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节点的支架元件和具有这种支架元件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73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具有节点的支架元件和具有这种支架元件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的支架元件。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由支架元件组成脚手架,支架元件分别具有带有至少一个节点的支架管。支架元件的载荷在所述节点的区域内特别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节点的区域中使用粗的支架管和/或使用节点板材。

节点的这种已知的加强方案中不利的是,由此导致支架元件具有高重量。由于支架元件是手动运输和安装的,因此对于降低支架元件的重量有很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至少在节点的区域内特别稳固,但仍构造得较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支架元件的方法以及实现一种具有所述支架元件的脚手架。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脚手架的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具有带有节点的支架管,在所述节点处

a)支架元件的横闩与支架管连接,和/或

b)构成用于连接横闩的连接部位,

其特征在于,

支架管在节点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沿第一轴向方向与节点隔开小于25cm的距离,所述第一加强槽减小支架管的内直径或增大支架管的外直径。

所述目的还通过一种具有所述的支架元件的脚手架来实现。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一种支架元件来实现,所述支架元件具有支架管和节点。在节点处,支架元件的横闩可以与支架管连接。备选或附加于此,可以在节点上构成用于连接横闩的连接部位。为了在节点区域内稳定支架管,设有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沿轴向与节点隔开小于25cm的距离。所述第一加强槽减小支架管的内直径。备选于此,第一加强槽可以增大支架管的外直径。

第一加强槽优选构造的支架管的凹部的形式。这种凹部或这种凹槽明显提高了支架管在节点区域内的承载能力。支架管由此可以构造成薄壁的,由此支架管能够明显更为容易地运输。优选支架管在节点区域内具有2.5mm至2.9mm的壁厚。更为优选的是,支架管的至少 4/5构造成具有统一的壁厚。

支架管优选构造成支架支柱的形式,就是说构造成用于竖直定向地在脚手架上使用。

第一加强槽可以平行于支架管的纵轴线延伸。这里优选设置至少三个在支架管的周边上分布的槽。备选于此,第一加强槽可以沿支架管的周向延伸。这里,所述第一加强槽沿支架管的周向可以构造成中断的或环绕的。

第一加强槽可以直接在节点上构成。第一加强槽与节点的轴向距离优选可以小于15cm。

此外,支架管优选具有第二加强槽,所述第二加强槽在节点的区域内构成。第二加强槽减小支架管的内直径或增大支架管的外直径。第二加强槽与第一加强槽隔开距离。第二加强槽特别是与节点隔开这样的距离,使得具有横闩以横闩凸肩在第一加强槽和第二加强槽之间贴靠在支架管上或能贴靠在支架管上。

第二加强槽可以平行于支架管的纵轴线延伸。这里优选设置至少三个在支架管的周边上分布的槽。备选于此,第二加强槽可以沿支架管的周向延伸。这里,所述第二加强槽沿支架管的周向构造成中断的或环绕的。

支架管可以在节点的区域内具有另一个加强槽,该加强槽关于第一加强槽到节点的距离沿轴向反向地构成。所述另一个加强槽可以与节点隔开小于15cm的距离并且减小支架管的内直径。

所述另一个加强槽可以平行于支架管的纵轴线延伸。这里优选设置至少三个在支架管的周边上分布的槽。备选于此,所述另一个加强槽可以沿支架管的周向延伸。这里,所述另一个加强槽沿支架管的周向构造成中断的或环绕的。

第二加强槽和/或所述另一个加强槽明显加强了支架管在节点区域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另一个加强槽和第二加强槽与节点隔开相同的距离。

此外,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槽和/或第三加强槽优选构造成相同的。由此便于支架元件的制造。

支架元件可以具有多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节点的区域内的各加强槽优选构造成相同的。

备选或附加于此,支架管可以在各节点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加强槽。

为了能灵活地将横闩连接到支架管上,连接部位可以具有用于连接横闩的插座。

所述横闩优选是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支架元件的部件,所述横向所述特别是能可逆地松开地导入插座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用于制造之前说明的支架元件的方法来实现。在所述方法中,在支架管中压制出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槽和/或所述另一个加强槽。这里已经证实的是,这种压制可以在没有通过在支架管中的芯轴反向支承的情况下进行,但这里在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槽时要保证要求的公差。在没有支架管中的芯轴的情况下,压制可以明显更为经济地并且结构更为简单地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具有前面说明的支架元件的脚手架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和优点由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及根据附图中的图示得出,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重要的细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一种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至少在节点的区域内特别稳固,但仍构造得较轻。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以这样的方式显示,即,使得能够清晰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不同的特征可以分别本身单独地或以多个特征的任意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变型方案中实现。

