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文化丰富,尤其是古民居建筑,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是这些房屋时代久远,其中大部分古民居建筑都是木构架承重体系,梁、柱形成的类框架起主要承载作用,对于古建筑来说,由于建筑结构的框架不能进行塑性变形,当地震或台风发生时,建筑结构遭受外力荷载,容易在其框架部位产生间隙,这对于建筑物来说将是一个致命伤害,严重的话会产生倒塌,现有古民居建筑加固方法很多会对古民居建筑本体产生一定破坏,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适用范围小,加固装置也会影响古民居建筑外观造型,严重甚至影响古民居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目前,有使用各种金属接头板夹紧,如果是在木材和木材的交界处,仅用长而纤细的金属板作为加固件对于木结构建筑来说作用不够,这样的加固措施在地震引起的反复震荡中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崩溃,现在也有开始使用不锈钢制成L型金属配件,在两个方向上使用锚栓,或通过轴承杆进行加固。地震带来的较大负荷施加到建筑物结构时,L形的金属件和建筑物形成直角之间附沿L形的金属件相互作为建设加固金属件,建筑物的部件突出交叉处的两侧边与L形金属接头相互形成在上述两个侧面的长度方向上,可提供足够大的稳定性,加固建筑物,因此L形的金属加固件在古建筑物加固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值得研究出更加简单、方便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结构杆、第二结构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结构杆一端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结构杆,且第一结构杆靠近第二结构杆一端设置有卯结构,所述第二结构杆靠近第一结构杆的一端设置有榫结构,且榫结构与卯结构连接,所述卯结构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二结构杆远离榫结构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二预留孔内穿过有加固螺栓,且加固螺栓的底端延伸至第一预留孔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结构杆的一侧横向穿过有螺杆,且第一结构杆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二结构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结构杆两侧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结构杆一侧设置有加固连接件,且加固连接件与螺杆槽连接,所述螺孔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栓分别与第二结构杆和第一结构杆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构杆与第二结构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螺杆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通过安装有卯结构以及榫结构,通过卯榫结构将第一结构杆与第二结构杆固定连接,并通过加固螺栓将榫卯结构固定牢固,使得此类建筑用L型结构更加牢固,便于使用,不易损坏,通过装置通过安装有螺杆,且将定位螺杆与加固连接件上的螺杆槽连接,并通过定位螺栓将加固连接件固定于第一架构杆以及第二结构杆上,使得L型结构连接更牢固,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连接件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连接件正视示意图;
图中:1-螺杆;2-第一结构杆;3-榫结构;4-第一预留孔;5-加固螺栓;6-第二预留孔;7-卯结构;8-第二结构杆;9-加固连接件;10-螺杆槽;11-第一连接板;12-定位螺栓;13-第二连接板;1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结构杆2、第二结构杆8、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3,第二结构杆8一端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结构杆2,且第一结构杆2靠近第二结构杆8一端设置有卯结构7,第一结构杆2与第二结构杆8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是两者结合更紧密,不易于渗水以及灰尘,便于装置的使用,第二结构杆8靠近第一结构杆2的一端设置有榫结构3,且榫结构3与卯结构7连接,卯结构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预留孔4,第一预留孔4和第二预留孔6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螺纹槽,便于加固螺栓5的固定,第二结构杆8远离榫结构3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预留孔6,第二预留孔6内穿过有加固螺栓5,且加固螺栓5的底端延伸至第一预留孔4内部的底端,第一结构杆2的一侧横向穿过有螺杆1,且第一结构杆2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3,螺杆1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螺杆槽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槽,便于螺杆1与加固连接件9的的连接,第二连接板13靠近第二结构杆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结构杆8两侧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螺孔14,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使得满足L型建筑结构,便于安装固定,第一连接板11远离第二结构杆8一侧设置有加固连接件9,且加固连接件9与螺杆槽10连接,螺孔14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螺栓12,且定位螺栓12分别与第二结构杆8和第一结构杆2来连接。
1-螺杆;2-第一结构杆;3-榫结构;4-第一预留孔;5-加固螺栓;6-第二预留孔;7-卯结构;8-第二结构杆;9-加固连接件;10-螺杆槽;11-第一连接板;12-定位螺栓;13-第二连接板;14-螺孔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卯结构7榫结构3将第一结构杆2与第二结构杆8固定连接,并通过加固螺栓5将榫卯结构固定牢固,使得此类建筑用L型结构更加牢固,便于使用,之后通过定位螺栓12将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固定与第一结构杆1和第二结构杆8上,且使得螺杆1与螺杆槽10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固,不易于损坏,便于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