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01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不断推广,各类钢结构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日益扩大,钢结构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高层钢结构、钢结构场馆等项目日益增多。在钢结构建筑中,钢柱脚一般采用锚栓连接的平板柱脚。锚栓是连接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键部位,用来保证钢柱准确定位,因此柱脚锚栓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房屋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使用。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基础周边设置各轴线的外控桩点,以便预埋柱脚锚栓时架设经纬仪从纵横两个方向投测,然后用钢卷尺定位每柱地脚锚栓的相对距离以及每组地脚锚栓之间的定位尺寸。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定位测站较多,测量步骤繁琐,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大,定位操作难度较高,精确度不易控制。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钢柱脚锚栓定位装置,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安装时的精度。然而现有的定位装置均是采用两层定位结构,即两层定位模板的组合结构,两层定位模板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在现场使用将锚栓定位后,需要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以及其间的支撑件。并且现场多通过点焊方式连接支撑件,因此还需要进行切割处理,速度较慢效率低下。同时,就算使用现有的两层式定位模板进行安装,也需要在外部设置全站仪等辅助工具来判断锚栓的竖直程度,同样影响工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柱脚定位施工时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实现简化钢柱脚定位时的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包括一块定位模板,定位模板上设置锚栓孔,锚栓孔内插入锚栓,定位模板通过螺母与锚栓固定,各锚栓的轴线均平行,相邻两根锚栓之间均固定连接横向筋,所述横向筋位于定位模板下侧,且横向筋垂直于锚栓轴线;所述定位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平仪。

针对现有技术中钢柱脚定位施工时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本结构中仅设置一块定位模板,锚栓从定位模板上的锚栓孔中穿过,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螺母固定锚栓时,确保各锚栓的轴线均平行,使得在现场使用时不用再进行竖直度调整。相邻两根锚栓之间均固定连接横向筋,通过横向筋确保锚栓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不动,各锚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横向筋垂直于锚栓轴线,使得横向筋的用量最少,节约成本。所有的横向筋均位于定位模板下侧,避免横向筋阻隔定位模板的拆卸。定位模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水平仪,便于在使用时工作人员直观确认定位模板的水平程度,由于锚栓穿过定位模板上的锚栓孔,锚栓轴线垂直于定位模板表面,因此确定定位模板水平后即能确定锚栓竖直。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根据施工图纸在场外预制,在现场只需要对预制的地脚锚栓整体对轴线以及标高抄测,同时根据水平仪的显示、调整螺母使定位模板水平即可。确认安装到位后松开螺母,从上方卸下定位模板即完成了整个工序。将横向筋留在锚栓上一同进行浇筑,不仅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浇筑过程中单个锚栓独立设置容易被水泥浆搅动导致位移的情况,还能够通过横向筋代替部分基础钢筋、减少后续基础钢筋的绑扎用量。相较于传统技术中若仅使用一块定位模板无法对锚栓进行稳定的定位,同时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现场逐个安装锚栓,且对每个锚栓进行垂直度校正,之后再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以及其间的支撑件,拆卸时甚至需要进行切割操作,同时在校正竖直度时还需要另外设置全站仪等进行判断的复杂工序,本结构可在场外提前进行预制,在现场只需要对预制的地脚锚栓整体对轴线以及标高抄测,再通过水平仪快速方便的进行找平,不用再逐个对锚栓进行竖直度校正,之后拆卸时也仅需要拆卸一块定位模板,而不用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以及其间的支撑件,更不用进行切割工序,极大程度上简化了钢柱脚定位时的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传统方式中仅使用一块定位模板时无法对锚栓进行固定的问题,已经通过横向筋结构得以解决,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进一步的,相邻两根锚栓之间设置的横向筋数量为N根,N根横向筋沿锚栓轴线方向分布,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通过多根横向筋,提高锚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确保锚栓构成整体结构,不会轻易被外力所损坏。

进一步的,沿锚栓轴线方向分布的相邻两根横向筋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根纵向筋。即是通过纵向筋固定在上下分布的两根横向筋之间,使得横向筋与纵向筋共同构成框架结构,不仅能够更加确保锚栓之间的结构稳定可靠,还能够在浇筑水泥后,通过横向筋与纵向筋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浇筑完成后比传统的捆绑基础钢筋进行浇筑的方式更加牢固、结构更强,从而显著提高钢柱脚锚栓施工时的工程质量。

优选的,所述纵向筋平行于锚栓轴线。即是纵向筋与横向筋垂直相交,以最少的纵向筋用量实现同样的效果,实现优化成本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横向筋与锚栓之间满焊焊接。传统方式中的支撑件与锚栓之间均使用点焊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横向筋是作为紧固件与锚栓一同进行浇筑,因此选用满焊方式进行焊接,避免了传统点焊可能存在焊点强度弱、易断裂的问题,更加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水平仪嵌设在定位模板上表面的对称线上。避免水平仪凸出干扰其他工作,同时使得水平仪设置在定位模板的对称线上,避免水平仪对定位模板的重心带来过大的干扰,确保定位模板的重心始终位于该条对称线上。

