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模防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975发布日期:2018-08-17 20:5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模防坠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爬模架其外侧的防护措施都只做在架体外侧的防护网上,但一旦防护网破坏,产生缺口或松动,意外发生时就再无防护措施对坠落人员进行保护,安全强度低,高空作业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爬模防坠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爬模防坠结构,包括设于爬模架底部的向下延伸的下吊架部、连接于下吊架部上的且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爬模架的外侧面向外延伸的防坠架部和设于所述防坠架部上的防坠网,所述防坠架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下吊架部底部连接,所述下吊架部底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后侧设有与插孔孔壁齐平的抵板,所述防坠架部上设有穿过所述插孔并可抵于所述抵板下表面上的承力杆。

作为优选,所述承力杆为倾斜设置的直杆,所述防坠架为中部下凹的弧形架,所述弧形架外端高于与所述承力杆连接的内端。

作为优选,所述防坠网为内外两侧拉设于所述弧形架内外两端上的平铺网。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架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弧形条和用于连接所有所述弧形条的且位于所述弧形条底部的纵连条,每根所述弧形条上还架设有用于平撑所述平铺网的弹性撑杆。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撑杆两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弧形条的两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条两端上还设有朝向相背设置的用于扣拉所述平铺网的安装扣钩。

作为优选,所述承力杆与所述抵板之间还穿设有用于防止承力杆从插孔脱出的螺栓。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在爬模架底部通过防坠加部下吊再设置外挑的防坠网,从而再不影响爬模架安装和使用的前提下起到一个防坠的作用,在人员意外坠落时用防坠网兜住,结构简洁,使用安全。且本申请的防坠架部整体可拆卸,连接和支撑强度高,拆装方便。

2、本申请的特殊的外端高的弧形架、弹性撑杆和平铺网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坠落人员的安全,以免坠落人员与弧形条第一时间硬接触造成损伤,坠落人员先是接触平铺网或打到弹性撑杆,由于两者都是有弹性的,从而对下坠人员进行缓冲,然后靠两者的弹性进行向下减速,这样就避免了人员与刚性的弧形条的第一时间的刚性触碰。且弹性撑杆设于弧形条上,也避免了人员与刚性弧形条的直接接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3、本申请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

4、承力板和抵杆都为倾斜设计且相抵靠,从而可抵抗较大的冲击,提高防坠架部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弧形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爬模防坠结构,包括设于爬模架1底部的向下延伸的下吊架部2、连接于下吊架部上的且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爬模架的外侧面向外延伸的防坠架部3和设于所述防坠架部上的防坠网4,所述防坠架部可拆卸地与所述下吊架部底部连接,所述下吊架部底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后侧设有与插孔孔壁齐平的抵板22,所述防坠架部上设有穿过所述插孔并可抵于所述抵板下表面上的承力杆31。

所述承力杆为倾斜设置的直杆,所述防坠架为中部下凹的弧形架,所述弧形架外端高于与所述承力杆连接的内端。

所述防坠网为内外两侧拉设于所述弧形架内外两端上的平铺网。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弧形架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弧形条32和用于连接所有所述弧形条的且位于所述弧形条底部的纵连条33,每根所述弧形条上还架设有用于平撑所述平铺网的弹性撑杆34。所述弹性撑杆两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弧形条的两端上。所述弧形条两端上还设有朝向相背设置的用于扣拉所述平铺网的安装扣钩35。

所述承力杆与所述抵板之间还穿设有用于防止承力杆从插孔脱出的螺栓。

本申请的特殊的外端高的弧形架、弹性撑杆和平铺网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坠落人员的安全,以免坠落人员与弧形条第一时间硬接触造成损伤,坠落人员先是接触平铺网或打到弹性撑杆,由于两者都是有弹性的,从而对下坠人员进行缓冲,然后靠两者的弹性进行向下减速,这样就避免了人员与刚性的弧形条的第一时间的刚性触碰。且弹性撑杆设于弧形条上,也避免了人员与刚性弧形条的直接接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本申请在爬模架底部通过防坠加部下吊再设置外挑的防坠网,从而再不影响爬模架安装和使用的前提下起到一个防坠的作用,在人员意外坠落时用防坠网兜住,结构简洁,使用安全。且本申请的防坠架部整体可拆卸,连接和支撑强度高,拆装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