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441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国内外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仍是通过提高建筑节后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虽然人类已经清楚了建筑材料的用量与抵抗地震的等级成正比,但人类还不清楚二者在量的对应关系,也无法预知地震的区域、等级和发生时间,使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小会使建筑物被突发的地震震塌,给人类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大且大大超过了抵御地震的能力时,或不发生地震时,使用过量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当今世界低碳的潮流,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现有的建筑结构中应用多种隔震结构,以防止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破坏。例如,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刚度,提高其抗破坏的能力;又如,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各种隔震支座,吸收地震时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但是,在地震过程中,即使有隔震结构的保护,建筑结构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摆动,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在强烈地震时,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摆动便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固定底座、中间层以及铰接顶;

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支撑板;

所述中间层包括下部中间层以及设置在下部中间层上的上部中间层;

所述铰接顶包括与上部中间层铰接设置的支撑框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的顶板。

作为优选,所述下部中间层包括设置支撑板上的支撑筒以及设置在支撑筒外侧的封闭板。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中间层包括设置在支撑筒内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部外侧的封闭板以及设置在封闭板上部内侧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铰接固定杆。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与铰接固定杆连接设置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外侧设置有角度调节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筒的上部和支撑柱的下部均设置有键型孔,所述键型孔内设置有振动活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键型孔内的异形轮、设置在异形轮内部的固定轴板以及设置在固定轴板上的振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固定底座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其支撑筒和支撑柱的设置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振动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固定架;2、封闭板;21、门孔;3、安装座;4、支撑板;5、振动活动机构;51、振动组件;52、固定轴;53、异形轮;6、支撑柱;7、支撑筒;71、键型孔;8、封闭板;9、连接柱;10、角度调节器;11、支撑框;12、顶板;13、铰接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本实用新型主要阐述的是类似移动板方式的结构,即方便安装的建筑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固定底座、中间层以及铰接顶,顾名思义,固定底座则是用来支撑整体结构的,其中间层则是类似于基本建筑的墙体,其铰接顶则是整个建筑结构的房顶;下面对于上述的三部分进行详细的叙述。

其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支撑板,对于固定架来说,则是由四个杆组成的固定架,对四个杆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结构型的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本实用新型倡导的绿色节能的本质来说,则采用结构型进行连接设计,对于结构型的连接方式,是比较多的故此不做详细的叙述和描述了,其安装座则是提高整个固定架乃至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的,对于安装座来说,其安装座上是设置有螺栓孔的,不过在图中没有画出,螺栓孔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与地面的固定性,支撑板则是用来支撑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如果将中间层详细的说明的话,应该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下部中间层和上部中间层,其目的都是当做墙体来用的;其铰接顶包括与上部中间层铰接设置的支撑框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的顶板,这一部分是比较理解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了。

下面对于中间层的具体设置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下部中间层包括设置支撑板上的支撑筒以及设置在支撑筒外侧的封闭板,其封闭板则是用作墙体来设计的,对于该封闭板的设计,一定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能够满足整体设计的需求,对于支撑筒来说,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个数是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四个角处,其高度要和封闭板的高度保持一致,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封闭板的个数也是四块,同样,其上部中间层包括设置在支撑筒内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部外侧的封闭板以及设置在封闭板上部内侧的连接柱,其连接柱上设置有铰接固定杆,支撑柱是与支撑筒相对应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支撑柱是设置在支撑筒内的,并可以在支撑筒内上下移动的,其连接柱也是将四个支撑柱连接到一起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上部中间层和下部中间层中的封闭板之间是有一定空间的,这一部分可以设置一些类似于窗口的设置方式,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设置的不要采用特别坚硬的材料进行设置,一般选用比较“绿色节能”的材料进行设计。

其支撑框上设置有与铰接固定杆连接设置的铰接杆,铰接杆的外侧设置有角度调节器,对于角度调节器的作用则是用来调节铰接顶整体相对与中间层的夹角,其夹角剩余的多余部分则是采用则是与上部中间层和下部中间层之间一样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

支撑筒的上部和支撑柱的下部均设置有键型孔,键型孔内设置有振动活动机构,振动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键型孔内的异形轮、设置在异形轮内部的固定轴板以及设置在固定轴板上的振动组件,这里要对振动活动机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其振动活动机构则是用来固定支撑筒和支撑柱的相对位置的,其异形轮和固定轴板的设计则是满足上述要求的设计,其振动组件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振动感应部分,另一部分则是驱动固定轴板活动的一部分,即当振动感应部分感受到比较强烈的振动之后,则会给驱动固定轴板运动,即回缩,从而使支撑柱则会落入支撑筒内,即上部中间层以及铰接顶都将下降,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了抗震、后期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