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3847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



背景技术:

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竹子由于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已经大量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一些多地震地区或旅游观光区,然而现有一根原竹的侧面与另一根原竹的端部在连接时,大多采用绳索捆绑,或者将原竹的端部插入于另一个原竹的侧面内,然后再通过螺栓连接,然而这些连接方式对原竹的破坏程度较大,并且连接时灵活性较差,同时不能实现多根原竹的端部与一根原竹侧面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该原竹节点能够实现多根原竹的端部与一根原竹侧面的连接,同时连接时灵活性较好,对原竹的破坏程度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包括第一原竹、预埋件、若干第二原竹及若干连接件,其中一个第二原竹对应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固定块及旋转连接件;

第一原竹的侧面开设有长条形孔口,预埋件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口内置于第一原竹内,第一杆件的一端与固定块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经第二原竹的端部开孔插入于第二原竹内后再穿过第二原竹的壁面,且第一杆件与第二原竹的壁面固定连接,旋转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块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旋转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杆件的一端插入于所述螺纹孔内,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预埋件相连接。

第一杆件上套接有第一螺母及第一垫片,第一垫片位于第一螺母与第二原竹的外壁之间。

第一杆件上套接有第二螺母及第二垫片,其中,第二垫片及第二螺母位于第二原竹内,第二垫片位于第二螺母与第二原竹的内壁之间。

还包括弧形垫片,其中,弧形垫片上开设有长条形通孔,第一杆件穿过所述长条形通孔,其中,弧形垫片沿周向扣合于第二原竹的外壁上,弧形垫片位于第一垫片与第二原竹的外壁之间。

固定块上设有凸起,旋转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卡槽,凸起活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旋转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固定块7进行转动。

第一原竹的外壁上套接有若干箍圈,预埋件套接于箍圈内。

所述第一杆件为L型结构。

第一杆件的数目为2-8个,且各第一杆件与第二原竹壁面相连接的位置沿周向等间距分布。

第二原竹的数目大于等于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的原竹节点在具体操作时,只需在第二原竹的侧面开设长条形凹槽即可,对原竹的破坏程度低。同时,预埋件内嵌于所述长条形凹槽内,第二原竹的端部通过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固定块及旋转连接件与预埋件相连接,其中,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直径远远小于原竹的直径,用于连接第二原竹与预埋件的连接件尺寸较小,各第二原竹与预埋件之间的连接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实现多根原竹的端部与一根原竹侧面的连接。另外,在连接时,只需要转动旋转连接件即可实现第二杆件与旋转连接件的连接,操作较为简单,灵活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为第一原竹、2为第二原竹、3为第一杆件、4为第二杆件、5为预埋件、6为旋转连接件、7为固定块、8为箍圈、9为弧形垫片、10为第一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内置式预埋件5的原竹节点包括第一原竹1、预埋件5、若干第二原竹2及若干连接件,其中一个第二原竹2对应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杆件3、第二杆件4、固定块7及旋转连接件6;第一原竹1的侧面开设有长条形孔口,预埋件5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口内置于第一原竹1内,第一杆件3的一端与固定块7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杆件3的另一端从第二原竹2的端部开孔插入于第二原竹2内后再穿过第二原竹2的壁面,且第一杆件3与第二原竹2的壁面固定连接,旋转连接件6的一端与固定块7的一端活动连接,旋转连接件6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杆件4的一端插入于所述螺纹孔内,第二杆件4的另一端与预埋件5相连接。

第一杆件3上套接有第一螺母及第一垫片10,第一垫片10位于第一螺母与第二原竹2的外壁之间;第一杆件3上套接有第二螺母及第二垫片,其中,第二垫片及第二螺母位于第二原竹2内,第二垫片位于第二螺母与第二原竹2的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弧形垫片9,其中,弧形垫片9上沿周向开设有长条形通孔,第一杆件3穿过所述长条形通孔,其中,弧形垫片9沿周向扣合于第二原竹2的外壁上,弧形垫片9位于第二垫片与第二原竹2的外壁之间。

固定块7上设有凸起,旋转连接件6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卡槽,凸起活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旋转连接件6能够相对于固定块7进行转动;第一原竹1的外壁上套接有若干箍圈8,预埋件5套接于箍圈8内;所述第一杆件3为L型结构。

第一杆件3的数目为2-8个,且各第一杆件3与第二原竹2壁面相连接的位置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第二原竹2的数目大于等于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过程为:

先固定块7与旋转连接件6活动卡接,同时将第一杆件3的一端与固定块7相焊接,再将第二螺母及第二垫片分别套接于第一杆件3上,然后将第一杆件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原竹2的壁面,再将弧形垫片9、第一垫片10及第一螺母依次套接于第一杆件3上,然后拧紧第一螺母;将第二杆件4的一端与预埋件5相连接,再将预埋件5内嵌于第一原竹1侧面的长条形凹槽内,然后将箍圈8套接于第一原竹1的侧面,最后将第二杆件4的另一端插入于螺纹孔内,然后转动旋转连接件6将第二杆件4与旋转连接件6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