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屋顶雨水收集循环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日益严重。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供水压力的有效途径,而屋顶雨水收集及其资源化利用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并没有一套能够将城市屋顶绿化与雨水资源化利用二者结合的水处理系统,因此难以实现对雨水的处理、收集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套屋顶绿化集水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处理、收集和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屋顶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一侧设有集水斜面,所述集水斜面下檐位于集水槽上方,所述集水槽另一侧设有水处理单元,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上层土壤层、中层填料层和底层蓄水池,所述土壤层内种植有植物,所述土壤层内水平埋设有与集水槽连通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密布有出水孔。
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集水槽连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布水管的进水口。
所述蓄水池设有连通排水管的泄水管道,所述泄水管道上设有水位阀,所述水位阀采集蓄水池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屋顶雨水收集处理和净化雨水存储回用两个单元,实现对雨水的处理、收集和循环利用,并在增加屋顶绿化、改善景观效果的同时,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屋顶雨水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集水斜面;2、集水槽;3、土壤层;4、填料层;5、蓄水池;6、布水管;7、排水管;8、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屋顶雨水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在屋顶设置两个部分,分别为水处理单元和雨水采集单元,实现了对斜面屋顶和平台屋顶雨水的全收集。
水处理单元和雨水采集单元之间设有集水槽2,集水槽2为水平设置的水槽,雨水采集单元为设置在屋顶的集水斜面1,集水槽2沿着集水斜面1布置,且集水斜面1下檐位于集水槽2上方,将集水斜面1收集的水注入集水槽2内。
水处理单元包括上层土壤层3、中层填料层4和底层蓄水池5,土壤层3内种植有植物,既能固化土壤避免沙化,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同时也能通过根系吸收,提高净水效果,蓄水池5上方水平设有网状支撑结构,填料层4置于网状支撑结构上方,填料层4可以采用细石子,用于二次净化,土壤层3内水平埋设有与集水槽2连通的布水管6,布水管6上密布有出水孔,用于将集水槽2内的水均匀的输入到土壤层3内。
蓄水池5底部连通供水管8,供水管8上设有阀门,净化后的雨水可排入室内出水设施,供冲厕、拖地等使用,也能减轻城市洪涝压力;在天晴时,处理单元中净化的水量可供植物生长。
此外,集水槽2连通排水管7,排水管7的进水口高于布水管6的进水口,可以在雨量大时,将净化能力外的水从排水管7排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蓄水池5设有连通排水管7的泄水管道,泄水管道上设有水位阀,该水位阀采集蓄水池5内的水位,能够将蓄水能力之外的水排出,避免过多的水溢到填料层4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