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27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人在车库内或车不准停位置,由电子控制的整个设备便不会运转。应该说,机械车库从管理上可以做到彻底的人车分流。在地下车库中采用机械存车,还可以免除采暖通风设施,因此,运行中的耗电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车库低得多。机械车库一般不做成套系统,而是以单台集装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用地少、可化整为零的优势,在住宅区的每个组团中或每栋楼下都可以随机设立机械停车楼。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方便条件。

但是,现有立体车库进库口/出库口都为卷闸门,而卷闸门多数为不锈钢材质,受力易变性。在用做车库进出入库门的时候,有些车辆因司机的驾驶技术、车辆突然出现问题等原因,在出入口没有减速停车,直接冲毁卷闸门,引发事故。而且,此时立体车库内的搬运器还未归位,车辆会掉入搬运器下方地基坑中,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提供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能够避免车辆冲毁升降门掉进基坑引发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阻挡座、第二阻挡座以及拦护杆;所述拦护杆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门的外侧,并跟随所述升降门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阻挡座、所述第二阻挡座用于设置在所述升降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阻挡座、所述第二阻挡座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拦护杆的变化并将其变化转化为可测信号;所述限位槽用于在所述升降门关闭时在水平方向对所述拦护杆形成限位。

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可以和升降门结合,应用于停车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方面在阻挡底座上设有凸形限位槽和感应装置可以在车辆冲破车库门时减少车辆损坏和获得及时救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将拦护杆固定在升降门上,随升降门的升降而升降,不需要单独设置动力设备,可以简化设备,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拦护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阻挡座11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阻挡座11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与升降门结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阻挡座、第二阻挡座以及拦护杆;所述拦护杆用于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门的内侧,并跟随所述升降门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阻挡座、所述第二阻挡座用于设置在所述升降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阻挡座、所述第二阻挡座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监测所述拦护杆的变化;所述限位槽用于在所述升降门关闭时在水平方向对所述拦护杆形成限位。

为了清楚说明上述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 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阻挡座11 和第二阻挡座12以及拦护杆10。拦护杆10用于固定连接于升降门的内侧,并跟随升降门进行升降运动;第一阻挡座11、第二阻挡座12对称设置在升降门的两端,位于升降门的内侧,并且第一阻挡座11、第二阻挡座12中的顶部均设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槽,限位槽内侧上设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用来监测所述拦护杆的变化并将其变化转化为可测信号。限位槽用于在升降门关闭时在水平方向对拦护杆10成限位。

