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13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社会对老年人居住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因土地有限,政府及社会资金投入能力有限,老年人居住环境品质普遍不佳。传统老年人居住产品不能综合解决老年人身心特点以及养老服务项目运营管理与服务的多方面综合需求。

由于老年人行为能力退化等因素,传统建筑设计也需要增加大量用于提高抗震、防火等各类保障安全的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的提升,不利于老年居住建筑产品的发展。

具体的,传统养老设施建筑平面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1)居住品质较差:受老年建筑设计规范约束,居住套型普遍采用南侧单一朝向套型,通风条件差。

(2)生活功能较差:套型普遍偏小,难以满足老年人无障碍活动需要,难以满足活跃型老年人的丰富生活诉求和内容。

(3)私密性差:不符合活跃型养老设施运营管理及服务特点,片面强调医疗服务效率,难以满足活跃型老年人生活的私密性需求。

(4)安全防灾不便:老年人必须通过公共疏散楼梯疏散到地面,由于距离难长,因此,不利于行动不便老人进行消防避难,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5)建设成本过高: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筑建设投入成本过高,且不符合实际人群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包括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公共疏散外廊、第1公共疏散楼梯、第2公共疏散楼梯、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

在同一层从西向东依次布置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第1套型布置于第2套型的北侧;

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采用同一层分散布置,各组公共电梯及电梯厅将同一层住户自然分隔为若干小邻里单元,各组公共电梯及电梯厅服务范围为2至3住户;

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分别布置于同一层的东西两端,第1公共疏散楼梯与第1套型相邻,第2公共疏散楼梯与第7套型相邻,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同时服务于本层7套户型;

公共疏散外廊为室外连廊空间,连接在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之间;

第1公共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厅和第3公共电梯厅均配置与公共疏散外廊直接连通的平开疏散门;并且,第1公共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厅和第3公共电梯厅通过对应的平开疏散门,均与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连通;

第1套型、第2套型和第7套型各有一个户门;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和第6套型各有两个户门,一个户门为日常生活户门,另一个户门为紧急疏散户门,紧急疏散户门与公共疏散外廊连通。

优选的,第2公共电梯采用医疗病床电梯。

优选的,第2公共疏散楼梯采用净宽1500mm的疏散设计宽度。

优选的,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或第6套型与公共疏散外廊之间有采光通风吹拔相隔。

优选的,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均可自然采光通风。

优选的,第1电梯厅、第2电梯厅及第3电梯厅内均设置给水管井;电井设置于第2电梯厅内。

优选的,第1套型、第2套型和第7套型的套内面积不大于50㎡;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和第6套型的套内面积大于50㎡。

优选的,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内均具备完整的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及辅助生活空间。

优选的,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所配置的厨房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能有效提高老年人居住品质和生活品质,具有私密性好、安全防灾性强以及建设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其中:1-第1套型;2-第2套型;3-第3套型;4-第4套型;5-第5套型;6-第6套型;7-第7套型;8-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9-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10-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11-第1公共疏散楼梯;12-第2公共疏散楼梯;13-公共疏散外廊;14-第1公共水井;15-第2公共水井;16-第3公共水井;17-第4公共水井;18-第1采光通风吹拔;19-第2采光通风吹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包括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公共疏散外廊、第1公共疏散楼梯、第2公共疏散楼梯、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

在同一层从西向东依次布置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第1套型布置于第2套型的北侧;

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采用同一层分散布置,各组公共电梯及电梯厅将同一层住户自然分隔为若干小邻里单元,各组公共电梯及电梯厅服务范围为2至3住户;其中,第2公共电梯采用医疗病床电梯。

为满足老年人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要求,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分别布置于同一层的东西两端,第1公共疏散楼梯与第1套型相邻,第2公共疏散楼梯与第7套型相邻,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同时服务于本层7套户型;其中,第2公共疏散楼梯采用净宽1500mm的疏散设计宽度。

公共疏散外廊为室外连廊空间,连接在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之间,并分别与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或第6套型的紧急疏散户门连通。

第1公共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厅和第3公共电梯厅均配置与公共疏散外廊直接连通的1800mm平开疏散门;并且,第1公共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厅和第3公共电梯厅通过对应的平开疏散门,均与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连通;

