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2642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站领域,涉及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稳定土搅拌站是路面工程机械的重要机种之一。所谓稳定土搅拌站,就是将土、碎石、砾石、水泥、粉煤灰、石灰和水等材料按照施工配合比在固定地点进行均匀搅拌的专用生产设备,其作为当前高等级公路修筑中的一种高效能稳定土基层修筑机械,具有材料级配精度高、搅拌均匀性好、节省材料、便于自动控制等优点,能更好的保证稳定土材料的质量,因而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基层、底基层施工。

现有技术中的稳定土搅拌站,物料储存装置、搅拌装置等大型设备在地面上的高度较高,虽然实现了罐车的落料式装料,但粉料罐建在高处,需提升上料,砂石等骨料则需要额外的输送装置将物料提升至搅拌主机入料口处,其提升高度大,空中传输距离长,从而带来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扬尘、噪音、振动难以隔绝;

(2)生产效率较低,标称每小时产能180立方的3方机组实际能实现的效能常常在50%左右,即实际产能仅仅是90-100方;

(3)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成本较高;

(4)能耗高、成本高,物料在提升过程中存在难以避免的遗撒,还需要配备多人进行清理维护,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5)地面建筑物较多且较高,工业污染标志明显,与城乡建设规划周边环境不协调,选址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就近供料。

总的来说,现有设备不利于节能减排、降低企业能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需考虑设备过高的高度所带来的防地震、风速等问题,从而导致各装置的形状、容积有限,极大的制约了稳定土搅拌站的产能、普及率和地域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通过改进布局形式,缩小占地面积、降低噪音及粉尘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包括用于储存物料的储存系统、搅拌装置、成品贮仓及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缓冲料斗、载车提升装置及卸料装置,所述储存系统、搅拌装置及成品贮仓均布置在地面以下的地坑内,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卸料装置及缓冲料斗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成品贮仓设置在搅拌装置下方,所述卸料装置设置在缓冲料斗下方;所述载车提升装置位于地坑内且距搅拌装置一定水平距离布置,通过外部装料机与成品贮仓相沟通,其一端接于地坑的底面,另一端呈垂直状高出于所述地坑的顶面;

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储存系统一侧的储料场,所述储料场包括料棚、位于料棚下方的储料平台、分设在储料平台两侧的输入胶带机与输出胶带机、设置在储料平台上方的堆料机及堆料机行走平台,所述储料平台与输出胶带机间设有取料机。

进一步,所述载车提升装置为竖直升降机构,由升降台、曳引装置、牵引装置组成,所述升降台用于承载所述的外部装料机,所述牵引装置通过曳引装置传动来带动升降台做垂直的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竖直升降机构为至少两组,呈一字形并排布置。

进一步,所述竖直升降机构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设置有十字形换位导轨。

进一步,所述升降台上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外部装料机的回转体。

进一步,所述储存系统包括粉料仓、砂石配料仓、水储存仓及外加剂仓,所述粉料仓有若干个,水平排列在搅拌装置一侧,所述砂石配料仓至少有两个,水平排列在紧邻粉料仓的搅拌装置另一侧处,所述砂石配料仓底部设有与搅拌装置入料口相连接的输送带,所述水储存仓及外加剂仓设置在粉料仓与砂石配料仓之间。

进一步,所述储料场设置在砂石配料仓一侧处且储料场中的输出胶带机与砂石配料仓的入料口一一对应相接。

进一步,所述载车提升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一侧并与输送带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砂石配料仓的入料口不高于地面。

进一步,所述粉料仓包括水泥仓及掺和料仓,所述搅拌装置上方设有称量系统,所述水泥仓及各掺和料仓的出料端均通过螺旋输送机与称量系统相连;所述水储存仓及外加剂仓通过控制管路与称量系统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对应设置在粉料仓及搅拌装置上方的除尘装置。

