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光屋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273阅读:1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透光屋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屋面建筑的屋檐,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透光屋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仍有新建大量坡屋顶建筑,大多仍是在使用传统建筑木构架做法,挂瓦屋面。针对某些地区,因适应气候环境或造型需要,屋檐出挑深远。然而,这种出挑深远的屋檐往往会影响到建筑室内的日照与采光。如何在不改变出挑屋檐尺度、保持建筑设计造型的情况下,去提升建筑室内自然光环境,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屋檐,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透光的屋檐,屋檐上设有透光瓦2,所述透光瓦2的开设位置能够使得光线透过采光窗照进屋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透光瓦2的开设位置为,以采光窗离屋檐最近的一边所在平面为基准线,以当地大寒日太阳直射光线为定位线,定位线与屋檐相交处为透光瓦2的上沿,透光瓦2的下沿不低于屋檐上的最低一根檩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透光瓦2中心与采光窗9均为方形结构,两者中心重合,沿水平方向的长度至少大于采光窗9沿水平方向长度的两倍。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屋檐下方设有木望板5,其中透光瓦2下方对应部分为木望板5的镂空部分6,木望板5其余部分为实心部分,木望板5对称的两侧实心部分内设有条形凹槽,且凹槽轴线与木望板5板面相互平行;条形凹槽内插入遮阳推拉扳10,遮阳推拉扳10能够沿条形凹槽轴线轴向运动,通过调节遮阳推拉板10调节透过透光瓦2的光线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遮阳推拉板10靠近采光窗9的一侧还设有把手11,便于推拉,且把手11的厚度大于凹槽的宽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外表美观大方,施工建造方便;采光窗上方的屋檐透光区域,用透光瓦代替常规瓦片,保证屋檐的原有整体造型不变;透光区域里采用的透光瓦与四周瓦屋面的瓦片采取自然搭接的方式,透光区域与原有瓦屋面形成一个屋顶整体,保证雨水能从屋面不间断排下。透光瓦与四周瓦屋面的瓦片采取自然搭接的方式,透光区域与原有瓦屋面形成一个屋顶整体,保证雨水能从屋面不间断排下。延续了出挑屋檐遮风挡雨的原有功能属性;透光区域既为室内提供采光,又改善檐下空间的光环境;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可调节性,透光区域的望板镂空部分可通过调节遮阳推拉板,在光照强烈的夏季不让太阳直射光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及细部示意图。

图2为图1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实用新型透光区域位置定位示意图。

图4为图1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面示意图。

图5为图1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夏季遮阳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6为图5所述夏季遮阳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述夏季遮阳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其中:1—瓦片,2—透光瓦,3—挂瓦条,4—顺水条,5—木望板,6—木望板镂空部分,7—椽子,8—檩条,9—采光窗,10—遮阳推拉板,11—把手,12—滚轮,13—竹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透光屋檐,主要用于建筑南侧,它包括常规瓦屋面和透光区域两部分。常规瓦屋面挂普通不透光瓦片,透光区域设计在采光窗的上方的屋檐处,与常规瓦屋面不同,由透光瓦搭接而成。所述透光区域透光瓦与四周瓦片正常搭接,透光瓦2上沿压在上一排瓦片1下沿之下;透光瓦2和瓦片1一样,全部钉在挂瓦条上,透光区域下面为镂空望板部分6;透光瓦2的下沿搭接在下一排瓦片1上沿之上;透光瓦的左右两侧与瓦片区域正常搭接。

常规瓦屋面瓦片下为木望板3,透光区域下面是则是望板镂空部分7。镂空部分两侧有遮阳推拉板,可在夏季阳光照射强烈时拉上推拉板,使阳光无法透过。

除了所述透光区域,其他做法与传统坡屋面屋檐做法相同。所述透光瓦2为一整块,其截面波形选型尽量和瓦屋面的瓦片1接近,便于搭接。

一种新型透光屋檐,主要用于建筑南侧,它包括常规瓦屋面和透光区域两部分。常规瓦屋面挂普通不透光瓦片,透光区域设计在采光窗的上方,与常规瓦屋面不同,由透光瓦搭接而成。所述透光区域透光瓦与四周瓦片正常搭接,透光瓦上沿压在上一排瓦片下沿之下;透光瓦和瓦片一样,全部钉在挂瓦条上,透光区域下面为镂空望板部分;透光瓦的下沿搭接在下一排瓦片上沿之上;透光瓦的左右两侧与瓦片区域正常搭接。透光区域与四周常规瓦屋面形成一个屋顶整体,保证雨水可以不间断顺利排下。进一步,常规瓦屋面瓦片下为木望板,透光区域下面是则是望板镂空部分。镂空部分两侧设计有遮阳推拉板,可在夏季阳光照射强烈时拉上推拉板,使阳光无法透过,起到遮阳效果。进一步,除透光区域,其他做法与传统坡屋面屋檐做法相同。进一步,所述透光瓦为一整块,其波形选型尽量和四周瓦屋面的瓦片接近,便于搭接。

下面针对各个附图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透光屋檐,主要用于建筑南侧,包括常规瓦屋面和透光区域两部分。

如图3所示,所述透光区域设计在采光窗上方的屋檐处,由采光瓦搭接而成。为某夏热冬冷地区一实施例,以采光窗上沿水平高度为基准线,以此地大寒日光线(太阳高度角30°)为定位线,与屋檐相交处即为透光区域的上沿;其下沿建议设计不要低于最低一根檩条。

如图4所示,所述透光区域在水平方向与采光窗位置相一致,其中心与采光窗中心相对,两侧则均多出采光窗一半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透光区域透光瓦与四周瓦片正常搭接,透光瓦2上沿压在上一排瓦片1下沿之下;透光瓦2和瓦片1一样,全部钉在挂瓦条上,透光区域下面为镂空望板部分6;透光瓦2的下沿搭接在下一排瓦片1上沿之上;透光瓦的左右两侧与瓦片区域正常搭接。

进一步,所述透光瓦为一整块,其波形选型尽量和四周瓦屋面的瓦片接近,便于搭接。

进一步,常规瓦屋面瓦片下为木望板3,透光区域下面是则是望板镂空部分7。如图5所示,镂空部分两侧有遮阳推拉板,可在夏季阳光照射强烈时拉上推拉板,使阳光无法透过。

如图6所示,遮阳推拉板内嵌在镂空区域水平方向两侧的木望板中,内置滚轮,可以方便拉出。遮阳板外漏端口处设计有卡槽,使用者可以在地面上通过竹竿就实现对遮阳板的控制,方便简洁。如图7所示,即为此实用新型夏季遮阳处理操作一个实施例。

如图7所示,即为此实用新型夏季遮阳处理一个实施例。

除透光区域,本实用新型屋檐其他做法与传统坡屋面屋檐做法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