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8624发布日期:2018-08-08 09:00阅读:16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帐篷设计构造的改进,其属于帐篷设计制造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用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汽车露营等户外休闲旅游方式,为适应这种旅游方式,车载帐篷应运而生。目前大部分车载帐篷结构为整体结构,使用时,先将帐篷架设好,然后连接到车上,这种车载帐篷的缺点是: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将帐篷架设好,连接到车上,不够机动灵活,而且通常需要架设很长时间,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休闲时间,影响用户体验;单人架设帐篷十分困难;使用完之后需全部拆除后方能随车携带,同样浪费时间,且放置在汽车后背箱等地方占用汽车空间。一少部分车载帐篷采用固定在车身顶部的折叠式帐篷,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大多都对车顶进行改造,撤去帐篷恢复车身本来面目较为困难;折叠处大多采用折叠床的中间连接机构,此种连接机构在翻转活动床板稳定性不好,且费时费力;在外部用梯子进帐篷,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车载帐篷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

本实用新型才去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包括底板、支撑骨架,所述底板为两拼接而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门”型支撑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板通过拼接线两端的铰接机构铰接,其中一支撑板a固定在车顶的行李架上;所述铰接机构包括两中空的“L”型铰接体,所述每个铰接体上铰接有一个以上支撑杆,且两铰接体对称铰接;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绳索链接。

优选地,所述铰接体均为中空的金属型材;所述铰接机构的轴上均设有“V”型弹簧,所述铰接体内部还均设有所述弹簧的挡销;所述铰接体的折弯处均固定有一侧视图为“U”型的、铰接支撑杆的铰接板。如此设计,每个铰接机构的两“L”型铰接体的铰接处的轴心高于底板,有利于地板和支撑杆的折叠,省力,“V”型弹簧使折叠更省力;“U”型铰接板使铰接体的开口减少,增强了铰接体的的强度和韧度。

优选地,所述“V”型弹簧有弹力的角度为0°~90°。如此设计,只在折叠或打开活动床板时,弹簧才会有作用力,折叠时防止活动床板下降过猛,打开时轻松不费力。

优选地,所述铰接体的上方均为开口,右边的铰接体Ι的左上端铰接左边的铰接体Ⅱ,右上端和所述铰接板上均铰接有支撑杆;左边的铰接体Ⅱ与所述铰接体Ι对称铰接,且也对称铰接有支撑杆。

优选地,车天窗上方的支撑板为可活动的支撑板b,所述支撑板b上设有一作为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天窗大小相等或大于天窗,所述通孔上还铰接有孔盖。如此设计,方便进出帐篷,不用搭扶梯,省时省力;而且,不设扶梯,从车内进入帐篷,锁了车门之后,外人无法再进入帐篷,更加安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a下方设有与支撑板a固定为一体的固定卡子,所述固定卡子与行李架连接固定;所述底板上设有棕垫。如此设计,底板与固定卡子一体化,再与车的行李架连接固定,比分体式的固定卡子更稳定,强度更高,且有利于帐篷的拆卸;底板的棕垫是为了增加帐篷的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卡子与行李架通过螺栓固定,固定处两者之间有橡胶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底板和支撑骨架都可折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板的两支撑板之间的铰接轴上设有“V”型弹簧,可轻松打开,折叠动作舒缓,操作性高;铰接机构为两“L”型铰接体在最高处铰接,铰接轴心高,使折叠更省力;铰接体上的“U”型铰接板上铰接支撑杆,使整体铰接机构强度更高,韧性更好;从天窗进入帐篷,不用扶梯,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帐篷的安全性;底板上设有一体化的固定卡子,固定连接行李架处有橡胶片,拆卸帐篷更方便,可恢复车的原貌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铰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行李架1,底板2,支撑板b21,支撑板a22,通孔211,孔盖212,固定卡子 221,支撑杆3,绳索31,固定环32,铰接机构4,铰接体41,铰接体Ⅱ411,铰接体Ι 412,铰接板42,弹簧43,弹簧挡销431,车顶5,天窗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至图2出示了一种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可用于顶部带行李架的 SUV的车载帐篷,创造的灵感源于一次出游在车内睡觉时萌生的想法,于是便在网上浏览看到也有很多自己制作车顶帐篷的,也就有了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实用,方便,安全的更适合自驾出行户外休息用的车顶帐篷的想法了。当然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是辛苦和漫长的,要不断的在头脑里构思,分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和一般车载帐篷类似,包括底板2、支撑骨架、篷布,底板为床,支撑骨架撑起内部空间,篷布包裹骨架,帐篷的基本框架还是这样。

