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剪式后浇带回顶支撑。
背景技术:
在大型、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考虑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须留置一定数量的后浇带将结构划分为若干部分,待规定时间后再浇筑混凝土。目前,我国施工现场后浇带回顶支撑多数是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进行直接搭设,搭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在支撑架体搭设时,工人需要进行高处攀爬作业,安全系数得不到保障,往往钢管扣件材料的长期占用还会产生大量租赁费用,增加造价,同时各楼层间连续搭设的支撑架的占位还会阻断后续材料的运输及工人的进出,从而影响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式后浇带回顶支撑,针对现有钢管扣件脚手架回顶支撑体系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剪式后浇带回撑支撑,该支撑承载力大、稳定性高、操作简单,装拆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工效,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式后浇带回顶支撑,包括底座、右侧下支撑臂、左侧下支撑臂、螺杆、连接插盘、上支撑臂、可调水平杆和连接横杆,所述底座有至少2个,所述底座呈矩形结构,所述底座中间设一方钢管,每个底座对应一个右侧下支撑臂、一个左侧下支撑臂、一个螺杆、一对上支撑臂和一个可调水平杆,所述右侧下支撑臂底端通过滑动槽连接在底座中间的方钢管上,所述左侧下支撑臂底端通过齿合轮连接在底座中间的方钢管上,两条上支撑臂交叉设置,两条上支撑臂上端通过可调水平杆相连,所述右侧下支撑臂、左侧下支撑臂、两个上支撑臂以及可调水平杆相连处互相通过销轴进行传力固定,所述右侧下支撑臂、左侧下支撑臂与所对应的上支撑臂连接轴处安装有一可旋转的螺杆,所述螺杆通过平面轴承连接在对应的支撑臂的连接轴上,所述螺杆一侧端部加工成六角螺母端,所述右侧下支撑臂、左侧下支撑臂及两个上支撑臂两侧翼缘上焊接有连接插盘,所述连接横杆端部通过扣件头、插销与连接插盘搭接成整体,相邻的两个连接横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相连并通过螺栓拧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部有四个底脚,设置底脚可以用于调平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侧下支撑臂及左侧下支撑臂与两个上支撑臂的翻边方向相反且均向内,考虑设计需要翻边方向相反且均向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提高钢管扣件后浇带回顶支撑架材料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避免周转材料大量积压,节省租赁费用。
2、通过调节支撑臂,可适用于不同楼层高度的后浇带回顶支撑,应用范围广,使用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且各个支撑相互独立,安拆方便。
3、该回顶支撑加工制作简单,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可靠性强,可避免现有钢管扣件支撑架高空作业的风险,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插盘与连接横杆的搭接示意图一;
图4为插盘与连接横杆的搭接示意图二;
标号说明:1—底座;2—底脚;3—齿合轮;4—右侧下支撑臂;5—滑动槽;6—左侧下支撑臂;7—螺杆;8—平面轴承;9—连接插盘;10—上支撑臂;11—销轴;12—可调水平杆;13—连接横杆;14—螺栓;15—扣件头;16—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剪式后浇带回顶支撑,针对现有钢管扣件脚手架回顶支撑体系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剪式后浇带回撑支撑,该支撑承载力大、稳定性高、操作简单,装拆方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工效。
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提供一种剪式后浇带回顶支撑,底座1通过底部的四个底脚2进行调平,右侧下支撑臂4通过底端的滑动槽5、左侧下支撑臂6通过底端的齿合轮3与底座中间的方钢管连接。实施时,利用电动扳扭动螺杆7一端的大六角头,从而对上、下支撑臂牵引施力,此时左侧下支撑臂底端向内滑移,上、下支撑臂沿着螺杆7方向呈对角线升高,当升到规定高度,可调水平杆12顶紧梁板底部后,左侧下支撑臂底端与齿合轮3啮合,与螺杆共同起到双重稳定作用。可调水平杆通过销轴11与上支撑臂10连接,可调水平杆具有伸缩调节长度的功能,以适应在不同建筑层高的后浇带回顶支撑。在上、下支撑臂两侧翼缘上焊接有连接插盘9,连接横杆13如图3或图4所示通过扣件头15、插销16与支撑臂上的连接插盘连接成一个整体,扣件头15插到连接插盘上,再通过插销进行拴紧,以提高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连接横杆即可拉伸也可缩短,可根据现场回顶支撑架的间距,以调节连接横杆的长度,当确定连接横杆长度后,通过拧紧螺栓14,达到卡死固定连接杆长度的目的,最终支撑架与连接杆形成一个稳定的后浇带回顶支撑体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