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板系统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屋面板连接的可滑动式的固定座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屋面板系统是一种压型金属屋面板,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满足遮风挡雨、保温隔热、外观美观且可塑性强等基本建筑需求。其中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应用最为广泛。因其可现场压型,整个屋面没有螺钉穿透,满足水密性需求而广受大跨度工业建筑欢迎;又因其可做成弧形、球形、扇形等,满足复杂建筑外观造型要求而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直立锁边屋面板多采用铝镁锰合金材料制作,也可采用钢板、不锈钢板或钛锌板。因金属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较大,且应用该系统的屋面坡度大多均较长,故如何有效抵消材料热涨冷缩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是设计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直立锁边屋面板采用隐藏式安装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中固定支座与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常的做法是固定支座1’紧固在下部支撑结构上后,将直立锁边屋面板2’纵向咬合固定在固定支座1’上,换句话说,即将铝合金固定支座1’紧固在下部支撑结构上,而直立锁边屋面板2’则“悬挂”在铝合金固定支座1’上,直立锁边屋面板2’与固定支座1’通过锁边连接。该连接方式允许金属屋面板沿板长方向与固定支座之间发生相互滑动,以此来抵消热胀冷缩引起的水平变形。
然而,随着对整体外观的更深层次追求,在某些项目上,业主和建筑师要求在基本配置的金属屋面外再增加一些附加功能层,如一层平整且有一定板面分割效果的金属装饰板,如铝蜂窝板、钛锌蜂窝板、钛合金板等,或者需要安装太阳能系统以及屋面防坠落系统等,图2为现有技术中固定支座配合附加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这些附加功能层4’均需安装于金属屋面板板肋之上。业内通常采用将铝合金夹具3’锁夹在直立锁边屋面板板肋上来构建此类附加功能层4’,铝合金夹具3’位置可在固定支座1’处,也可在靠近固定支座1’处,但是铝合金夹具3’的强大锁夹力会使得金属屋面板2’与相应的固定支座1’被锁死,当金属屋面板2’在温度改变下发生伸缩时无法顺畅地相对于固定支座1’发生必要的水平位移,从而导致屋面的局部甚而整体破坏。
前述金属屋面板沿板长方向与固定式固定座之间发生相互滑动,仅可抵消因热胀冷缩引起的缓慢发生的水平变形。而对于大变形结构体系,如索网结构,其在外力尤其是风力作用下会瞬间发生显著的水平和竖向变形,无法通过金属屋面板沿板长方向与固定式固定座之间发生相互滑动而有效化解。
还有,当因建筑外观造型复杂(如双曲造型),或者结构变形、施工误差等原因造成在竖向也发生不规律变形时,金属屋面板的直线度就会降低,其在固定式支座上的滑动将受到很大限制,板与固定式固定支座之间的摩擦随之增大。因金属屋面板为薄壁型材料,而铝合金支座材料则相对较厚,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固定式固定支座将金属屋面板局部拱起甚而摩擦穿透的现象,从而导致屋面的局部甚而整体破坏。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固定支座装置,从根本上杜绝板与固定式固定支座之间的相互错动,从而规避因滑动和相互摩擦而带来的材料破坏,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座装置,通过固定底座与滑动支座之间的相互滑移,减小了固定座与金属屋面面板之间的摩擦力,规避了因滑动和相互摩擦而带来的金属屋面面板破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座装置,包括:滑动支座和固定底座;其中,所述滑动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顶端的锁定头,所述支座本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固定底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应的第一插接通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相对应的第二插接通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通槽相互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通槽相互插接,并且第一插接部可沿第一插接通槽滑动,第二插接部可沿第二插接通槽滑动。
更好地,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定位卡子,所述定位卡子扣合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滑动支座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卡子之间。
更好地,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固定底座两端的限位装置。
更好地,所述限位装置为通过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螺孔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的螺栓、限位块或限位柱。
更好地,所述滑动支座和固定底座均采用铝合金整体挤压成型。
更好地,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底部的隔热垫。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装置,优点如下:
