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6962阅读:2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幕墙层间防火封堵构造方式,通常采用防火棉等填充楼板间隙,或再辅以有机堵料做面层保护。

例如,公告号为“CN2034990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元式幕墙防火封堵结构”,其通过一种防火密封件,一端固定在幕墙组件上,另一端固定在楼板上,进行防火隔离。

再如,公告号为“CN2034990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幕墙层间防火结构”,其通过结构楼板和幕墙横梁之间设置防火岩棉,在防火岩棉顶部涂设一层防火密封漆以实现防火封堵。

上述单纯采取缝隙填塞的幕墙防火封堵方式存在缺陷,由于未进行幕墙组件的防火保护,幕墙构件防火性能较差,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构件强度的损失很快,铝合金在250℃下其抗拉强度降低50%,到370℃时其抗拉强度几乎全部损失,钢材在500℃时的抗拉强度降低至50%,600℃时为30%,1000℃时完全失效。期间金属的硬度、疲劳性能也同步下降,因而仅采取对缝隙的防火封堵,存在幕墙体提前变形破坏,导致防火隔离带未达到耐火极限就已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幕墙层间防火封堵和幕墙构件防火保护,更能保障幕墙稳定性能的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包括建筑楼板、固定在建筑楼板上的支座埋件、安装在建筑楼板侧面的幕墙体和连接在支座埋件与幕墙体间的幕墙挂件,建筑楼板与幕墙体的间隙内填充缝间防火棉层,缝间防火棉层的顶部与建筑楼板的顶面平齐,缝间防火棉层的顶部还涂覆有一层有机防火堵料层,位于缝间防火棉层的下方设有贴覆在幕墙体立柱外侧的立柱防火棉层,立柱防火棉层外通过铝箔带封闭,铝箔带的顶部也封闭在缝间防火棉层的底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设有位于幕墙体的立柱间的柱间防火棉层,柱间防火棉层外贴覆有钢背板,钢背板连接在两相邻的立柱间,钢背板的内侧设有T型加劲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T型加劲条通过焊钉固定安装在钢背板的内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部分钢背板位于立柱防火棉层和柱间防火棉层间,该部分钢背板与铝箔带间通过嵌入在立柱防火棉层间的岩棉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缝间防火棉层中的防火棉的纤维方向平行于建筑楼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缝间防火棉层通过防火棉按25%的压缩率进行填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有机防火堵料层为3mm厚的防火封堵漆涂层或者硅酮防火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对组成幕墙体的立柱等支撑构件进行防火设置,并配合在楼层的缝隙间进行防火填充设置和封堵,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幕墙层间隔离带在火灾发生后所存在的幕墙支撑构件预先变形破坏以及缝隙封堵开裂、脱落的缺陷,使得幕墙系统更加耐火和稳定,对建筑防火分区的防火防烟封堵起到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层间连接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幕墙体下方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幕墙层间防火隔离带构造,在幕墙体2通过幕墙挂件4和支座埋件3与建筑楼板1固定连接后,幕墙体2的内侧与建筑楼板1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位于建筑物的楼层间。

此防火隔离带的构造结构,对组成幕墙体2的立柱等支撑构件进行防火设置,并配合楼层缝隙间缝间防火棉层5的防火填充,并在缝间防火棉层5的上方涂覆3mm厚的有机防火堵料层51进行封堵。有机防火堵料层51为3mm厚的防火封堵漆涂层或者硅酮防火胶层,其向缝间防火棉层5顶部的两侧延伸,可分别覆盖建筑楼层和另一侧幕墙体2的上部,且相互搭接的边缘宽度不小于15mm。

此防火构造在幕墙体2中还设置了连接在幕墙体2上的立柱间的柱间防火棉层6,柱间防火棉层6的外侧覆盖钢背板61,并在钢背板61的内侧固定安装嵌入在柱间防火棉层6内的T型加劲条62,T条翼肢贴覆钢背板61并通过焊钉固定连接,T型加劲条62的腹板垂直于钢背板61设置。

在立柱的外侧还设置立柱防火棉层7,立柱防火棉层7的外部贴覆铝箔带71进行封闭,对立柱防火棉层7进行防潮保护。

该构造可用于框架式或者单元式的幕墙体2,支座埋件3可以在建筑物的楼板面或者楼板侧面进行固定,并对支座埋件3也敷设防火层或者进行其他的防火保护措施。幕墙体2上的面板,也需采用不燃烧的防火背板或者防火的玻璃板块,同一块幕墙玻璃板块不能跨越在建筑物的上下或者左右相邻的防火分区间。

缝间防火棉层5内的防火棉采用高密度岩棉或矿棉收缩率小于1%,可自然抵抗位移、下垂和塌落,亦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厚的镀锌钢板承托,当幕墙体2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时,缝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有机防火堵料层51采用硅酮防火密封胶、防火填缝胶、防火泥或防火封堵漆中的一种,在有机防火堵料层51安装后,与建筑缝隙表面应粘结密实、牢固,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坠落或脱落。

T型加劲条62也可以替换为L形或者几字形等截面,采用铝合金或者碳钢材质,截面高度方向与钢背板61垂直放置;若在建筑楼板1位置有幕墙横梁与缝隙防火棉层紧靠,则可不必设置T型加劲条62。

型材立柱的防火保护也可采用硅酸盐防火板,因为含有水性硅酸盐,在自身温度达到100℃~120℃之时,防火板即开始膨胀,形成坚硬不燃的泡沫层,最终厚度可增大5倍,具有极强的隔热效果,同时产生1.5Mpa的膨胀压力,将型材坚实地包裹在内,而对钢型材也可涂刷防火漆保护。

此隔离带构造可有效地消除传统幕墙层间隔离带在火灾发生后所存在的幕墙支撑构件预先变形破坏以及缝隙封堵开裂、脱落的缺陷,使得幕墙系统更加耐火和稳定。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