第1套型、第2套型和第7套型的套内面积不大于50㎡;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和第6套型的套内面积大于50㎡。其中,第1套型、第2套型和第7套型各有一个户门;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和第6套型各有两个户门,一个户门为主要日常生活户门,另一个户门为紧急疏散户门,紧急疏散户门与公共疏散外廊连通。

为满足老年人居住空间品质要求,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或第6套型与公共疏散外廊之间有采光通风吹拔相隔。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内均具备完整的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及辅助生活空间。第1套型、第2套型、第3套型、第4套型、第5套型、第6套型和第7套型所配置的厨房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为满足养老设施建设成本控制要求:公共疏散走廊为室外连廊。第1公共电梯及第1电梯厅、第2公共电梯及第2电梯厅、第3公共电梯及第3电梯厅均可自然采光通风。第1电梯厅、第2电梯厅及第3电梯厅内均设置给水管井;电井设置于第2电梯厅内。

本实用新型的套内户型大小及套型内部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公共疏散外廊及公共疏散楼梯共同服务的单元数、套数可以根据用地形式及其他需要进行调整,但需满足建筑设计消防规范中关于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设计特点以及优点如下:

1、满足现行全部老年人居住建筑规范、建筑防火规范及老年人建筑专项规范的要求。

2、同一层中,以日常使用的公共电梯及电梯厅自然分隔为若干小邻里单元,延续活跃型老年人传统居住形式和邻里关系模式,并提升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私密性,符合活跃型老年人对生活空间私密性的要求。

3、采用公共电梯及电梯厅分置的方式,有效减少单部电梯运载能力压力,适合老年人动作较慢、所需梯速较慢、候梯时间不能太长的特点。

4、采用公共电梯及电梯厅分置的方式,有效缩短老年人下电梯后,步行至户内的距离,并解决由于走廊过长、联系户数较多给老年人带来的识别困难的问题。

5、所有电梯厅均可自然采光通风,满足老年人居住空间对空间照度和空气质量的需求。

6、第2公共电梯采用病床梯,有效解决本层各户老年人搬运家具及医疗急救等临时、紧急生活问题。

7、第1公共疏散楼梯和第2公共疏散楼梯采用缓步楼梯,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第2公共疏散楼梯采用1500mm疏散宽度,提高老年人日常及疏散时的安全性。

8、第3-第6套型均利用第二户门为第二紧急疏散口,并直接与公共疏散外廊相连,通往第1第2公共疏散楼梯,进一步增强老年人防灾疏散安全性。

9、公共疏散外廊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采用1800mm净宽尺度,与之相连的各公共区域疏散门与走廊净宽同宽,不易形成疏散瓶颈,提高疏散效能。

10、公共疏散外廊为室外连廊空间,在各层均形成一个室外避难空间,有效提升了行动不便老人的避难效果,不用必须通过公共疏散楼梯疏散到地面,即可就近在较短时间内疏散到可以大面积通风排烟的场所,大幅提高消防避难效果。

11、公共疏散外廊属于室外空间,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无需设置烟感及自动喷淋系统即可满足消防需要,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12、本建筑平面可采用2.85-3.00m层高,各单元采用独立给水消防管井并就近入户,避免了传统内通廊室养老设施走廊由于横向管线较长造成建筑层高要求较高、走廊建成净高较低的问题。层高的有效控制,可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和老年人居住效率。

13、本建筑平面采用公共室外疏散连廊,可有效降低公共疏散、辅助功能带来的养老设施公摊面积,将更多的面积有效让渡给老年人日常生活空间,能够有效提升户内居住品质和生活功能完整性。

14、本建筑平面套型3至套型6之北向多功能房及厨房均与公共疏散外廊有水平距离,形成能够自然采光通风的厨房及多功能房内部环境品质,厨房具备自然排烟排气条件,可以作为封闭厨房并使用燃气。

15、第1套型至第7套型均至少有两个自然采光及通风面,保障户内居住空间物理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

16、第1套型至第7套型户内及所有公共区域均满足无障碍通行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跃型养老设施建筑结构,能综合解决现有传统活跃型养老设施所具有的居住品质较差、生活品质较差、私密性差、安全防灾不便、建设成本过高等技术及运营问题,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