1)所述固定底座和滑动支座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加工方式简便快捷;
2)滑动支座高度可以根据项目要求灵活定制,满足不同建筑的功能要求;
3)固定底座长度可以根据项目要求灵活定制,满足不同建筑的功能要求;相应的限位装置、定位卡子等也可随之调整;
4)分体式设计,避免金属屋面板沿长度方向变形时与滑动支座锁定头摩擦而将屋面板摩擦穿透;
5)铝合金材质使滑动支座具有相当的刚度和强度,满足结构的抗压、抗拉等受力要求;
6)挤压成型的加工方式保证固定座的外形尺寸精准,使屋面板锁边后与固定座紧密贴合,可提高金属屋面板的抗风揭能力,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的固定座装置,通过固定底座与滑动支座之间的相互滑移,减小了固定座与金属屋面面板之间的摩擦力,规避了因滑动和相互摩擦而带来的金属屋面面板破坏的缺陷,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滑动支座沿固定底座滑动时,更加平稳,滑动支座不会因金属屋面面板滑动时所带来的相对固定底座的横向力,而脱离固定底座;另外,该固定座装置加工工艺和安装连接简便、易于施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固定支座与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固定支座配合附加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俯视图;
图6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使用中滑动支座滑移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俯视图,图6为图4中A-A向剖视图,如图3并参考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座装置,其包括:滑动支座1和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与房屋檩条(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座1可沿固定底座2滑动;其中,所述滑动支座1包括:支座本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11顶端的锁定头12,所述支座本体1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接部13和第二插接部14,所述固定底座2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3相对应的第一插接通槽21,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4相对应的第二插接通槽25,所述第一插接部13与所述第一插接通槽21相互插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4与所述第二插接通槽25相互插接,并且第一插接部13可沿第一插接通槽21滑动,第二插接部14可沿第二插接通槽25滑动。
为了在安装时保证滑动支座1的初始位置在固定底座的中央,所述固定底座2包括定位卡子22,所述定位卡子22扣合在所述固定底座2上,所述滑动支座1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卡子22之间;另外,为了避免滑动支座1在滑动时,滑出固定底座2,在所述固定底座2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23,所述限位装置23为通过设置在固定底座2上的螺孔与所述固定底座2连接的螺栓,或者是限位块,限位柱等。
所述固定底座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2底部的隔热垫24。所述隔热垫24可以防止不同材质金属直接接触,以避免因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从而保障构造系统的整体使用年限。所述隔热垫24还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冷桥效应,其中冷桥效应,是指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钢结构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外围护结构中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热气遇到冷气后变成了冷凝水产生水雾吸附,这时构造层内会出现露水凝结“流泪”、“冒汗”、“发霉”、房屋潮湿、霉变的现象。
工作原理: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装置使用中滑动支座滑移状态图,如图7并参考图3所示,在安装固定底座2时,为了确保滑动支座1的初始位置位于固定底座2的中间位置,在固定底座2上分别设置两个定位卡子22,定位卡子22通常采用塑料制成;当金属屋面面板产生纵向变形时,金属屋面面板会带动滑动支座1滑动,定位卡子22因受滑动支座1的挤压而破裂脱离固定底座2,也就是说,在安装固定底座2时,为了防止滑动支座1在固定底座2来滑动,利用定位卡子22固定滑动支座1的初始位置。
滑动支座1可沿方向F从B位置滑移至C位置,当然滑动支座1也可以沿固定底座2从B位置滑移至固定底座2另一端的位置;所述固定底座2的滑移行程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实用新型的固定座装置,通过固定底座2与滑动支座1之间的相互滑移,减小了固定座与金属屋面面板之间的摩擦力,规避了因滑动和相互摩擦而带来的金属屋面面板破坏的缺陷,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滑动支座1沿固定底座2滑动时,更加平稳,滑动支座1不会因金属屋面面板滑动时所带来的相对固定底座2的横向力,而脱离固定底座2;另外,该固定座装置加工工艺和安装连接简便、易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