轴5与滑轮6活动连接,机体2的背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顶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把手9,连接杆7底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的正面贯穿机体2并与第一齿轮11固定连接,机体2内壁的背面且位于脚手架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4,第一齿轮11通过传动带12与第三齿轮14传动连接,机体2内壁的背面且位于脚手架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5,脚手架1的表面且对应第二齿轮13和第四齿轮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齿状凸起16,机体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17,支撑底板17的顶部且对应机体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8,通过在机体2的底部设置支撑底板17,降低了机体2与地面之间的压强,且在支撑底板17上设置了支撑柱18,方便支撑底板17支撑机体2,第二齿轮13和第三齿轮14均通过第四转轴19与机体2内壁的背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了第四转轴19,使第二齿轮13和第三齿轮14与机体2的内壁连接更加紧密,第四齿轮15通过第五转轴20与机体2内壁的背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了第五转轴20,使第四齿轮15与机体2的内壁连接更加紧密,支撑底板17的表面且对应脚手架1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槽21,通过在支撑底板17上设置了矩形槽21,方便工作人员将脚手架1固定在地面上,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或拆卸支撑底板17,通过设置了机体2,当工作人员移动脚手架1时可以转动把手9将脚手架1升起,然后通过滑轮6移动脚手架1,当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1时,通过转动把手9,放下脚手架1,使脚手架1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1过程中发生滑动现象,从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将脚手架1直接安装在地面上,使脚手架1与工作人员的重力直接作用在地面上,降低了滑轮6的负担,延长了滑轮6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脚手架1的安全隐患,通过机体2和滑轮6的配合,解决了传统移动脚手架脚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9将脚手架1升起,然后通过滑轮6移动脚手架1,当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1时,通过转动把手9,放下脚手架1,使脚手架1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1过程中发生滑动现象,从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将脚手架1直接安装在地面上,使脚手架1与工作人员的重力直接作用在地面上,降低了滑轮6的负担,延长了滑轮6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脚手架1的安全隐患,通过机体2和滑轮6的配合,解决了传统移动脚手架脚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移动脚手架制支撑滚轮,通过脚手架1、机体2、支撑杆3、连接件4、第一转轴5、滑轮6、连接杆7、第二转轴8、把手9、第三转轴10、第一齿轮11、传动带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齿状凸起16、支撑底板17、支撑柱18、第四转轴19、第五转轴20和矩形槽21的配合,解决了传统移动脚手架脚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