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扩散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158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建筑声学扩散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声学扩散墙。



背景技术:

友唱Mbar室内需要营造既能达到适合现场录音的声学环境,又能有助于提高室内演唱表演的声学环境。目前,友唱Mbar的墙体采用平面玻璃+金属+平面木板组合,空间狭小,声音反射声传输距离短,从而使声音能量太集中,并存在影响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的驻波现象,使听者产生听感的不适。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现有的友唱Mbar在墙体上增加了散音板,如图1和图2所示,散音板10设计为长条状,都是自上而下的平行凹槽设计,只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进行拼装,所以只能打乱声音在水平方向的反射,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声学扩散墙,以减少小空间声音的二次定向反射,减少室内声音驻波。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建筑声学扩散墙,由散射模块拼接而成,散射模块具有顶板、底板、两侧板和正面板,正面板上形成三组凹型槽,背面由顶板、底板、两侧板和面板围成腔体,散射模块安装在墙上时,由顶板、底板、两侧板和正面板围成的腔体与墙之间形成密闭的低频共振吸音腔体。

所述正面板的三组凹型槽为不同深度的凹型槽。

所述正面板的三组凹型槽为:左右二个凹型槽的槽壁横截面呈凸字型,即槽底的中间进一步向内凹陷而比两边的深度更深,且左右二个凹型槽的深度呈一深一浅状,中间一个凹型槽的槽壁横截面呈凹字型,即槽底的中间向外凸起而比两边的深度浅,且中间凹型槽的深度比左右二个凹型槽的深度都更深。

所述散射模块正视呈正方形。

所述背面的腔体中填装吸音棉。

所述顶板、底板和两侧板对应背面形成安装用卡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小空间声音的二次定向反射,减少室内声音驻波,打乱扩散声音在房间里的二次反射方向,营造更适合演唱 和录音及音乐欣赏的声音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散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散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散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散射模块的正视图;

图6是散射模块的侧视图;

图7是散射模块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散音板10;

散射模块20,顶板1,底板2,侧板3,正面板4,组凹型槽41、42和43,卡扣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建筑声学扩散墙,由散射模块20拼接而成,适于安装在Mar电视机两侧。

散射模块20具有顶板1、底板2、两侧板3和正面板4。

散射模块20的背面由顶板1、底板2、两侧板3和面板4围成腔体,当散射模块20安装在墙上时,由顶板1、底板2、两侧板3和正面板4围成的腔体与墙之间即形成一个个独立密闭的低频共振吸音腔体,可以吸收一部分从演唱者方向通过空气传播来的中低音声音能量。

正面板4上形成三组凹型槽41、42和43。为了提升效果,正面板4的三组凹型槽41、42、43为不同深度的凹型槽。具体的,正面板4的三组凹型槽41、42和43为:左右二个凹型槽41、43的槽壁横截面呈凸字型,即槽底的中间A处进一步向内凹陷而比两边的深度更深,且左右二个凹型槽41、43的深度呈一深一浅状,中间一个凹型槽42的槽壁横截面呈凹字型,即槽底的中间B处向外凸起而比两边的深度浅,且中间凹型槽42的深度比左右二个凹型槽41、43的深度都更深。正面板4设计的三组凹型槽41、42、43,使从正面过来的声音可以向不同方向散射出去,从而破坏了房间里产生声驻波的条件。经过试验,当电视两侧的散射模块20叠加到每边3块以上时,房间里声音驻波明显减少。

进一步,背面的腔体中还填装吸音棉,既可增加对房间内部空间的吸音效果,也可增加对外隔音效果。

散射模块20设计正视呈正方形,方便做90度旋转,既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拼装,每块模块还可以90度旋转后组合,所以既可以打乱声音在水平方向的反射,也可以打乱声音在上下垂直方向的反射。

为了方便安装,顶板1、底板2和两侧板3对应背面形成安装用卡扣5。

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说明:先用密度适中的木板,制作如图尺寸相同的模型,安装于房间内相应的位置;调整模块模型的数量至听感和录音效果最佳;测试房间内的自然混响时间,频响均匀度,声场均匀度;开模,调整塑料压铸件的密度,将房间内的自然混响时间,频响均匀度,声场均匀度调整到与木质模型一致。

本实用新型经过试验,因为驻波的减少,房间里的整个房间的声场均匀度有明显改善,声音清晰度显著提高,由于清晰度的提高,演唱者对声音的掌控,节奏和旋律的判断更容易,演唱变得轻松自如;因为驻波的减少,进入录音的音频信号没有浑浊的感觉,声音背景也变得干净,录音效果也显著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