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974发布日期:2018-08-17 20:56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利用率不断提高,剩余地下空间利用条件越来越严苛,要求施工工期在一定幅度上缩短,并对地下工程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下工程对于侧墙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混凝土浇筑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与外观完整度。目前,木模具有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大等缺点。小钢模具有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平整度和垂直度不易控制,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等缺点。

暗挖法由于其灵活多变,对地面建筑、道路以及地下管网影响不大,拆迁占地少,不扰民,不污染城市环境等优点,因此是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层中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由于暗挖法本身工法特性及现场施工条件的原因,存在侧墙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施工速度较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地下工程的防水与外观存在隐患,如无措施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改良,势必会对地下工程造成影响,甚至造成对主体结构腐蚀性的破坏。

因此希望有一种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可以快速、高效对地下空间暗挖施工的侧墙进行混凝土浇筑,保证侧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包括:面板、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单侧支架;所述面板接触混凝土提供支撑混凝土的侧压力;所述竖向龙骨固定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横向龙骨与所述竖向龙骨固定连接,所述单侧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

优选地,所述单侧支架包括埋件系统和架体,所述埋件系统将所述架体固定至底板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埋件系统包括:地脚螺栓、连接螺母、外连杆、外螺母和压梁,所述外连杆穿过压梁插入所述底板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竖向龙骨的底端和横向龙骨与所述竖向龙骨的连接处分别具有通孔,在相邻的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通孔内插入芯带,实现相邻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之间的拼接和整体加固。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还包括可拆卸式开放式混凝土施工槽,所述混凝土施工槽设置在单侧支架上方。

优选地,在所述混凝土施工槽内设置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捣器,实现对侧墙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动振捣密实的功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

优选地,所述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垂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埋件系统与横向龙骨呈45°夹角。

优选地,在所述横向龙骨下方安装支架,所述支架下方安装两个第一托架和两个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为带轮子的托架,所述第二托架为不带轮子的托架。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实现了地下工程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一次性浇筑,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埋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有开放式混凝土施工槽的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总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包括:面板6、竖向龙骨1、横向龙骨2和单侧支架3;所述面板6接触混凝土提供支撑混凝土的侧压力;所述竖向龙骨1固定在所述面板6上,所述横向龙骨2与所述竖向龙骨1固定连接,所述单侧支架3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龙骨1和横向龙骨2,单侧支架3包括埋件系统和架体,所述埋件系统将所述架体固定至底板混凝土。

如图2所示,所述埋件系统包括:地脚螺栓、连接螺母、外连杆4、外螺母和压梁5,所述外连杆4穿过压梁5插入所述底板混凝土。

所述竖向龙骨的底端和横向龙骨与所述竖向龙骨的连接处分别具有通孔,在相邻的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的通孔内插入芯带,实现相邻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之间的拼接和整体加固。

如图3所示,所述混凝土侧墙浇筑模板还包括可拆卸式开放式混凝土施工槽7,所述混凝土施工槽7设置在单侧支架3上方,并同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与平板振捣器进行内外结合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该开放式混凝土施工槽可拆卸,明挖法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可省略该部分结构。

固定单侧大模板简便、快捷、安全当混凝土接触到模板面板时,侧压力也作用于模板。模板受到向后推力。而三角形架体平面在压制着模板,因架体下端直角部位有埋件系统固定使架体不能后移,主要受力点为埋入底板混凝土45°角的埋件系统。

在装置底部安装万向轮,使其移动更为便捷。实际施工中每块模板连接4榀支架,4榀支架的外侧支架安装两套带轮子托架,中间两套可不带轮子托架。在地面平整的情况下,8人能轻松推动。

如图4所示,单侧大模板单块模板规格为1.2×3米,减少模板拼缝,保证了侧墙混凝土的平整度和光洁度。每块模板连接4榀支架,4榀支架的外侧支架安装两套带轮子托架,中间两套可不带轮子托架,以5米高模板为例,钢模板重量约1.45吨,4个支架重量约1.4吨,4个托架约0.6吨,为保证模板整体稳定性,在移动支架底部可选择配置沙袋,配重沙袋约1吨,合计4.5吨左右。为保证模板移动便捷,于支座底部布置万向轮。

本专利通过调节不同的移动装置,结合地脚预埋位置要求,可对不同高度以及高腋角的侧墙进行混凝土浇筑,保证初支结构完整性,避免其与外界直接接触造成腐蚀,影响其强度。

本专利克服了木模板与小型钢模板的缺点,采用单侧大块钢模板结合单侧支架,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地铁、隧道、桥梁及地下工程等均适用。本专利在地下工程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性浇筑,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外观质量,并适用于所有的明挖和暗挖的单侧墙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