进一步,所述地坑顶面盖有封盖,所述封盖上留有检修口、通风换气口及砂石投入口,所述砂石投入口与砂石配料仓入口相通,所述载车提升装置伸出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采用载车提升装置向外输送成品稳定土,具有高效率、低损耗的特性,极大的提高了搅拌站的工作效率和产能;同时,可根据地形、地貌、地址、山势等条件,对载车提升装置的输送位置、方向、长度、高度等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增强该搅拌站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还提升了搅拌站的整体技术含量、普及率及地域性,其产能可提升 20%-30%。

3、本实用新型将主体设备移至地下,使得该主体设备有助于地坑形成坚固的封闭空间,既利于粉尘收集,又能消除低频振动,降低噪声污染,实现了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的集中控制。

4、与料场相结合,可实现储料场与搅拌站的集成,从而缩短了物料输运时间及输运成本,进一步缩短了物料输送距离,既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又减少了用工人数。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封地坑彻底封闭搅拌装置和物料传送,彻底解决粉尘、噪声、震动等环保痼疾;利用搅拌装置下沉,实现物料水平和往下送料,缩短物料传送距离,减少物料输送成本,提高输送速度;出料环节合理搭配使用缓存仓技术,使等待罐车接料期间搅拌机组不必停止运转,解决了成品料输出速度瓶颈;大幅度缩小占地面积,节省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地面建筑物数量和高度,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开与城乡建设规划冲突,扩大可选址建站的范围,缩短与用料工地的距离,实现就近建站供料,确保周边工地的及时供料。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Ⅰ截面图;

图3为图1的Ⅱ-Ⅱ截面图;

图4为图1的Ⅲ-Ⅲ截面图;

图5为图1的Ⅳ-Ⅳ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沉式稳定土搅拌站,包括用于储存物料的储存系统、搅拌装置1、成品贮仓及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缓冲料斗、载车提升装置2 及卸料装置3,所述储存系统、搅拌装置1及成品贮仓均布置在地面以下的地坑4内,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卸料装置3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成品贮仓设置在搅拌装置下方,所述卸料装置3设置在缓冲料斗下方。所述载车提升装置2位于地坑内且距搅拌装置一定水平距离布置,通过外部装料机与成品贮仓相沟通,其一端接于地坑的底面,另一端呈垂直状高出于所述地坑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电气控制系统与卸料装置3设置在地面上,操作人员无需进入地坑内,即可通过设置在地坑内的监控系统及地面上的电气控制系统共同控制下方作业,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储存系统与搅拌装置1位于地下,地面上的物料可实现水平输送;即物料运至储存系统处,通过落料方式将物料对应输送至储存系统中的各储料仓中,该输送过程省去了提升过程,降低了上料难度及上料能耗。通过在地下完成混料及搅拌,降低了外部噪声污染,另外,由于各部分均为地下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封闭回收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的粉尘污染。位于搅拌装置1下方的成品贮仓可实现搅拌装置1的连续作业及物料的不间断输出,对应的,设置在卸料装置3上方缓冲料斗则可对载车提升装置2提升上来的物料进一步缓冲暂存,从而缩短运输车/转运车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在缓冲料斗上增加激阵装置等。

