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脚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80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脚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脚线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脚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地脚线,又称为脚踢板或踢脚板,是楼地面和墙面相交处的一个重要构造节点。地脚线通常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保护墙壁的作用,因为地脚线在墙壁的最下端与墙壁固定,因此可以遮盖楼地面与墙面的之间的接缝,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更牢固,还可以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墙壁的底部对墙壁造成破坏;其次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因为在居室装修的设计中,通常都是通过增加腰线、地脚线来起视觉平衡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地脚线被普遍的应用于装修中,目前常见的地脚线除了瓷砖地脚线以外,还有很多的塑料材质的、或者金属材料的地脚线。但是目前的地脚线没有过墙穿线的功能,而且现有带有布线槽的地脚线往往结构单一不合理,导致布线能力极差,不具有过门或者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地脚线装置,设计合理,保证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同时实现过墙或者过门穿线,布线槽的设计能够保证强弱电的分离,避免出现强电干扰弱电的情况,保证不会出现干扰的情况,保证电子产品的信号的传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脚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和盖体;所述槽体的侧边缘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凹槽,两个连接板之间的槽体上平行设置有N个隔板,N个隔板将槽体隔成N+1个布线槽,隔板呈光滑曲线形状设计;所述盖体的侧边缘设置有卡板,卡板卡接在凹槽内实现槽体和盖体的连接;所述槽体和盖体的形状为凹字形设计或者圆弧形设计。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凹字形的槽体的两个开口端的开口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圆弧形设计的两个开口端的开口方向为垂直设计。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槽体和盖体是由厚度为6-8mm的塑料绝缘材料制成的;所述隔板与槽体一体设计制造。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深度为3-4mm的凹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高度为2-4mm的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保证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同时实现过墙或者过门穿线,布线槽的设计能够保证强弱电的分离,避免出现强电干扰弱电的情况,保证不会出现干扰的情况,保证电子产品的信号的传输。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包含了两种形式的地脚线装置。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地脚线装置,包括槽体3和盖体6。所述槽体3的侧边缘设置有连接板1,连接板1上设置有凹槽,两个连接板之间的槽体上平行设置有N个隔板2,N个隔板2将槽体隔成N+1个布线槽4,隔板2呈光滑曲线形状设计。所述盖体6的侧边缘设置有卡板5,卡板5卡接在凹槽内实现槽体和盖体的连接。

所述槽体3和盖体6的形状为圆弧形设计。凹字形的槽体3的两个开口端的开口方向为垂直设计。所述槽体3和盖体6是由厚度为6-8mm的塑料绝缘材料制成的。所述隔板2与槽体3一体设计制造。

另外,为了保证槽体与墙面或者地面的连接,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深度为3-4mm的凹槽;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高度为2-4mm的凸起。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地脚线装置,包括槽体8和盖体。所述槽体8的侧边缘设置有连接板7,连接板7上设置有凹槽,两个连接板之间的槽体上平行设置有N个隔板9,N个隔板9将槽体隔成N+1个布线槽,隔板9呈光滑曲线形状设计。所述盖体的侧边缘设置有卡板,卡板卡接在凹槽内实现槽体和盖体的连接。

所述槽体和盖体的形状为凹字形设计。所述圆弧形设计的两个开口端的开口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所述槽体8和盖体是由厚度为6-8mm的塑料绝缘材料制成的。所述隔板与槽体一体设计制造。

另外,为了保证槽体与墙面或者地面的连接,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深度为3-4mm的凹槽;所述槽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排列、高度为2-4mm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设计合理,都能够保证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同时实现过墙或者过门穿线,布线槽的设计能够保证强弱电的分离,避免出现强电干扰弱电的情况,保证不会出现干扰的情况,保证电子产品的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