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斗,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斗隔物罩。
背景技术:
雨水斗属于金属落水系统分支,是设在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雨水管道的入口处。雨水斗有整流格栅装置,能迅速排除屋面雨水,格栅具有整流作用,避免形成过大的旋涡,稳定斗前水位,减少掺气 迅速排除屋面雨水、雪水,并能有效阻挡较大杂物。
公开号为CN2017567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漩涡流虹吸雨水斗,它包括整流罩、斗座和斗体排水尾管,所述斗座主体结构包括一个漏斗形盘体,盘体中心设有出水孔,该出水孔与所述斗体排水尾管连接;所述整流罩包括一圆帽形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斗座通过螺栓固接;所述整流罩顶板上表面沿其圆心设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导流叶,所述顶板外周设有多个与所述导流叶对应的泄水口;所述顶板与所述斗座之间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匀排列的防漩涡流片,所述多个防漩涡流片与所述斗座盘体和顶板构成多个水平方向的进水口。
上述这种防漩涡流虹吸雨水斗虽然能够防止产生漩涡,但是由于顶板的阻挡使得整体的排水量降低,影响了排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斗隔物罩,具有增大排水量以提高排水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斗隔物罩,
包括若干根导流柱沿导流柱中心圆周阵列而成的隔物罩,所述导流柱为匚形;
所述隔物罩的外周沿隔物罩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固定环一;
所述隔物罩的上端设置有与导流柱固定连接的若干同心的固定环二;
所述隔物罩上端的圆心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盖导流柱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盖板,所述盖板位于隔物罩的下侧;
所述导流柱相平行的两端均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均朝向隔物罩轴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雨水流经时,其雨水通过隔物罩的侧壁流入到雨水斗内,而由于隔物罩是由导流柱、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构成,因此整体的隔物罩所能通过的雨水量增大;同时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能够增强导流柱的结构稳定性,在隔物罩上设置的盖板能够将导流柱之间连接处的锐角遮盖,使得杂物在进入到两个导流柱所形成的夹角时,不易卡在两个导流柱之间,从而使杂物不易滞留在隔物罩上而影响雨水的正常排出,导流叶片的设置能够使雨水在流入到隔物罩内时不易产生漩涡,减少掺气,使雨水能够快速的排出;同时该隔物罩利用格栅的远离,扩大了雨水斗隔离杂物的周长,使雨水斗不易被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导流柱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杆向远离隔物罩轴线方向拱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呈拱形,并且两端分别与导流柱和盖板固定连接,从而在导流柱在进行排水的过程中受雨水和杂物的碰撞时,其支撑杆能够为导流柱提供支撑力,其支撑杆能够为隔物罩的上方、侧边提供支撑,使隔物罩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使隔物罩能够稳定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呈圆锥状的导流锥,所述导流锥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引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量的雨水流入到隔物罩内时,其导流锥上的引流面能够对雨水进行引流,使雨水在引流面的作用下顺势流入到雨水斗内,从而使雨水的流动更加的顺畅,进而加快雨水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勾住杂物的若干倒刺,所述倒刺向远离隔物罩轴线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内掺杂有条状的杂物时,杂物随着雨水流到隔物罩时,其倒刺能够将条状的杂物给挂住,从而使条状的杂物不易进入到雨水斗内,降低雨水斗发生堵塞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柱、固定环一、固定环二上均设置有防锈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漆层能使导流柱、固定环一、固定环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易生锈,从而使该隔物罩能够适应不同天气条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导流柱、固定环一、固定环二组成的隔物罩具有更大的流动空间,使得雨水排放时能所受的阻挡面积减少,从而增大了雨水的排放量,提高排放效率;
盖板的设置将导流柱之间的夹角遮盖,使杂物不易卡在导流柱之间影响雨水流通;
支撑杆的设置使导流柱不易发生弯曲,从而加固隔物罩的结构稳定性;
导流锥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进行引流,使雨水快速的流入到雨水斗内;
倒刺的设置能够挂住条状的杂物,使杂物不易进入到雨水斗内堵塞雨水斗的正常排水;
防锈漆层能够使隔物罩具有更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导流柱与固定环二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导流柱与固定环一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防锈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导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隔物罩;11、导流柱;111、导流叶片;1111、倒刺;112、支撑杆;12、固定环一;13、固定环二;14、盖板;141、导流锥;142、引流面;2、防锈漆层;3、雨水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雨水斗隔物罩,如图1和2所示,包括若干根导流柱11沿着导流柱11中心的位置圆周阵列形成圆柱状的隔物罩1,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柱11为八根,导流柱11的形状为匚形,在隔物罩1的周缘套设有若干个固定环一12,该固定环一12沿着隔物罩1轴线方向阵列,并且固定环一12与每根导流柱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隔物罩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同心的固定环二13,固定环二13与每根导流柱11均固定连接,这些导流柱11的交汇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圆形的盖板14,盖板14设置在隔物罩1上端的下侧位置,在每根导流柱11的两端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导流叶片111,该导流叶片111朝向隔物罩1的轴线方向。在导流柱11、固定环一12、固定环二13上均设置有一层防锈漆层2(如图3所示)。
当下雨时,其雨水从天沟流到隔物罩1时,由于整个隔物罩1由导流柱11、固定环一12、固定环二13构成,因此大大减少了阻挡雨水流动的面积,时雨水的流通量变大,同时固定环一12和固定环二13能够增强导流柱11的结构稳定性,在隔物罩1上设置的盖板14能够将导流柱11之间连接处的锐角遮盖,使得杂物在进入到两个导流柱11所形成的夹角时,不易卡在两个导流柱11之间,从而使杂物不易滞留在隔物罩1上而影响雨水的正常排出,导流叶片111的设置能够使雨水在流入到隔物罩1内时不易产生漩涡,减少掺气,使雨水能够快速的排出;同时该隔物罩1利用格栅的远离,扩大了雨水斗3隔离杂物的周长,使雨水斗3不易被堵塞。
实施例2:一种雨水斗隔物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5和6所示,在导流柱11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曲的支撑杆112,支撑杆112的一端与导流柱1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盖板14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杆112的弯曲方向为向上弯曲,其弯曲后拱起的支撑杆112能够支撑隔物罩1的上端和侧壁,从而使隔物罩1不易发生变形;在盖板14的下侧向下延伸有呈圆锥状的导流锥141,该导流锥141的侧壁向轴线方向凹陷形成弯曲的引流面142,同时,在导流叶片11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勾住杂物的若干倒刺1111,倒刺1111向远离隔物罩1轴线方向弯曲延伸。
当雨水内夹带着条带状的杂物时,其条带状的杂物经过导流叶片111时,其条带状的杂物能够被倒刺1111给挂住,从而使条带状的杂物不易进入到雨水斗3内影响雨水斗3的正常流动,当雨水流动到隔物罩1中心位置时,由于导流锥141的作用,其雨水能够顺着引流面142的方向进入到雨水斗3内快速的排出,从而使雨水的流动更加的顺畅,进而加快雨水的排出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