优选的,所述水平仪为气泡水平仪。气泡水平仪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设置在定位模板上对重心的影响小,同时又便于使用与观测,不需要通电即能实现其功能,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锚栓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面为平面。通过底座确保锚栓就位时能够在平面上进行直接且水平的放置,避免了传统技术中还需要在锚栓下方搭设支架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定位模板上的锚栓孔孔径比锚栓直径大1mm。即是锚栓插入锚栓孔后,单侧间隙仅0.05mm,属于工程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避免锚栓歪斜,同时又能够使得定位模板顺利卸下。

优选的,所述定位模板的中心设置通孔。定位模板的重量会完全施加在各锚栓上,该重量过大容易导致锚栓受力较大,一旦受力不均则容易整体发生位移,因此在定位模板中心开设通孔,通孔面积在不影响锚栓孔与水平仪设置的情况下,越大越优,以此降低定位模板的整体重量,降低对锚栓所施加的轴线载荷,从而即使出现各锚栓受力不均的情况,也会由于整体重量较轻而降低其位移的可能,从而确保本结构具有更加优质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仅设置一块定位模板,相邻两根锚栓之间均固定连接横向筋,通过横向筋确保锚栓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不动,各锚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横向筋垂直于锚栓轴线,使得横向筋的用量最少,节约成本。所有的横向筋均位于定位模板下侧,避免横向筋阻隔定位模板的拆卸。本结构可以场外提前预制,在现场只需要对预制的地脚锚栓整体对轴线以及标高抄测,同时根据水平仪的显示、调整螺母使定位模板水平即可。确认安装到位后松开螺母,从上方卸下定位模板即完成了整个工序。

2、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将横向筋留在锚栓上一同进行浇筑,不仅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浇筑过程中单个锚栓独立设置容易被水泥浆搅动导致位移的情况,还能够通过横向筋代替部分基础钢筋、减少后续基础钢筋的绑扎用量。相较于传统技术中若仅使用一块定位模板无法对锚栓进行稳定的定位,同时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现场逐个安装锚栓,且对每个锚栓进行垂直度校正,之后再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以及其间的支撑件,拆卸时甚至需要进行切割操作,同时在校正竖直度时还需要另外设置全站仪等进行判断的复杂工序,本结构拆卸时仅需要拆卸一块定位模板,而不用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以及其间的支撑件,更不用进行切割工序,极大程度上简化了钢柱脚定位时的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定位模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水平仪,便于在使用时工作人员直观确认定位模板的水平程度,由于锚栓穿过定位模板上的锚栓孔,锚栓轴线垂直于定位模板表面,因此确定定位模板水平后即能确定锚栓竖直。在现场只需要通过水平仪快速方便的进行找平,不用再逐个对锚栓进行竖直度校正。

4、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通过纵向筋固定在上下分布的两根横向筋之间,使得横向筋与纵向筋共同构成框架结构,不仅能够更加确保锚栓之间的结构稳定可靠,还能够在浇筑水泥后,通过横向筋与纵向筋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浇筑完成后比传统的捆绑基础钢筋进行浇筑的方式更加牢固、结构更强,从而显著提高钢柱脚锚栓施工时的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定位模板,2-锚栓,3-螺母,4-横向筋,5-水平仪,6-纵向筋,7-底座,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预组装钢柱脚锚栓结构,包括一块定位模板1,定位模板1上设置锚栓孔,锚栓孔内插入锚栓2,定位模板1通过螺母3与锚栓2固定,各锚栓2的轴线均平行,相邻两根锚栓2之间均固定连接横向筋4,所述横向筋4位于定位模板1下侧,且横向筋4 垂直于锚栓2轴线;所述定位模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平仪5。相邻两根锚栓2之间设置的横向筋4数量为两根,其中一根横向筋4位于锚栓2底端。两根横向筋4沿锚栓2轴线方向分布。沿锚栓2轴线方向分布的相邻两根横向筋4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根纵向筋6。所述纵向筋4平行于锚栓2轴线。所述横向筋4与锚栓2之间满焊焊接。所述水平仪5嵌设在定位模板1上表面的对称线上。所述水平仪5为气泡水平仪。所述锚栓2的底端固定在底座7上,所述底座7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定位模板1上的锚栓孔孔径比锚栓2直径大1mm。所述定位模板1的中心设置通孔8。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根据施工图纸在场外预制,仅需拿到现场对中安装,同时根据水平仪5的显示、调整螺母3使定位模板1水平即可。确认安装到位后松开螺母3,从上方卸下定位模板1即完成了整个安装工序。之后将横向筋4、纵向筋6留在锚栓2上一同进行浇筑,不仅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浇筑过程中单个锚栓2独立设置容易被水泥浆搅动导致位移的情况,还能够通过横向筋4、纵向筋6代替部分基础钢筋、减少后续基础钢筋的绑扎用量。本结构可在场外提前进行预制,在现场只需要对预制的地脚锚栓整体对轴线以及标高抄测,再通过水平仪5快速方便的进行找平,不用再逐个对锚栓2进行竖直度校正,之后拆卸时也仅需要拆卸一块定位模板1,而不用逐个拆卸两层定位模板1、以及其间的支撑件,更不用进行切割工序,极大程度上简化了钢柱脚定位时的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此外,通过底座7确保锚栓2就位时能够在平面上进行直接且水平的放置,避免了传统技术中还需要在锚栓2下方搭设支架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在定位模板1中心开设通孔8,通孔8形状与定位模板1外廓形状相同,以此降低定位模板1的整体重量,降低对锚栓2所施加的轴线载荷。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