然而,所述底板2上设有棕垫,底板的棕垫是为了增加帐篷的舒适性;所述底板2 为两拼接而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门”型支撑杆3构成,所述支撑杆3之间通过绳索31链接;所述两支撑板通过拼接线两端的铰接机构4铰接,其中一支撑板a22固定在车顶的行李架1上,支撑板a22下方设有与支撑板a22固定为一体的固定卡子221,且两者之间有橡胶片,所述固定卡子221与行李架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这样,底板2与固定卡子221即为一体化,再与车的行李架1连接固定,比分体式的固定卡子221连接更稳定,强度更高,方便快也速移除车帐篷顶,有利于帐篷的拆卸,未对车辆进行任何改动,可以方便的恢复车辆的原始结构。另一支撑板b21为可折叠的、活动的,打开之后在车顶5的天窗 51的上方,所述支撑板b21上设有一作为门的通孔211,所述通孔与天窗51大小相等或大于天窗,所述通孔211上还铰接有孔盖212,人进来之后关上孔盖212。方便进出帐篷,不用搭扶梯,省时省力;而且,不设扶梯,从车内进入帐篷,锁了车门之后,外人无法再进入帐篷,更加安全。

现有的大多数车载帐篷的作为床板底板2都是直板一体式的,我觉得直板一体式的装在SUV车顶上不是太美观,而且也考虑到汽车在行走过程中会风阻大很多。所以我决定选用折叠式的床板,一半床板固定在车顶5后部的行李架1上,另一半床板由铰接连接,使用时可以打开放平,收起时可以把床板折叠起来。这样在外形上也会比较美观,汽车行走时也不至于产生太大的风阻。进入帐篷的方案我没有采用在车外部用梯子进入的方法,而是在前部活动支撑板b21中间开了一个和车顶天窗51大小相等或大于天窗的通孔,并配有孔盖和锁销。我觉得利用汽车天窗进入车顶帐篷比在外部用梯子进入要更安全,便捷,实用。首先用梯子进入车顶帐篷休息时梯子容易被别人搬走或者也从梯子爬上来。而选用天窗进入车顶帐篷休息时就会更安全,从汽车天窗51进入帐篷后可以把车门锁上,有陌生人来了也无法爬上车顶帐篷,这样会更安全。再就是实用了,采用天窗进入就会省去还要架设梯子的麻烦,打开汽车天窗和车顶帐篷的入口翻盖,从驾驶座或副驾驶位置一起身就从座椅上直接进入车顶帐篷,非常方便,快捷,安全。

所述铰接机构4包括两中空的“L”型铰接体41,所述铰接体可均为中空的金属型材,例如中空的铝合金型材,本实施例中采用5*2.5cm的方铝型材;所述铰接体41的折弯处均固定有一侧视图为“U”型的、铰接支撑杆3的铰接板42。如此设计,每个铰接机构4 的两“L”型铰接体41的铰接处的轴心高于底板2,有利于底板2和支撑杆3的折叠,省力,“V”型弹簧使折叠更省力;“U”型铰接板42使铰接体41的开口减少,增强了铰接体的的强度和韧度。

所述铰接体41的上方均为开口,右边的铰接体Ι412的左上端铰接左边的铰接体Ⅱ 411,右上端和所述铰接板42上均铰接有支撑杆3;左边的铰接体Ⅱ411与所述铰接体Ι412 对称铰接,且也对称铰接有支撑杆3;所述每个铰接机构4铰接两铰接体41的轴上均设有“V”型弹簧43,所述铰接体41内部还均设有所述弹簧的挡销431,所述“V”型弹簧有弹力的角度0°~90°为宜,活动床板在与固定床板成90°位置时,“V”型弹簧43不受力,只有在向两边放平和折叠活动床板时“V”型弹簧43才会施加作用力,来减轻翻动床板时的力,折叠时防止活动床板下降过猛,打开时轻松不费力,这样就可以方便轻松的来实现折叠车顶帐篷的打开与收起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设有行李架的车的顶部帐篷,底板2和支撑骨架都可折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板2的两支撑板之间的铰接轴上设有“V”型弹簧43,可轻松打开,折叠动作舒缓,操作性高;铰接机构4为两“L”型铰接体41在最高处铰接,铰接轴心高,使折叠更省力;铰接体上的“U”型铰接板42上铰接有支撑杆3,使整体铰接机构4 强度更高,韧性更好;从天窗51进入帐篷,不用扶梯,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帐篷的安全性;底板2上设有一体化的固定卡子221,固定连接行李架1处有橡胶片,拆卸帐篷更方便,可恢复车的原貌能力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