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8620发布日期:2018-08-08 09:0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户外用品、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出外游玩,野外露宿时必不可少。

申请号CN201410241460.的中国发明公开一种户外骑行运动的携带式帐篷及安装使用方法,所述户外骑行运动的携带式帐篷,包括:居人帐篷、可变车库篷、伸缩框架和绳索,所述伸缩框架的一侧为居人帐篷,另一侧为可变车库篷;居人帐篷为闭合的三棱柱形腔体,其腔体两端面设有能完全展开的拉链门,其腔体的主体斜面设置有窗口;可变车库篷为与地面无接触开口的三棱柱形腔体,其腔体两端面设置有能完全展开的拉链门。本发明为人和车在野外提供了一个坚固的遮风挡雨之所,实现了人车共容的理念,在收合时能够提高速率,并能够实现多次回折,提高其使用寿命。其结构合理、牢固,功能多样协调,安全系数高。还能将车与支撑架锁在一起起到更好的防盗作用。

本发明人发现,该发明没有设置供电设备,在户外骑行时,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自然灾害、山地车损坏等均有可能发生,而骑行爱好者偏好于山区骑行,山区信号较差,通讯时有时无无法保证,在突遇紧急状况时,无法保证随身通讯设备的电量供应,无法及时联系外界,也无法提供有利于外界搜救的任意设施。

申请号CN201510524754.1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智能取电多功能作业帐篷,能更高效率的利用中午的太阳能,包括竖直设置的三棱柱形支撑柱,支撑柱三个侧面均转动连接有一帐篷架体,帐篷架体上设有帐篷布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每个帐篷架体包括一根驱动杆、一根水平杆和两根连接杆,控制杆一端与对应的驱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侧面连接,支撑柱顶部上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一光传感器,光传感器输出端与控制杆相连以控制控制杆伸缩,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可以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自动控制帐篷架体转动,进而调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朝向,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人发现,该发明由于其自由转动的特性,无地面的固定无法抵御大风,虽然能够提供较多电量,但是适用性较差,在无信号的区域时,即使通讯设备通电也无法与外界联络,而本发明较为笨重,移动不便,无任何有利于外界搜救的设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以解决现有无法提供电量,不利于外界进行搜救的问题。

本发明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包括地钉,防风绳,网纱扣,帐杆,反光层,激光灯,松紧口,折叠太阳能板,蓄电池,捆绑绳,帐篷门,纱门,卷门,USB口,扩音喇叭,积水袋,水堵,过滤棉,加长帐篷和GPS模块;所述地钉通过防风绳将帐篷固定于地面;所述帐杆为可拆卸结构,且穿于网纱扣中;所述松紧口缝制有松紧绳,为常闭状态;所述捆绑绳固定于帐篷右侧的两帐杆顶部;所述帐篷门设有两处,分别设于帐篷左右两侧;所述卷门和纱门均设有两处,均通过拉链固定于帐篷门上,且可完全拆卸;所述过滤棉固定于积水袋上方,且可拆卸;所述水堵固定于积水袋左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层设于帐篷顶部,为反光漆涂刷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灯通过固定夹固定于帐篷顶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太阳能板通过挂钩挂于捆绑绳上,且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SB口设有六处,且设于蓄电池上。

进一步的,所述扩音喇叭为5V供电电压,且电性连接于蓄电池的USB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积水袋设于与折叠太阳能板位置相对的帐面外部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长帐篷为四棱锥型锥形底部开口,尺寸与帐篷门保持一致,并设有拉链,可固定于帐篷左右两端的帐篷门上。

进一步的,所述GPS模块固定于帐篷内部左侧面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反光层的设置,有利于帐篷被发现,如遇到天气原因或是迷路等状况,需要紧急救援时,反光层在受到搜救人员的灯光照射时会反光,极其容易被搜救人员发现,有利于减少救援时间。

2.折叠太阳能板的设置,有利于在户外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在户外,通讯极为重要,可以通过折叠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供通讯设备使用,同时也能够供给激光灯和扩音喇叭使用,激光灯能够发射远程光线,便于搜救人员发现,同时也可作为武器,遇到野兽时,可以用于照射野兽眼部,将其驱离,扩音喇叭能够方便在无信号地区,进行求救或者队员之间的信号,同时也能对野兽起到威慑作用。

