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19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城市化的加快,恶劣天气频发,使得城市的排水系统负担较重,各种建筑物屋顶为避免屋顶积水或者造成屋顶渗水,通过落水管将屋顶的雨水快速排放到地下,这也加大了城市排水的困难,超出城市的排水能力继而导致雨水的堆积,引发了城市的内涝灾害,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该绿化系统能够收集雨水并且绿化屋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包括用于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的防水层、用于滞渗涵养雨水的涵养水层、以及多个可移动的花盆,所述防水层铺设在屋顶上,所述涵养水层铺设在所述防水层上,所述多个可移动的花盆排布在所述涵养水层上。

可选地,所述涵养水层包括细沙保护层和硅砂滤水砖,该硅砂滤水砖铺设在所述细沙保护层上。

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由防水砂层构成。

可选地,在所述细沙保护层内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与落水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水管包括横向集水管和纵向集水管,所述纵向集水管和所述横向集水管交叉设置,并且所述横向集水管和所述纵向集水管连通,所述横向集水管与所述落水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水管开设有多个透水孔,并且外部包覆有透水土工布。

可选地,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纵向坡度不小于0.25%,所述横向集水管的横向坡度不小于0.5%。

可选地,所述防水层为防水砂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屋顶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的防水层、用于滞渗涵养雨水的涵养水层以及多个可移动的花盆,一方面在下雨时,雨水会部分存储在涵养水层中,使得屋顶具有了涵养雨水的能力,以此减轻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防水层能够避免雨水渗透到屋内,防止屋顶积水;再一方面,在屋顶上种植可移动的防渗透气花盆,下雨时雨水可以浇灌种植花盆,绿化屋顶。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水管的布置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屋顶 2 防水层

3 涵养水层 31 细沙保护层

32 滤水层 4 花盆

5 集水管 51 横向集水管

52 纵向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绿化系统。其中,包括用于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的防水层2、用于滞渗涵养雨水的涵养水层3以及多个可移动的花盆4,防水层2铺设在屋顶1上,涵养水层3铺设在防水层2上,多个可移动的花盆4排布在涵养水层3上。

即,在屋顶1上首先铺设一层防水层2,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接着在防水层2上方设置有涵养水层3,涵养水层3能够在下雨时储存雨水,以此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较大的方便,除此之外,涵养水层3上方铺设有可移动的花盆4,下雨时雨水可以浇灌花盆4,起到绿化屋顶1的作用,并且花盆4可移动的布置在屋顶1,方便更换与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盆4的容器带有一开口的空腔,花盆4的容器是由骨料颗粒和憎水粘结剂粘结而成,相邻骨料颗粒之间形成气体分子能够通过且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孔隙。其中,骨料颗粒为石英砂、矿渣、陶粒或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利用上述具有良好防渗透气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花盆4的容器,这样,在下雨时,花盆4中的水分有效的被阻止,维持了植物中所需要的水分,并且在防水的同时兼具透气的性能,绿化屋顶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涵养水层3包括细沙保护层31和滤水层32,该滤水层32铺设在细沙保护层31上。其中,细沙保护层31可以临时涵养水分,同时起到找平的作用,使得上面能够更好的铺设滤水层32,一般厚度为2cm~5cm。

可选地,滤水层32由硅砂滤水砖铺设而成。硅砂滤水砖由细沙和树脂粘接剂混合而成,并且树脂粘接剂至少部分为亲水性树脂粘接剂。铺设一层硅砂滤水砖可以有效地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到细沙保护层31内造成涵养能力下降,并且硅砂滤水砖本身具有涵养水分的功能,部分雨水能够通过硅砂滤水砖的毛细管作用,将涵养的水分不断的挥发到空气中,增加空气的湿度,雨水的挥发也可以降低屋顶1的温度,起到降温的作用。

其中,防水层2由防水砂构成,防水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久性,抗渗性,密实性和极高的粘接力以及极强的防水防腐效果,有效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

进一步地,在细沙保护层31内设置有集水管5,其中,集水管5与落水管6相连通,落水管6设置在屋檐下方。即,由细沙保护层31临时涵养的雨水会流入到集水管5内,集水管5将雨水通过落水管6落回到地面,通过细沙保护层31的临时储存,减轻了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负担。

在本实施方式中,集水管5包括横向集水管51和纵向集水管52,纵向集水管52和横向集水管51为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位置处是相互连通的,其中,横向集水管51与落水管6相连通。即,横向集水管51最终将涵养的雨水流入到落水管6内,以流回到地面。

如图2所示,横向集水管51和纵向集水管52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其中可以在上部开设透水孔,下部保持密封,这样,当雨水较大时,雨水会依次透过滤水层32和细沙保护层31而后通过透水孔进入到横向集水管51和纵向集水管52内流通到落水管6内。为了避免细沙进入到横向集水管51和纵向集水管52内,可以分别在横向集水管51和纵向集水管52的外部包覆有透水土工布,阻止细沙或者杂质进入。

具体地,纵向集水管52和横向集水管51的管径可以根据计算好的雨量设定,同时纵向集水管52还可以在降雨量较大,雨量超过涵养水层3的涵养能力时,将多余的雨水收集并流通到横向集水管51内,然后外排。

为了将纵向集水管52的雨水流入到横向集水管5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纵向集水管52的纵向坡度不小于0.25%,横向集水管51的横向坡度不小于0.5%。纵向集水管52的最底端为纵向集水管52与横向集水管51的连接处,纵向集水管52的另一端为最高端,纵向集水管52的纵向坡度为由最高端向最底端找坡,应不小于0.25%;同样的,为了便于横向集水管51内的水流入到落水管6内,横向集水管51的最底端为横向集水管51靠近落水管6的一端,则另一端为最高端,横向集水管51的横向坡度为由最高端向最底端找坡,应不小于0.5%。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