具体地,阻挡座个数是两个,即第一阻挡座11和第二阻挡座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座11和第二阻挡座12的结构相同,优选对称分布设置在升降门的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挡座个数可以是两个或以上,结构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有三个阻挡座,分别为第一阻挡座、第二阻挡座、第三阻挡座;三个阻挡座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阻挡座和第二阻挡座位并排于升降门的一边,第三阻挡座位于升降门的另一边;第一阻挡座和第二阻挡座上设置阻挡桩,第三阻挡座上的限位槽是开口的凸状限位槽。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上述拦护杆10的具体结构,如图1a所示,图1a 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拦护杆10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拦护杆10包括杆体101、固定装置102、支撑臂103以及两个分布在杆体101两端的固定杆104,固定杆104的另一端包括限位盘105。拦护杆10通过固定装置102固定在升降门上,固定装置102通过螺栓与杆体101固定连接,支撑臂103通过螺栓衔接杆体101与固定杆104,限位盘105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杆104上。限位盘105的形状是圆形,限位盘105的最小直径大于限位槽的最大边长,对杆体101在其延伸方向上形成限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拦护杆10是对称的形状,杆体101也是对称的形状,拦护杆10两端的固定装置102,支撑臂103,固定杆104,限位盘105均是2个,且对称分布在拦护杆 10的两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杆体101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杆体101是弧线型,或者一端L一端弧线型。固定装置102的个数也可以是1个、3个或者以上,例如固定装置102有3个,其中一个在中间,两个在两端。杆体101、固定装置102、支撑臂103、固定杆104 和限位盘105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例如铆接、焊接等。限位盘105也可以是方形、六边形等形状,只要限位盘105的尺寸能保证护固定杆104不能从限位槽的水平方向脱落即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均不做限定。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上述第一阻挡座11的具体结构,如图1b和1c 所示,图1b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阻挡座11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阻挡座11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阻挡座11和第二阻挡座12的是一样的,只是位置不同,所以在后面只具体描述第一阻挡座11的结构,第二阻挡座12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阻挡座11包括第一底板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一加强板113、第二加强板114、第一封板115、第一限位板116,第一限位槽1161设置在第一限位板116上。第一限位槽1161上设有第一感应装置1162,第一限位板116上设有第一收发装置1163,第一感应装置 1162是压力传感器。第一当杆体101受到撞击接触到第一限位槽1161 上的第一感应装置1162时,第一感应装置1162将监测到的压力数据传给第一收发装置1163,第一收发装置1163将信号传给车库控制系统,由车库控制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对车库进行操作,例如车库控制系统检测到压力超过预定阈值,则暂停车库内搬运台工作并呼叫工作人员。由于安装了感应装置和收发装置,当车辆发生事故后,可以及时关闭车库搬运台并呼叫工作人员,避免车辆受到二次伤害。底板11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地面,第一连接板11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底板 111上,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一限位板116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板112是扁通,扁通的上端中部设有凹槽1121,第一限位板116 嵌入凹槽1121中。由于凹槽1121有时未必能够保证第一限位板116完全不移动,所以需要增加第一封板115以固定第一限位板116,第一封板11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2上。第一加强板11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2的外侧,且垂直于升降门,第一加强板113 用于加固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一限位板116。第二加强板11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2的两侧,且平行于于升降门,第二加强板114 用于加固第一限位板116,防止其被撞击而脱落。第一限位槽1161是开口向上的“凸”型槽,这种形状可以保证拦护杆10在受到车辆冲击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少车辆损失。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12与第一限位板116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第一限位槽1161的形状也可以是开口向上的椭圆形或圆形,只要能保证保证拦护杆10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且能从开口取出即可。感应装置1162也可以是位置传感器、光传感器置等感应装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方面在阻挡底座上设有凸形限位槽和感应装置可以在车辆冲破车库门时减少车辆损坏和获得及时救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将拦护杆固定在升降门上,随升降门的升降而升降,不需要单独设置动力设备,可以简化设备,节约能源。

为了清楚说明上述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与升降门结合时的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与升降门结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包括拦护杆20、第一阻挡座21和第二阻挡座22。拦护杆20上设有两个固定装置202,固定装置202将拦护杆固定在升降门23上;第一阻挡座21包括第一限位板216,第一限位板216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凸状第一限位槽2161;第二阻挡座22包括第二限位板226,第二限位板226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凸状第二限位槽2261。限位槽上设有压力传感器,限位板上设有收发装置。

当升降门23关闭时,拦护杆20落入第一限位槽2161和第二限位槽2261中。此时,如果升降门23被车辆冲破,拦护杆20遭到车辆撞击,拦护杆20会向压力传感器靠近,在此过程中,如果车辆停下,则拦护杆20继续移动直至碰到限位槽后停下,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据通过收发装置传递给车库控制系统,车库控制系统根据压力数据作出指示;将如果车辆不停下,则拦护杆20继续移动直至碰到限位槽,拦护杆20和阻挡座一起阻挡车辆运动,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据通过收发装置传递给车库控制系统,车库控制系统根据压力数据作出指示。如果车辆停下,压力数据未超过预设阈值,则车库系统继续工作;如果车辆未停下,压力数据超过预设阈值,则车库控制系统停止车库搬运台的的工作并呼叫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如果车辆碰到拦护杆及时刹车,那么车辆几乎没有损坏,车库继续运行;如果车辆碰到拦护杆没有及时刹车,拦护杆和阻挡座一起阻挡车辆运动,防止车辆冲破升降门掉入升降门之后的基坑,进一步的,车库控制系统停止车库搬运台的工作,防止车辆掉入基坑受到搬运台的二次伤害。

当升降门开启时,拦护杆20随升降门上升,拦护杆20通过限位槽上方的开口离开阻挡座,车辆就可以从两个阻挡座之间通过。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一方面在阻挡底座上设有凸形限位槽和感应装置可以在车辆冲破车库门时减少车辆损坏和获得及时救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基于立体车库的车辆保护装置将拦护杆固定在升降门上,随升降门的升降而升降,不需要单独设置动力设备,可以简化设备,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