本实施例中的载车提升装置2为竖直升降机构,由升降台(未标记)、曳引装置(未画出)、牵引装置(未画出)组成,所述升降台用于承载所述的外部装料机,所述牵引装置通过曳引装置传动来带动升降台做垂直的上下运动。该竖直升降机构可为现有的设备,如电梯,其曳引装置、牵引装置可采用常规性选择,如相应分别为电机、链条等,即升降台和连接电机通过链条相连,而链条通过电机传动来带动升降台升降。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竖直升降机构为至少两组,呈一字形并排布置,且竖直升降机构与搅拌装置1之间设置有十字形换位导轨。这样,通过该十字形换位导轨实现外部装料机可多个同时进入地坑内与成品贮仓分别对接,向外输送成品稳定土,以提高搅拌站的工作效率和产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升降台上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外部装料机的回转体(未画出)。这样,外部装料机通过该回转体可在竖直升降机构中实现转向,即装料机无论是开进或倒车入竖直升降机构中,均可在进入到地坑后,使装料机尾部的接料口与成品贮仓下方的出料口相对接。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该回转体为单独设置在地坑底部,可通过该回转体实现竖直升降机构的双工位及多工位运行,即同时有两辆及两辆以上的装料机在地坑底部实现循环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如图1所述,即为双工位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储存系统包括若干个粉料仓5、砂石配料仓6、水储存仓7及外加剂仓8,各粉料仓的截面均为矩形,水平排列在搅拌装置1一侧,所述砂石配料仓6至少有两个,水平排列在紧邻粉料仓的搅拌装置1另一侧处,所述砂石配料仓6底部设有与搅拌装置1入料口相连接的输送带9,所述水储存仓7及外加剂仓8设置在粉料仓5与砂石配料仓6之间。具体的,砂石配料仓6为多级结构,可实现砂石配料、称量及卸料,其通过输送带9定量将骨料输送至搅拌装置1中,砂石配料仓6的入料口不高于地面,料车在地面上直接将骨料运至砂石配料仓6的入料口处,通过落料方式即可实现骨料添加,省去了骨料抬升过程,降低了能耗,节约了占地面积。本实施例中的各粉料仓均为矩形仓,既能便于实现紧凑布置,又能提高粉料存储量。此处的砂石配料仓6还具有储备料仓的作用,通过扩大其容积及并列设置多组等方式,可直接接收送料车送来的砂石等骨料,并实现砂石等骨料的暂存,以实现输送带对搅拌装置的连续送料,节约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储存系统一侧的储料场12,所述储料场包括料棚、位于料棚下方的储料平台121、分设在储料平台121两侧的输入胶带机122与输出胶带机123、设置在储料平台121上方的堆料机124及堆料机行走平台125,所述储料平台121与输出胶带机123间设有取料机127。

具体的,储料平台根据骨料组成分成几个不同的堆料区,从各处来的物料均通过输入胶带机122输送至储料平台对应的堆料区处,再由储料平台121上方的堆料机行走平台125及堆料机124进行不同料区的堆料,实现同类物料堆放在一个堆料区。储料平台121上设有取料机127,通过取料机127及输出胶带机123将物料送至砂石配料仓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取料机将各物料对应转运至各输出胶带机123上,各输出胶带机123与各砂石配料仓的入料口一一对应相接,按类别将物料对应输送至各砂石配料仓中,由各砂石配料仓将不同的物料定量排放至输送带9上,最终由输送带9将定量排放的物料送至搅拌装置1中。另一种方法是,可通过设置多组取料机及多组输出胶带机123(组数与物料种类相匹配),由各输出胶带机123并行各物料转运至砂石配料仓中,即各砂石配料仓中储存的物料是已配好量的骨料,通过轮流开启砂石配料仓,实现顺序卸料。本实施例中的储料场可为小型料场,根据地形可设置在砂石配料仓一侧,可实现储料场与搅拌站的集成,从而缩短了物料输运时间及输运成本。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第一种物料输送方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可在储料平台121与输出胶带机123间增设中间料槽126,中间料槽126也分成多个堆放区,储料平台121与中间料槽间通过取料机实现物料转运,输出胶带机123直接位于中间料槽下方,实现物料连续性输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载车提升装置2设置在搅拌装置1一侧并与输送带9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粉料仓5包括水泥仓与掺和料仓,掺和料仓由矿粉仓、粉煤灰仓及其他粉料仓组成,所述搅拌装置1上方设有称量系统,所述水泥仓及各掺和料仓的出料端均通过螺旋输送机10与称量系统相连;所述水储存仓7及外加剂仓8通过控制管路与称量系统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对应设置在粉料仓5及搅拌装置1上方的除尘装置 11。本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11为布袋除尘装置,可收集搅拌装置1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降低地坑内的粉尘浓度。当然,还可以在地坑上部加设一个粉尘收集过滤装置,对整个地坑内的空气进行降尘净化。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坑4顶面盖有封盖,封盖与地坑4共同形成地下的密封空间,将搅拌装置和物料传送封闭在内,彻底解决粉尘、噪声、震动等环保痼疾。所述封盖上留有检修口、通风换气口及砂石投入口,所述砂石投入口与砂石配料仓入口相通,所述载车提升装置2伸出封盖,将搅拌好的稳定土输出地坑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