其中,图1是第一支架元件的俯视图;

图2是第二支架元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图1和2的支架元件的节点区域的俯视图;

图4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元件的第一脚手架的透视图;以及

图5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元件的第一脚手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支架管12的支架元件10。支架管12以竖直的支架立柱的形式构成。支架管12在一端具有轴颈14,而在另一端具有开口16a。另一个构造成与根据图1的支架管12相同的支架管(未示出) 能以其轴颈导入开口16a中。

支架元件10具有节点区域18a-d。在节点区域18a-d中,横闩20a-h 能可逆松开地与支架管12连接。为了实现这种连接,节点区域18a-d 具有连接部位22a-d。连接部位22a-d分别构造成特别是由板材制成的插座的形式。连接部位22a-d优选垂直于支架管12的纵轴线24设置或构成在支架管12上。优选连接部位22a-d焊接在支架管12上。连接部位22a-d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用于固定横闩20a-h。

图2示出另一个支架元件10。根据图2的支架元件10构造成与根据图1的支架元件10相同。但根据图2的支架元件10的支架管12 在下端具有开口16a,在上端也具有开口16b,以便容纳支座头部(未示出),特别是具有螺杆的支座头部。

为了将支架元件10构造得特别轻、但仍较为稳固,支架管12在节点18a-d的区域内具有加强槽(也见图3)。此外,在各节点18a-d 的区域之间在支架管12中构成附加加强槽26a-d。所述附加加强槽 26a-d优选与节点18a-d的区域内的加强槽构造成相同的。节点18a-d 的区域内的加强槽在图3中以区域18b为例进行了说明。

图3在节点18b的区域内示出支架元件10。由图3可以看出,支架管12具有第一加强槽28,第一加强槽沿第一轴向方向30与连接部位22b隔开距离地在支架管12中构成。在支架管12中沿第一轴向方向30与连接部位22b隔开距离地构成第二加强槽32。横闩20c、20d 的凸肩34a、34b在支架管12的在第一加强槽28和第二加强槽32之间的区域内贴靠在支架管12上。因此,通过第一加强槽28和第二加强槽32构成支架管12的一个机械上特别稳固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特别是防止支架管12发生凹陷(Einbeulen)的机械稳定性非常高。

支架管12还具有另一个加强槽36。所述另一个加强槽36沿第二轴向方向38与连接部位22b隔开距离。第一轴向方向30和第二轴向方向38这里沿支架管12的纵轴线24延伸,其中第二轴向方向38与第一轴向方向30相反。通过所述另一个加强槽36可以在机械上特别牢固地将横闩20c-d的插板40a-b压紧到支架管12上,而在横闩20c 和/或20d受载时支架管12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图4示出具有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元件10的脚手架42,为了清楚起见,仅其中的第一支架元件40标注了附图标记。支架元件 10多数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位22。在连接部位22上可以设置横闩20。在连接部位22的区域中,脚手架4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槽,由于脚手架42的图形较小,所述第一加强槽在图4中不可见。

图5示出另一个脚手架42。该脚手架42构造成立面脚手架的形式。类似于根据图4的脚手架42,根据图5的脚手架42具有多个支架元件10。这些支架元件10通过横闩20相互连接,所述横闩悬挂在连接部位22中。由于脚手架42的图形较小,加强槽在图5中不可见。

总而言之,通过合并观察附图中的所有图示可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42的支架元件10。所述支架元件10具有至少一个节点18a-d,在所述节点上横闩20、20a-h固定或能固定在支架元件 10的支架管12上。在节点18a-d的区域内,在支架管12中构成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槽28。优选第一加强槽28优选在整个圆周上凹槽形地构成在支架管12上。第一加强槽28出人意料地明显提高了支架管12 在节点18a-d的区域内的机械稳定性。支架管12由此可以特别稳固和轻地构成。第一加强槽28优选在没有支架管12中的芯轴的情况下成形到支架管12中。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支架元件10的脚手架4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