3.加长帐篷的设置,将其安装与帐篷门上,能够通过绳子将其捆绑于树上,将帐篷悬空设置,既能防止湿气,也能防止蚊虫,保证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帐篷门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积水袋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拉链固定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器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加长帐篷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积水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USB口位置示意图。

图中:1-地钉,2-防风绳,3-网纱扣,4-帐杆,5-反光层,6-激光灯,7-松紧口,8-折叠太阳能板,81-蓄电池,9-捆绑绳,10-帐篷门,11-纱门,12-卷门,13-USB口,14-扩音喇叭,15-积水袋,151-水堵,152-过滤棉,16-加长帐篷,17-GPS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包括地钉1,防风绳2,网纱扣3,帐杆4,反光层5,激光灯6,松紧口7,折叠太阳能板8,蓄电池81,捆绑绳9,帐篷门10,纱门11,卷门12,USB口13,扩音喇叭14,积水袋15,水堵151,过滤棉152,加长帐篷16和GPS模块17;地钉1通过防风绳2将帐篷固定于地面;帐杆4为可拆卸结构,且穿于网纱扣3中;松紧口7缝制有松紧绳,为常闭状态;捆绑绳9固定于帐篷右侧的两帐杆4顶部;帐篷门10设有两处,分别设于帐篷左右两侧;卷门12和纱门11均设有两处,均通过拉链固定于帐篷门10上,且可完全拆卸;过滤棉152固定于积水袋15上方,且可拆卸;水堵151固定于积水袋15左下方。

其中,反光层5设于帐篷顶部,为反光漆涂刷制成,反光层5对光线敏感,能够反光,便于发现帐篷,夜宿人员夜晚寻找水源或是其他事情外出,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用手电筒等可以轻易发现帐篷的反光,快速找到帐篷位置,同时也便于搜救人员在夜间或是其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反光层5对光线的反射找到帐篷。

其中,激光灯6通过固定夹固定于帐篷顶部中心位置,激光灯6能够发射远程光线,便于直升机进行搜救时发现目标,同时因为激光灯6的光线对视网膜细胞的破坏作用,也可以用于照射野兽眼部来防御野兽攻击。

其中,折叠太阳能板8通过挂钩挂于捆绑绳9上,且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81电性连接,折叠太阳能板8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于蓄电池81内,能够提供电量,满足电性需要。

其中,USB口13设有六处,且设于蓄电池81上,通过USB口13可以对通讯设备进行充电,并为激光灯6和扩音喇叭14提供电量支持,满足其电量使用需要。

其中,扩音喇叭14为5V供电电压,且电性连接于蓄电池81的USB口13上,野外会有无通讯信号的可能性,通讯设备失灵,在人员寻找水源或者食物时,无法相互联系,扩音喇叭14能够通过声音发布集合指令等,便于近距离通讯,也能够用于搜救时被搜救人员的听觉感知,更可以在遇到野兽的时候,通过扩音喇叭14的扩音功能威慑野兽。

其中,积水袋15设于与安装折叠太阳能板8位置相对的帐面外部下侧,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水袋15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应急集水功能,可以收集雨水或者露水,水在流进积水袋15前,先流经过滤棉152,将杂质等过滤掉,在通过水堵151,将过滤后的水取出使用。

其中,加长帐篷16为四棱锥型锥形底部开口,尺寸与帐篷门10保持一致,并设有拉链,可固定于帐篷左右两端的帐篷门10上,此时帐篷为梭形,两段用绳索固定于树干上,能够将帐篷悬空,能够有效防止蛇虫的侵袭,在蛇虫较多的森林或是地面较为潮湿的环境及其适用。

其中,GPS模块17固定于帐篷内部左侧面底端,能够定位帐篷位置,便于搜救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进行寻找,同时也有利于在通讯设备信号正常的情况下,外出人员在迷路时通过手持通讯设备查找帐篷位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帐篷搭起,在阳光充足的侵害况下,将折叠太阳能板8挂于帐篷右侧的捆绑绳9上,进行太阳能集电,蓄电池81放于帐篷内部,通过松紧口内的连接电线与蓄电池81电性连接,在需要搜救时,将反光层5通过夹子固定于帐篷顶端,并将激光灯6通过固定夹固定于帐篷顶端,灯光朝上,电线通过松紧口7与蓄电池81连接,纱门11有利于防止蚊虫进入帐篷,根据露宿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安装加长帐篷16,加长帐篷16、纱门11和卷门12均通过拉链与帐篷门10固定,帐篷搭建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