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间隔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996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楼板中钢筋上层的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间隔件。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施工材料,间隔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现有技术中,人们普遍利用这种间隔件来确保规范中规定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模板和钢筋之间、钢筋与钢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使受力筋在混凝土中处于最佳受力状态。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间隔件有多种形状,如:

(1)M型水泥支架,该支架稳定性差,易倒,从而使两层钢筋之间的间距受到影响,且M型水泥支架所使用的水泥标号不一定能与顶板砼达到同一标号,从而影响楼板结构。

(2)S型钢筋支架,该支架稳定性差,易倒,从而使两层钢筋之间的间距受到影响,且使用时需要绑扎,费时费力。

(3)条形支架,如申请号为CN201420057681.0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通用钢筋间隔件,该钢筋间隔件有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彼此隔开;还需要有至少一根顶梁,其与各个所述支撑部的顶部相焊接;以及至少两根底梁,其与各个所述支撑部的底端相焊接;所述顶梁及底梁相互平行。这种结构的钢筋间隔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浪费资源。

(4)双支架,如申请号为2014200576825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筋间隔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每个支架各包括2个支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垂直交错并通过顶部焊接,使4个支脚在同一支撑平面内,其中第一支架的顶部为上拱形,第二支架的顶部为下拱形。该支架结构复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顶部相焊接连接,强度较低,容易开焊,一旦开焊就会影响楼板结构,且使用时需要绑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且使用时不需要绑扎的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间隔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左支腿和右支腿,在左支腿和右支腿的底端设有左支脚和右支脚,在左支腿和右支腿的顶端设有左肩膀和右肩膀,在左肩膀和右肩膀之间设有深沟U形凹槽。

所述左支脚和右支脚两个支脚沿支架中线对称设置,形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两个支脚的支架。

所述左支脚和右支脚为前后对称设置,形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两个支脚的支架。

所述左支腿和右支腿顶端间距的尺寸小于左支腿和右支腿底端间距的尺寸。

所述深沟U形凹槽的凹槽开口的尺寸小于凹槽的槽底的尺寸。

所述支架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钢材一次性成型为一体的支架,在左支脚和右支脚表面涂有防锈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仅用1个支架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两个支脚的支架,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间隔件复杂且易倒的缺陷,增强了稳定性,且成本低,并使施工成本相对降低;

(2)本实用新型采用深沟U形凹槽,使用中在深沟U形凹槽中安装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的分布筋,使得支架与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结合为一体,不需要捆扎,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左支脚,

2. 左支腿,

3. 左肩膀,

4. 深沟U形凹槽,

5. 右肩膀,

6. 右支腿,

7. 右支脚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1个采用经过冷拔机处理的钢材制作的支架,该支架包括左支腿2和右支腿6,所述左支腿2和右支腿6顶端间距的尺寸小于左支腿2和右支腿6底端间距的尺寸;在左支腿2和右支腿6的底端设有左支脚1和右支脚7,所述左支脚1和右支脚7两个支脚沿支架中线前后对称设置向外侧弯曲并延伸,形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左支脚1和右支脚7两个支脚的支架,图1所示为前后对称设置,形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前后对称设置的左支脚1和右支脚7两个支脚的支架; 在左支腿2和右支腿6的顶端设有左肩膀3和右肩膀5,所述左肩膀3和右肩膀5均为平面,在左肩膀3和右肩膀5之间设有深沟U形凹槽4,使用中在深沟U形凹槽4中安装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使得支架与楼板双层双向上层钢筋结合为一体,不需要捆扎。

本实用新型间隔件支架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经过冷拔机处理的钢材一次性形成一体的支架,在左支脚1和右支脚7表面涂有防锈涂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